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审计的政府治理效应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张荣静,郑州财经学院

原文出处:
财会通讯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7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发挥政府审计作用提升政府治理成效,需要全面系统分析政府审计与政府治理之间的关系。2011年7月,当时的审计长刘家义首次指出,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国家审计应在国家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后,有关国家审计与国家治理的研究快速成为国内学者的热点。审计署也专门开辟了讨论专栏,为广大学者提供了探讨交流的平台。从当前研究成果分析,研究正处于理论学习过程。虽然有些学者分析研究不同国家的审计形式,来分析政府审计对政府治理的作用,为并提出了政府审计推动政府治理的途径,但多数研究仍然停留在表层。因此,更好地发挥政府审计的作用,需要研究政府审计与政府治理之间的关系。

      一、文献回顾

      (一)国外研究 Christopher(2000)将新西兰政府审计发展作为考察对象,介绍政府审计角色的变化与政策实施关系。采取公共政策理论分析法,得出审计总署是“认识共同体”,将政府审计贯穿于经济社会中,评析绩效审计怎样产生、运行以及变化。Jerome(2005)研究得出公共组织与政府部门在市场机制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管理层很难判断政府审计是否经济有效,审计师重点关注顾客,影响群众利益的有关政策,需要进行检查整改。Johan(2007)认为政府审计是市场调节的有效补充,决定了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Norvald(2010)、Stephen(2011)年提出“最佳价值”审计构架,勾勒了政府绩效审计发展的宏伟蓝图。研究指出,低成本不代表最佳价值,最佳价值审计应该是审计的过程,而不是审计的产出。为了得到最佳价值,公共组织需要建立合适的管理制度,制定规划、实施监督,最终达到组织目标。在最佳价值审计过程中,审计师评析是否存在内控制度,检验审计是否经济有效,从而达到最佳价值的效果。

      (二)国内研究 董延安(2007)用审计任务强度、审计执行力、审计处罚等作为变量,经检验显示:审计任务越多、压力越大,政府审计控制成效越差;审计执行力越强,政府审计处罚越大,审计信息披露越多,政府审计控制成效越好。李江涛(2009)把行政管监管费用与GDP的比值作为滥用经济权力监控的替代指标,把审计人员数目作为审计替代变量,被审计对象数和处罚金额作为审计震慑代变量,从而证明政府审计对经济权力起到监控作用。刘更新(2010)整理汇总2002~2006年经济责任审计数据,检查审计人数、被审计人数、建议查处数量等替代变量与政府治理成效之间的联系,得出政府治理效果的高低与被审计人的多少成负相关,审计人数、信息数和审计报告数、移交司法机关案件数量与政府治理成效成正相关。

      以上论述,大部分研究把意见类型看作质量指标,从而出现一个问题,当满足“上市公司公信度不改变而且上市公司实行有罪推定”和“注册会计师风险偏好不改变”的前提下,审计意见类型才能有效体现审计质量,从而得出注册会计师指出的“非标意见”越多,审计效果才越好。但现在研究忽略了这个前提条件,用审计意见类型评估审计效果,在前提假设不全面得出的结论不能令人信服。所以,本文围绕此问题开展实证研究。

      二、研究设计

      (一)假设提出 对政府审计治理效果开展实证研究,需要从审计过程和开展效果进行评估。把政府审计投入与产出结合,才能从政府审计过程和成效两个角度,验证政府审计治理功能效果。采取政府审计的方式,提升政府治理的效果,主要体现以下方面:

      第一,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审计是地方经济治理的重要保障措施,需要政府在经济调控中发挥应有的功效。政府调控经济水平越高,越能推动当地的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等等。所以,从提高地方经济水平的视角,考察政府审计投入和产出对治理的影响,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其他条件相同,政府审计投入越大,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假设2:其他条件相同,政府审计产出越多,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第二,政府审计治理成效还体现在地方政府监管的效率上。主要体现在,科学的机构设置、有效的监管程序、务实的监管行为,以及最大程度减少监管成本。地方政府监管部门只有优化经济、人力等资源支出,才能有效提高监管效率。也就是说,在相同条件下,政府监管成本越少,政府治理成效越好。提出下面假设:

      假设3:在其他条件相同状态下,政府审计投入越多,地方政府行政监管成本越少

      假设4:在其他条件相同状态下,政府审计产出越多,地方政府行政监管成本越少

      (二)样本选择 本文从《中国审计年鉴》获取政府审计的相关数据,从《中国统计年鉴》获取地方政府治理的有关数据,研究区间为2010至2015年。样本包括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开始选择了263个样本,通过筛选去掉数据不全的样本,最终确定了208个样本。

      (三)变量选择 检验政府治理成效,重点研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行政监管成本。

      衡量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分析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此指标是对一个地区经济在一定时期内核算生产最终产品的度量,是体现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衡量行政监管成本,主要分析财政支出占行政监管费用的占比,此指标能够体现政府治理成效的重要指标。政府行政监管费用是政府机关保证工作运行的日常经费开支。行政监管费用支出反映了政府花费多少资金用于日常监管。行政监管费用占政府财政支出越多,说明政府治理成本越高,政府治理成效越低。所以,把经济发展水平和行政监管成本作为建模的变量,衡量政府治理的成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