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海洋安全形势极为严峻。南海地区领海主权纷争不断,东海、黄海地区则围绕大陆架划界和岛屿归属等问题屡起事端。环海主权国家间海权利益冲突激烈,争夺稀缺能源互不相让,大国强权势力介入暗流涌动,种种因素交织显见保护中国海洋领土已是刻不容缓。两岸同属中华民族,两岸海洋安全形势同样严峻,面对未来出现武力解决海洋争议的可能,两岸理应尽早携手共同维护中华民族固有领土,建立军事安全互信,保护海洋安全。2016年,蔡英文当选后,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构建的变数陡增,对其未来可行性的研究意义更加重大。 一、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基本理论概述 军事互信机制是大国间国际关系发展到近代的产物。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实践证明,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对保持国家间、地区间的和平具有重要而积极的作用,它不仅是“实现控制危机、防止战争爆发的重要途径”,①而且是改善对抗双方相互关系,培育和增进政治互信的有效措施。在处理两岸特殊关系中,军事互信机制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一)军事互信机制概念 军事互信机制又称军事领域的信心建立措施(Confidence Building Measures简称CBMs)。信心建立措施这一概念最初来自军事领域,是国家间用来降低紧张局势并避免战争冲突的工具,而后经过发展,被政治领袖和外交官借用其概念,发展为“预防外交及其他的合作安全机制,以强化政治与外交效应,并防止负面冲突的趋向”。②信心建立措施涵盖的内容比较宽泛,有包含政治、经济、环保等非军事层面的措施,也有专门限定军事层面的措施,即通常所说的军事互信机制。军事互信机制是信心建立措施在军事领域施行的一种手段,其概念首次正式出现于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的决议文件,后被联合国采用专门用于军事领域信任机制的建立。 信心建立措施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信心建立措施即军事互信机制,是指在军事领域建立的旨在改善安全环境、增强军事互信的各种措施,如沟通性措施、透明性措施、宣示性措施、限制性措施和验证性措施等。广义的信心建立措施则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领域,是指“从整体上加强安全、改善安全环境、缓和地区紧张局势及提高相互间信任而采取的措施”。③ 由于军事互信机制是指向军事安全作为上的信心建立措施,属于信心建立措施运作的一环。因此从信心建立措施的定义出发可得知,军事互信机制应解释为“泛指处理、防止或解决国家间不确定性的一种措施,主要的设计是在防止不必要的升高的敌对行动,并建立相互信任的机制”,④也就是“敌对国家或邻近国家为了减少敌意,降低紧张关系,透过区域性组织或相互间协定,以建立联系管道、公布军事讯息、律定查证制度等方式,确保和平与安全目标之达成”。 鉴于两岸之间建立互信机制的特殊性,在本文中,军事互信机制的主体不应仅限于国家间,至少还应包括一国范围内的不同政治实体。 (二)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概念的提出 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时期,台湾当局不断抛出“两国论”、“一边一国”的论调,使海峡两岸安全局势处于紧张状态。双方剑拔弩张,军备竞赛不断升级,两岸没有谈判军事安全议题的政治和军事环境。针对台海复杂局势,2004年国台办、中台办发表“5·17声明”,提出“正式结束敌对状态,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共同构造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框架”,⑤这是大陆首次在正式场合提出“军事互信机制”,也是对台湾提出的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的回应。两岸虽然表述一致,但是对于“军事互信机制”内涵的理解却大相径庭。鉴于“军事互信机制”是适用于国家之间的军事机制,而且传统的“军事互信机制”不能够满足两岸军事安全的需要,2008年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30周年的讲话上,时任国家主席的胡锦涛同志提出了著名的“胡六点”。其中第六点指出:“为有利于稳定台海局势,减轻军事安全顾虑,两岸可以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⑥大陆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 由此可见,2008年以前,大陆在两岸军事安全议题上使用的是“军事互信机制”一词,而到了2008年12月31日,大陆提出了“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并在此后的官方讲话中,均表述为“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其概念的提出是针对两岸的特殊情况,是对军事互信机制的创新与发展。两岸对于在军事方面建立安全机制的意愿是一致的,但是双方在措辞上的不一致使得机制的内涵发生了很大变化。 (三)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内涵 长期以来,两岸隔海相望、近乎隔绝。虽近30年来两岸互动频繁,但由于意识形态、学术传承等的不同,也由于两岸各自坚持自己的立场而形成的概念体系的干扰,使得两岸在同一个问题的探讨上存在分歧,因此,关于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内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 台湾学者一般从西方理论入手,认为“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就是西方意义上的“军事互信机制”,是“信心建立措施”的一部分。而1975年在欧洲安全暨合作会议上达成的《赫尔辛基最终议定书》中首次出现的“信心建立措施”,则是各主权国家达成军事互信机制中所使用的概念。由于两个集团达成“信心建立措施”的内容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但这一概念与两岸关系中的军事安全互信机制的前提显然是不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