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点摘编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06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7 年 04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双语者语言加工的双机制模式

      语言加工的单机制模型认为,加工第二语言必须依靠第一语言脑网络,然而单机制模型无法解释双语者如何加工第二语言的语法特异性信息,即为什么二语熟练程度的提高并没有缩小语法加工的激活差异程度,以及为什么早期双语者也存在激活差异等。本研究提出的双语者语言加工的双机制模式,以语言加工的模块化特点为理论基础,强调专属脑网络参与语言特异性信息加工的必要性,为合理解释当前研究的新发现和争议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当代语言学》,2016.4.592~603

      语言传意视角下典籍注释活动的特质

      语言传意研究将语言使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打破了语言本体研究静态性、自足性的特点。从语言传意的角度分析古代典籍注释活动,既可为传统训诂学的发展带来活力,又可使语言传意研究拓展到典籍注释传意活动的新领域。典籍注释是注释者运用文字符号所进行的结构更为复杂、传意过程更为独特、传意结果更为多样的语言传意活动。它以文字符号作为历时传意的介质,形成典籍作者、典籍注释者、注本读者三个传意单位,由典籍作者、典籍文本、语言文字、注释者、注释文本、注本读者、语境7个要素组成,经过理解与解释两个过程,形成了信息不断累积的单向传播特征。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159~164

      现代学习型词典的“多模态化”与符际模态配置研究

      近年来,从Halliday的社会符号学出发,将语言的社会符号特性扩展到视觉、听觉、动作、触感等模态作为交际手段的研究不断增多,其成果也不断应用于词典编纂中。因此,选择最恰当的社会符号(模态)进行释义,从而达到交际目的,做到用户友善,是词典研编者理应重视的问题。自2010年以来,国内外学者陆续提出了“多模态词典学”“多模态学习词典”等概念,但其研究从严格意义上说应该是一种“双模态”研究,仅涉及纸质学习词典视觉模态中的图、文关系,极少关注其他模态和语言符号间的配置。文章以社会符号学框架下的多模态理论为基础,以学习型词典中的五大家族“Big5”的纸质及新型电子词典为蓝本,对现代学习型词典发展过程中的“多模态化”展开讨论,探究该类词典的符际模态配置模式,以期为词典学研究提供全新视角。

      《辞书研究》,2016.6.26~36

      动态语境下培养英语口语语用能力的理据研究

      杨荣丽/马刚/冯延琴

      外语教学中的语用能力培养是一个备受关注却颇有争议的研究命题,因为很多专家学者就语用培养的内容及模式尚未达成共识。鉴于语用能力是反映语言使用者在特定语境中动态顺应的能力,是凸显语言的交际功能、反映语言学习者语言使用能力和交际策略的能力,文章通过对语境研究发展和国内外语用能力培养的研究进行梳理,从国内外语用能力评估和培养过程主要涉及的三个方面,即言语行为、会话含义推理以及语用策略展开论述,试图探讨以动态语境为依据的语用能力培养思路和方法。

      《外语电化教学》,2016.5.54~59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