慕课下“审计学”研究性教学改革:结构、模式与条件

作者简介:
吴秋生,杨瑞平,王晓亮,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原文出处:
财会月刊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7 年 07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我国传统“审计学”本科教育遵循行为主义理论学习模式,该模式是教师授课、学生被动接受的“满堂灌”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重理论学习,轻实践运用;重知识传承,轻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培养。这使得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而影响到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2013年度山西财经大学教学观摩比赛,确定以“研究性教学法”竞赛为主题,顺应了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化时代高等教育教学方法的大趋势和总要求,推动了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实施。同时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山西财经大学于2015年度推动慕课教学改革,“审计学”作为校级精品课程更是“首当其冲”。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探索研究性教学改革路径,突破研究性教学改革的困境与障碍,推动“审计学”研究性教学的深入贯彻,是摆在我们面前至关重要的问题。

      二、慕课下“审计学”研究性教学模式理论探讨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获取是人们根据现有理论构建科学知识体系,强调科学知识是建构的、暂时的和主观的,它会不断被修正和推翻。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的相对性,认为知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假定、解释和猜测,仅仅在一定阶段、范围、特定环境下是正确的,并非事物的终极答案。根据该理论,教师不应把知识强制灌输给学生,学生不应被动接受和死记硬背所学知识,而应积极主动获取、构建知识,相比知识本身,科学精神与方法应该具有更高的价值。因此,建构主义理论教学实质是创设问题情境,以多样化的平台为基础,开展探究性学习,使得学生创新能力得以提高。

      2.人本主义理论。对人本主义理论产生深远影响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认为整个教学过程应尊重学生、相信学生与理解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学习知识,也不是教学生如何学习,而是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决定如何进行学习。该理论对传统教育理论进行了抨击,认为传统教学理论中教师是知识拥有者,而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者;教师采用各种方式支配学生学习,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所以,应该改变教师权力拥有者的地位,转变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与指导者,从而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总之,帮助学生开发潜能、培养创新思想正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精华体现。

      3.终身学习理论。终身学习理论的指导思想是要求每一位学习者在自己一生中尽可能利用各种机会更新、深化和充实自身知识,使其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终身学习理论要求教师运用终身学习的教学理念,在研究性教学过程中,科学设计教学计划,严格实施教学安排,置学生于研究性教学环境中,巧妙设计问题,让其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从而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终身学习要求学生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增强自主提出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从中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这是工作与生活的需要,也是人类不断进步的需要。

      4.联通主义理论。信息化技术的普及以及不断发展给传统教育理论带来了深刻变化,形成了以西门思与唐斯为代表的联通主义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学习不再是单个人的活动,而是联结不同信息源的过程,这种学习模式强调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互动交流,获取新知识,在平等、互动、合作交流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研究能力。相比其他理论,联通主义理论更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而研究性教学就是要求学生对知识要有批判精神,不断探索研究,采取各种方法与手段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

      三、传统“审计学”教学与慕课下“审计学”研究性教学的比较分析

      1.教学形式不同。与其他会计专业课程相比,“审计学”需要逆向思维,需解决会计信息及其他信息是否公允、真实,是否有充足证据支持审计结论等问题。目前传统教学形式对培养学生审计思维尤为不利。传统“审计学”教学形式单一,是以学校课堂学习为主的教学形式,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教师无法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兴趣。慕课下“审计学”研究性教学形式多样,该种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课堂单一教学形式,教学不再仅限于传统课堂,还可以利用慕课平台辅助教学,学生学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只要通过手机、电脑客户端就可随时进行微视频观看和学习;如果遇到重难点,可通过慕课平台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讨论,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在慕课平台上发布拟探究的重点专题,学生通过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为课堂教学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就专题展开进一步讨论,讨论过程中教师不预设答案,从而提高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2.教师地位不同。传统教学模式认为教师无所不知,学生一无所知。巴西著名教育家保罗·弗莱雷对此提出了批评,他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把学生变成了灌输知识的“存储器”,存储性的灌输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探索精神。当前,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遭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质疑与挑战。慕课下“审计学”研究性教学模式下,教师的地位与权威性发生变化,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设计者与资料提供者,更多的是作为学生中的一员,与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交流、合作、学习,共同提出问题,采用各种手段查阅文献资料,对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可见,该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

      3.教学条件与环境不同。传统“审计学”教学条件与环境比较封闭,教师借助一支粉笔与两本书就可维持简单教学。随着电化教育日益普遍,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该种教学具有形象、直观、生动等特点,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信息输出量,也能吸引学生更多的注意力。但是,这种教学条件与环境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教师的权威地位没有发生变化,学生仍然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另外,教学内容大多以教材为主,教学内容相对比较恒定,很难根据有关审计法规、准则及时调整,所学知识难免与工作实际相脱节。慕课下“审计学”研究性教学需要教育技术支持,比如平台建设与上网环境等,从本质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组织者与引导者。线上学生观看微视频后,根据教师分配的专题,可以在线上互动交流,也可到图书馆或上网寻找相关资料,不再拘泥于单纯的课本知识,这有助于学生把握最前沿的研究领域,为进一步开展学术研究做准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