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纲、认同与“文化台独”

作 者:

作者简介:
谢大宁,男,台湾佛光大学国际长、中国文学与应用学系教授,前课纲审议委员会委员,台湾两岸统合学会秘书长。

原文出处:
台湾研究

内容提要:

蔡英文当局一上台就废除了所谓的“微调课纲”,一般都解读为这是一个推动“文化台独”的指标性事件,本文即借由笔者亲身参与的经验,以说明台湾这些年来历史课纲的变化,并说明“微调课纲”所代表的意义,以及废除“微调课纲”与“文化台独”的关联。并略为提出了笔者对破解“文化台独”之道的初步想法。


期刊代号:D424
分类名称:台、港、澳研究
复印期号:2017 年 03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D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683(2017)01-0001-12

       台湾的再次政党轮替,无疑再次触动了两岸统“独”问题的敏感神经。但是就整体状况来判断,由于陈水扁执政时期刻意冲撞两岸敏感神经,将两岸问题搞成一场僵局,终于导致民进党政权的崩溃,因此这次蔡英文上台之初的种种作为,采取了刻意迎合美国的做法,一方面在敏感问题上极尽低调之能事,以让北京因为顾虑师出无名而无法出重手,另一方面也让美国觉得她苦心孤诣在不失民进党立场上勉力维持两岸的稳定,也无意走“台独”的路线,是可以信赖的领导人,所以愿意给她协助,甚至协助她争取与北京对话的空间。蔡的策略就其“就职”初期的表现来看,显然是收到相当效果的,但是这是不是代表蔡真的已经放弃“台独”路线呢?

       坦白说,现在一些所谓的政治观察家,对这点的确是有争论的,或者说的确是有人抱持期待的。当然,政治上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可是在我看来,从蔡的两个基本做法就可以知道问题远没有这么简单。第一是她启用了两位绝对是“独派”的,而且有着坚定“台独意识”的人物潘文忠与郑丽君,担任了“政府”主管文化意识形态的职务。潘文忠就任“教育部长”的第一天,就废除了所谓的“微调课纲”。另一个则是在蔡甫当选,民进党刚成为“立法院”第一大党开始,就提出了所谓“促进转型正义”以及“不当党产处理条例”两大政治性法案。

       我之所以说这是蔡的两个基本做法,是基于一份完成于几年前由所谓的“基进侧翼”所写的政治纲领①。对这份政治纲领我的评价不高,“基进侧翼”目前也不是所谓的“新独派”的主流,重点是这份政治纲领比较深刻地描绘出了一条现阶段“独派”在政治上所采取的步骤。至少我们可以说,这个政治纲领的第一步,就是借由一些激进的“独派”冲撞国民党,把国民党打到“倾中卖台”的光谱一端,协助民进党抢占温和的政治光谱中间地位,这一步在“太阳花学运”后已经基本达成,然后第二步就是协助民进党夺取政权,这也基本达成。第三步则是让整个“独派”力量可以长期执政,要做到这一步,就必须完成两件事,第一就是消灭国民党,第二则是在意识形态上纯化台湾的认同,而这恰是目前在做的两件基本的事情。在做到这两件事后,他们认为“独派”政权便可以巩固,接着当然就是筹谋如何真正走上“台独”了。

       这份政治纲领乃是由激进的“新独派”所提出,在走向最后的独立之路,他们与民进党未必全然利益一致,但至少在过程中,他们是盟友、是伙伴,而且整个步骤也和民进党目前的作为若合符节,当然就值得重视了。民进党目前强推的“促转条例”与“党产条例”,的确意图让国民党一刀毙命,而且的确是有成功可能性的,以国民党目前的体质,把党产彻底断掉后,国民党还真很可能从此一蹶不振。这一面由于和本文的主旨不符,我不想多做讨论,我想说的则是另一面,也就是认同纯化的一面。

       这一面有人把它名之为“文化台独”,这描绘的确是准确的。它也是所谓“柔性台独”的一个核心部分。这也就是我前面说问题没那么简单的原因。有人说“柔性台独”的策略是充满欺骗性的,确实,它就是以游走刀锋边缘的政策作为,诱使北京以为它在政治立场上有了改变的可能②,便不会加大压力,从而也就为自己争取到可能的战略纵深,特别是在台湾内部巩固其统治,以便让自己有更大的战略弹性,累积自己的筹码,以便逼使北京最后不得不做战与和的选择,在国际力量的恐怖平衡下,“台独”便有可能的成功空间。姑且不管这是不是如意算盘,但从战略上来说,不能不说这是“独派”在没有招数中的一个招数。也因此,这一招数成功的公算高度仰赖台湾内部意识的纯化,这就是为什么蔡英文会在掌管意识形态的“部会”上,做如此选择的原因。如果北京不能充分了解“文化台独”与“柔性台独”这种策略上的共生关系,而只注意到蔡在政治上的低调的话,很可能就会落入“柔性台独”的欺骗陷阱而不自知,那当然就兹事体大了。

       记得在4月份,林全公布“教育部”与“文化部”部长的人选时,一般评论并没有发现其中的奥妙,因为一般人都只知道郑丽君的深绿背景,且“文化部”其实一直处在比较边缘地位,所以也没多注意。而潘文忠则是大家都不熟悉的一位技术官僚。但这几年我由于一直参与了马当局课纲修订的工作,对潘文忠如何运用职务之便,暗中阻挠马拨乱反正,算是知之甚详的少数人之一,若非他曾因此为民进党立下汗马功劳,以台湾官场,这么多年来,还从未有一位纯粹的教育技术官僚担任“教育部长”的纪录,更何况他之前还只是一位司处长层级的官员,怎可能出任此一要职?当时我一想便明白了这个道理,更相信民进党需要他掌握底下“十二年国教”的课纲,这很显然便是他出线的最重要理由。因此,我与张亚中教授商量之后,由张教授在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首先揭露了此一秘密,之后,我们才看到许多评论注意到了这一点。为了更清楚凸显这一由课纲到认同纯化,乃至到“文化台独”,并以此作为整体“柔性台独”策略之核心的意义,我有必要把这其中的关窍再解释清楚,这也就是本文着眼之所在。而我的说明,必须由潘文忠的“废微调课纲”开始说起。

       一、“微调课纲”所代表的意义

       早期台湾的教科书,都是由“教育部”所统一编纂,所以那时只有课程标准,完全由“教育部”统一订定,并由“教育部”下辖的“国立编译馆”编纂教科书。后来教育自由化之后,教科书开放民间编纂,就不再有统一的部编本了。因为各版本是由书商所编,所以“教育部”只统一规范课程纲要,交由书商自行依据纲要编纂,然后再把各版本的教科书送交“教育部”依据课纲进行审查。通过审查后,便可以进入各学校,由各学校依据他们的需要选择某一版本的教科书,以供学生学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