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程度的加深,我国逐步加大对于腐败行为的惩处力度,社会公众也不断增强自我维权意识,形成全民关注事业单位廉政建设的新局面。在新的防腐倡廉要求下,国家审计因其自身具有的管控和震慑力,越来越成为推动事业单位廉政建设的推动力。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更是指出完善审计制度要成为深化改革的路径之一,重视审计的全面覆盖,进一步要求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权利控制和业务流程控制的制度化建设,强化依法治国的理论实践。如何在国家法制建设的统一目标下,实现国家审计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完善的推动作用,并实现二者的协同合作,已成为各方关注的重点。 一、国家审计与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关联 国家审计是监督评价政府部门履行经济责任的一种形式,一方面对于国家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具有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对国家建立法制秩序具有倒逼作用。传统的国家审计主要审计财务的合规性,根本目的在于评价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对于资金的使用情况。而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于依法治国的重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相关审计机构职能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主要职能方向转为如何更好地促进受托人积极履行受托职责。国家审计的主要内容是进行综合财政审计,建立预算绩效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 相对于国家审计,我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制度形成的时间并不长,也是近年来依法治国基础上不断推进的产物,其内涵是一个不断演进扩展的过程。美国早在1999年就对政府内部控制作出了相关界定,并设立专门的政府预算编制部门,因此,美国政府在国家审计与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在认识上一致的。而我国在由于国家经济属性和设立目标的不同,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上,与美国具有较大不同。尽管我国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以美国联邦政府内部控制为指导思想,从概念和要素上基本保持一致,但各要素在具体组成和组织形态上还存在一定差异。可以说之前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研究都没有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与一般企业内部审计做区分,没有站在国家治理的角度上进行深入探讨,尤其对于政府审计的推动作用尚未探究。直到2012年,财政部对行政事业单位有关内部控制的概念进行界定,同时包括对于内部控制的执行程序、经济活动等加以规范。 “新常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现阶段我国经济转型提出的改革方向,也是在综合我国在进行大规模反腐倡廉大环境下的国家治理构建过程。从目前我国总体态势上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反腐倡廉也要遵循整体政治体制改革的“新常态”,自发建立各部门风险管控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辅以建立政策执政审计和专项资金审计制度。 二、“新常态”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意义 (一)加强单位内部控制有助于建立内部权力制衡机制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强化制约行政权力的重点在于加强对政府内部权力的制约,要求完善相关内部控制流程,做到分岗设权、分事行权等。内部控制的重点是从基层出发,强化事业单位组织构建的制度化、程序化。一方面,事业单位组织构架主要包括领导、组织、执行以及监督四部分机构,明确组织机构间权力划分、规范机构内业务流程以及提高全组织监督意识是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必然要求。我国在2003年开始了一轮新的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将管控模式的重点放在决策、执行以及监督三者之间的制衡,通过设置重要事项事前领导审批授权流程,形成管控机构全面监管模式,为政府部门实现部门治理提供监管保障。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从业务流程的基本组织架构着手,统一标准的业务流程制度体系,并根据不同业务流程存在的风险设置不同的重点管控结点和岗位职责。 (二)加强内部控制有利于规范政府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自我国颁布新《预算法》来,正式将事业单位预算控制作为内部管理的核心制度,更好地发挥依法治国在具体公共部门管理中的基础作用。内控控制的重点在于以预算管理为核心,贯穿全单位资金管控的全过程,同时规范预算在编制、审批制度上的相关操作,同事明确界定预算执行关键岗位的设置和职责范围。首先,事业单位依据具体的管理情况,设置专门的预算管理岗位,确保预算编制规范、及时,预算内容与实际相符,提高预算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其次,对于预算最后批复的数额确定,要经过相关决策岗位、监督岗位共同商讨,并反复论证相关预算指标的准确性和可行性之后,才能最终确定最适合本单位的预算方法,同时确保预算在制定上是真正落在各项支出科目上,以收定支。再次,在预算的执行上,定期通报预算在具体单位中的执行情况,包括指标完成情况以及偏离预定预算指标的程度和原因分析,以此提高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的联系紧密度,增大预算执行的透明度,避免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的偏离。 (三)加强内部控制有助于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 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建立在行政事业单位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因此,通过加强现代化治理国家大背景下的行政权力制约和经济调节,有助于更好地加强事业内部控制,规范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往来和预算数据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规范的事业单位内部治理基础,使之最后成为国家法制建设中的微观主体。同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通过建立更全面的权利约束和监督机制,加大对事业单位内部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和防范,减少单位在接受国家审计监督中的风险,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效率。国家审计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和科学化,通过单位内部自发控制和外部监督机制的有效结合能提升国家治理的综合能力。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国家治理体系的根本途径在于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建设过程中的体制改革,通过为国家治理配置和运行相关权利,提高对社会事务以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控制、管理和服务。正是基于对于国家审计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关系,提升国家审计在国家体制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中的作用,加强国家审计与内部控制的有效协同,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预算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