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金文与《尚书》中“其”、“氒/厥”之辨略

作 者:

作者简介:
(加拿大)高嵨谦一(1939-),男,日本东京人,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学系荣誉教授(加拿大温哥华V6TIZ4),美国华盛顿大学亚洲学系兼职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甲骨文,金文,《尚书》(美国 华盛顿州 98101)。

原文出处: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常见于殷商甲骨文之所谓的情态助词“其”本身并不携带情态意义,在包含“其”的结构中所显现出的情态意义实际都是经由句法结构体现出来的。我们可利用验证周金文和《尚书》中“其”的用例,进一步检验这一理论。与甲骨文中的“其”一样,金文和《尚书》中的“其”并不仅限于某些特定指称的人或物,“其”所代表的人称范畴会根据上下文内容而转换。“其”还可以作为属格标记使用,这一解释也适用于当“其”出现于N或V之前时。“其”之后的动词会发生属格化(或名词化),从而产生一系列认知上的情态意义。对“其”和“氒/厥”进行比较,可明确两者之间的具体差别。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7 年 04 期

字号:

      本文旨在考察笔者在另一篇即将刊出的论文中所提出的甲骨文中所谓情态助词“其”的相关理论解释②,并验证其是否适用于周金文和《尚书》的语例。

      一、甲骨文中的“其”

      在最早的汉语语料殷商甲骨文(公元前13-11世纪)中,“其”已经呈现出一些明显的情态意义。这些不同的情态是如何产生的,是我们关心的重点。

      1.“其”:所谓的“情态助词”(modal particle)

      我们采纳Bussmann对“助词”“particle”(缩写为PTCL)的定义“除了副词、连词和介词之外不发生词形变化的词,即纯量助词(scalar PTCL)……”③此外,“它们的词汇意义为较弱,存在歧义;其中一大特征就是有一些相互独立的功能会发生重叠”④。“其”同时具备代词性的属格(Pronominal Genitive,缩写为PRO GEN)特性和情态(modality,modal,缩写为MODL)特性,这一点与Bussman所描述的助词的定义十分契合。但是必须注意一点,“其”所代表的这两种特性,无论在句法功能还是语义内涵上都是不相牵涉的。通过采用与以往不同的方法对“其”的句法结构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将“其”的这两种看似异质的特征加以逻辑性地说明。首先请看下面一组例子:

      (1)丙辰卜贞帝隹其终兹邑。《合集》[1]

      (2)贞帝弗终兹邑。《合集》[1]

      “帝”出现在句首位置上,不过为什么会有系词(COPULA,缩写为COP;即“隹”)+“其”这样的语序结构出现,而不是更为常见的“其+隹”呢?这一问题我们留待后文详细作答(例12之后)。这里首先要注意在例(1)当中,尽管出现了Djamouri et al⑤等所谓的焦点标记“隹”(focus marker隹),但全句却并没有他们所指出的焦点前置,即“裂化”(cleft)现象。因此,我们还是选择把“隹”视为系词,它基本上只是起到联系前后成分的作用而已。“裂化”结构只是系词的功能之一。

      2.“之”与“其”:甲骨文中的属格代词(PRO GEN)从形态的角度分析,“之”zhī/*t与“其”qí*g在上古汉语构拟中元音一致而只有声母对立,这种相似性似乎允许我们也可以把“之”分析为属格(GEN)标记。“之日”“之夕”这一类“之+N”的结构可以视为与“其配”“其丁”“其夕”“其夜”等“其+N”结构一样的属格结构。“之”“其”两者之间的一大差别是,“之”主要用于“近指”(proximal)或“近中指”(near-distal),而按照一般解释,“其”主要用于远指(distal)。但这个解释并不严格固定,其语义特征主要通过上下文来决定。

      3.其+V(P)

      (3)贞余其作邑。《合集》[1]13503

      (4a)癸巳卜贞今日其雨。《合集》[1]7768

      (4b)癸巳卜贞今日不雨。允不。《合集》[1]7768

      传统的观点认为这里的“其”是修饰紧随其后的动词的情态助词,其功能类似于副词。(我们还是根据Bussmann的定义,对此观点不予采纳)。我们认为“其”在这里的功能主要是属格代词(PRO GEN)。

      4.关于“其”的新解释

      可以出现在“其”之前的成分,根据我们的考察可以分为下列五类:

      Ⅰ:N(P)(包括人称代词)

      Ⅱ:V(P)

      Ⅲ:句子或句子部分(如V+于)

      Ⅳ:空成分(nul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