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金融,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海量的数据。金融审计,就要和海量数据打交道。金融领域里的各个风险点,特别是那些跨领域、跨业态的风险点,就隐藏在这些大数据的背后;金融行业中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不管多么隐蔽,通过大数据技术,都可以让这些问题浮出水面;金融体制改革所面临的体制机制问题,也能够从大数据中找到解决的方法。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既对传统的审计模式提出了挑战,也为新审计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树立大数据思维,借助大数据力量,审计效率、质量和层次等都取得了明显进步。大数据铸造了金融审计发展的新引擎,对深化金融改革、防范金融风险、维护市场秩序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大数据如“剑”,通过数据建模和数据挖掘,“剑”指问题之所在 通过对大数据的运用,可以在众多的头绪和浩繁的信息中,精确找到关键风险点,从而大幅提升审计工作效率,让一线审计人员像“剑”一样精准发力。每一种风险行为,每一类违法违纪问题,无论多么隐蔽,都会存在共性。在非大数据时代,对这些共性的掌握,主要依靠审计人员的个人经验。而在大数据时代,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把这些经验数字化、模型化,把一些典型的风险行为和违法违纪问题,通过数据抽象,形成模型,有的模型还可以“可视化”。反过来,再通过模型去精确锁定有重大嫌疑的事项。如前些年的“债市风暴”,就是通过对债券类利益输送的部分个案问题线索模式的总结,运用数据分析方法,将这些演变推导出模型公式并通过数据进行挖掘,发现了一系列债券市场的重大问题线索。如图1所示,每个散点都代表一个行为主体,而聚集在一起的点,就代表存在着紧密关联关系的行为主体。我们基于数据分析模型,让存在关联关系的点自动聚合在一起,然后再细致地解剖一些“点群”,分析其具体的关联关系。在某次审计中,我们就是通过这样的可视化模型迅速锁定了一些市场主体联合操纵市场的行为,及时移交监管部门进行查处,取得了较好效果。目前,我们已经开发出多个数据模型并不断完善,在实践中也已经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大数据如“链”,通过深度关联和交叉验证,“链”接问题内涵 将数据进行跨领域、跨市场、跨环节的关联,形成反映全链条样貌的结论,让审计实现对全流程的穿透。如有的风险点在单一的市场环境下可能并不突出,但通过关联和交叉,就可以发现其跨市场的传导机制,从而能够更全面地揭示其风险水平;有的违法违纪行为,当事人会采取措施加以隐蔽,使我们难以看清其全貌,但通过关联,就能使其原形毕露。如图2所示,审计曾经发现某个起源于境外、在境内也一度比较猖獗的非法集资团伙。这个团伙为了隐蔽违法行为,做了多个“夹层”,导致线索经常中断。我们就是通过对数据的深度关联,把能够反映这个团伙活动的各种信息进行匹配,在短时间内梳理清楚了这个团伙的不法活动和违法行为,大数据的穿透力在类似的案例中也显露无遗。 大数据如“网”,通过汇总整合和多维分析,“网”罗问题之全貌
大数据能够帮助我们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大势、识别风险。审计全覆盖的要求和全面防范风险的使命,要求我们既关注单一的机构,更关注整个市场;既关注微观层面的违法违规问题,更揭示宏观层面的体制机制问题。通过对各个领域数据的汇总、整合和分析,数据信息也能够由“点”结成“网”,从而服务于宏观分析。如图3所示,是基于对重点商业银行的数据整合,形成的对信贷规模、结构和节奏的实时跟踪和检测。在我国金融体系中,间接融资仍然占有极高比重,如果能够把握信贷市场的走势,就能够较好地解读经济运行的态势,及时提示和防范风险。通过对金融数据宏观着眼、微观入手,持续把金融市场内外的信息通过审计的视角进行整合分析,综合反映金融机构在经济运行中贯彻执行国家宏观经济和金融政策不到位等需要关注的问题,为党中央、国务院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更好地体现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对金融业开展“两加强、两遏制”的专项治理工作起到推动作用,有力地保障金融业的健康发展。这些年审计的宏观性成果不断涌现,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认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得益于大数据的运用。
大数据不仅仅局限于金融审计领域,它是新常态下国家审计各个业务领域的共同特征。大数据也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思维和理念,它深刻地改变着并还将持续改变审计的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目前,我们在大型审计项目中,都会组织专门的数据分析团队,更多地发挥“大脑”和“指挥部”的作用,并在逐步减少现场审计的比重。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思维和理念,要积极探索让大数据产生大价值,让数据整合起来、关联起来、智能起来,依靠大数据更要驾驭大数据,来提高审计效率,提高审计质量,提升审计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