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复体(iterative/frequentative)是表达一个或几个相关动作反复进行的一种体貌范畴。在某些语言中,反复体是有专门的语法标记来表达的。汉语没有统一的语法标记来表达动词的反复义,但存在表反复的语法形式。一般而言,汉语动词的反复义,可以用词汇手段表达,也可以用语法手段表达。例如: (1)他常回老家。 (2)他把那本书看了三遍。 (3)他把那几本书摆了又摆。 例(1)的“回”有反复义,是由副词“常”做状语表达的;例(2)的“看”有反复义,是由数量结构“三遍”做补语表达的;例(3)的“摆”有反复义,是通过重复动词“摆”表达的。由动词的状语或补语协助表达的反复,是词汇手段的反复,不是语法手段的反复。本文以用语法手段表达的反复(如例(3))为研究对象,考察明清汉语反复体的使用,并分析其来源与演变。 二、反复体的类型学特征
三、明清汉语反复体 3.1 明清汉语反复体的句法表现 明清汉语的反复体主要是通过动词的重叠和同一动词的反复出现来表达的,具体的句法表现形式有如下几种: 3.1.1 VV、
这两种格式是通过动词的重叠表达反复义。例如: (4)各样花烛都点起来,锦带飘飘,彩绳低转。(《金瓶梅词话》四十三回) (5)若得兄去在船中说说笑笑,有甚难过的日子?(《拍案惊奇》卷一) 例(4)是单音动词“飘”重叠为“飘飘”,表示“飘”的反复进行。例(5)是动词“说”和“笑”重叠为“说说笑笑”,表示“说”和“笑”两个相关动作的反复进行。 3.1.2 V来V去、V进V出、V上V下 这一组格式是通过动词带趋向补语重复来表达反复义。例如: (6)为何日日在这条街上走来走去?(《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 (7)平日在我家穿进穿出,路径都熟。(《型世言》三十六回) (8)那些光头光脸标致些的跳上跳下,嘈嘈杂杂。(《西洋记》七回) “走来走去”表反复地走,“穿进穿出”表反复地穿,“跳上跳下”表反复地跳。“来、去、进、出、上、下”都是趋向动词,协助其前的主要动词表反复的方向①。 3.1.3 V了又V、V了再V 这一组格式一般表同一动作的反复,后面的讨论中我们只以“V了又V”做代表。例如: (9)士真反复把他的头看了又看,哈哈大笑。(《拍案惊奇》卷三十) (10)想了又想,猛然省起来。(《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三) (11)直生一一牢记,恐怕忘了,又叫他说了再说,说了两三遍。(《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 “看了又看”指反复地看,“想了又想”指反复地想,“说了再说”指反复地说。
这一组格式一般指两个相关动作的反复,在后面的讨论中,我们只以“
”做代表。例如: (12)到天明,婆媳两个又在那边哭了说,说了哭,粥饭不吃。(《型世言》三十三回) (13)及至升堂,将值日书吏夹了又打,打了又夹,只是不招。(李渔《连城璧·卯集》) (14)一晚上一个人能够吃三大坛子的绍兴酒,吐了再吃,吃了再吐,从不作兴讨饶的。(《官场现形记》十三回) “哭了说,说了哭”是“哭”与“说”两个动作的反复交替进行;“夹了又打,打了又夹”是“夹”与“打”两个动作的反复交替进行;“吐了再吃,吃了再吐”是“吐”与“吃”两个动作的反复交替进行。 3.1.5 也V也V、一V一V 这一组格式是同一个动词在助词性成分“也”和“一”②的配合下通过重复表反复。例如: (15)那小银儿、张巧、吴娇,也拐也拐,你牵我扯,走出门。(《型世言》十五回) (16)则见那轿子一晃一晃的,我向前打那抬轿的小厮。(《元曲选·救风尘·二折》) (17)挂了四扇晶莹夺目的穿珠帘,迎着晚霞一闪一闪的。(《孽海花》二十五回) “也拐也拐”指脚步反复不停挪动的状态;“一晃一晃”指轿子反复不停晃动的状态;“一闪一闪”指珠光反复不停闪烁的状态。 3.1.6 连V递V 这一格式是同一动词在副词性成分“连”和“递”的配合下表反复。例如: (18)只见姜金定口里连喝递喝,那些牛就连跑递跑,一直跑过阵来。(《西洋记》三十一回) “连喝递喝”指连续反复地吆喝;“连跑递跑”指连续反复地奔跑。 3.1.7 V阿(呵)V的、V着V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