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产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作 者:

作者简介:
胡惠林,华中师范大学 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 胡惠林,上海交通大学 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上海 200030

原文出处: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文化产业是社会经济文化形态从低级阶段演进到高级阶段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社会文化经济类型,是从农业社会经济、工业社会经济到信息社会经济转变的重要产物,具有很强的社会生物性演化特征。“人+手→人+机→人+网”构成了文化产业演化的三种形态和三个阶段,是文化产业发展表现出来的基本规律。中国文化产业的演化、创新与变革必须对以下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并展开分析探讨。(1)“能力不足”是最大的国家文化安全问题,也是当下最突出的问题。(2)能力不足的核心是创造能力不足,必须建立对于创新能力不足的安全预警和风险评估机制与标准,使创新真正成为当今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之魂。(3)当前文化产业政策缺乏清晰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只是在文化产业政策的执行中践行纯粹的实用主义原则,这种价值观和标准真空将成为中国承担更大全球文化责任的主要障碍。(4)“中等收入陷阱”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严峻的文化发展问题。“修昔底德陷阱”对于中国文化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也同样如此。(5)大国权力向中国转移正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但这种大国“权力转移”尚未在文化领域里表现出明显的战略迹象,如何使中国文化产业与“权力转移”的中国进程相适应,已经成为在思考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时不得不面临的突出问题。


期刊代号:G01
分类名称:文化创意产业
复印期号:2017 年 02 期

字号:

       文化产业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在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形态和增长方式的同时,也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文化产业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是文化产业?当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是什么?文化产业在当前中国发展中究竟在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这种作用与文化建设、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力量的培育究竟是一种什么样关系?什么才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本位?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怎样提升?是否得到提升的标准是什么?如何正确处理这种提升的需求规律与市场配置资源的关系?怎样制定风险评估的尺度和标准?文化产业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不断引起人们的关切、质疑和忧虑,成为困扰当前中国社会的重要问题之一。所有这些问题不仅一般涉及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关于文化产业的认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直接关系到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制定。因而,同时又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建设的实践问题。尤其是在中国文化产业正在逐步展开它的无限丰富性的时候,它的丰富的矛盾性也进一步展现出来,并由此而提出了一系列新问题,从而使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遭遇到新的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中等收入陷阱”和“修昔底德陷阱”在给中国发展带来新的发展挑战的难题的同时,也深刻影响着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未来走向,从而使得中国文化发展战略和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作用,又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再定位阶段。这就使得关于文化产业性质的讨论在中国文化产业经历了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具有特别重要的实践意义;这就使得关于文化产业演化规律和创新规律的探讨具有重要的原理性基础建设意义。

       一、文化产业是一个处在不断演化进程中的社会文化生物形态

       文化产业是社会经济文化形态从低级阶段演进到高级阶段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社会文化经济类型,是从农业社会经济、工业社会经济到信息社会经济转变的重要产物,具有很强的社会生物性演化特征。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自己的内部逻辑,文化产业也不例外。它们自己的演化方式是不同的,并且分别支持不同的文化产业制度。

       1.文化产业演化是社会演化的表达方式和具体形态之一。与社会的其他形态演化不同,文化产业的演化是作为社会精神演化的表达方式和建构形态呈现出来的。因此,常常带有社会革命的意义。文化产业是一个社会系统。它的进化和一般物种的进化不同,不是整体性进化,而是渐进性的结构性进化。它是以一个业态、一个业态进化的。这种进化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方式直接关联。也就是说,文化产业业态的出现完全取决于作为科学技术表现方法的工具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被应用于人类社会精神表达的需求。并非所有的工具都能被应用于人类社会文化表达的需要,其中作为构成要素最核心的就是这种新的工具形态能否在与人的表达需求相适应的时候诞生出新的文化产品形态。只有新的文化产品形态的出现和大规模生产与传播,由此而造成新的社会分工构成的文化社会系统才能成为新的文化产业业态。假如我们把文化产业比喻为一棵参天大树,那么这棵大树的树枝是一支一支长出来的,并最终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是这棵大树的整体被称之为文化产业,而它的每一个树枝则是演出业、艺术品业、出版业、电影业、电视业等等。文化产业的这种演化过程构成了文化产业形态系统的独特性。它的主干规定和决定了它的每一个枝干的是属性,尽管它的每一片树叶都是不一样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这一“规律”决定了文化产业在内容上和表现形态上由多样性而构成的系统整体性。既然我们把文化产业看作是一个具有生命体统合生命体征的社会精神的运动,那么它也就不能不遵循生命系统的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即无论是在文化产业这棵大树上的那一分支,也都会发生叶长叶落的生命循环。正是这些循环构成了不同的文化产业业态相同的运动演化规律:遗传——变异——突破——再遗传——再变异——再突破,由此而循环往复,构成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演化规律。这种演化规律是通过文化产品载体形式的演化表现出来的。

       已有的研究已经揭示了科学技术在文化产业发展中起前导性作用的规律。①在这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全部文化产业演化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科学技术的发展路径与发展程度是这种演化构成的全部依据——文化生产力演化。某种程度上说,一部文化产业演化史就是科学技术与文化生产相结合的历史。但是,正如一切科学技术演化史都是一部人类社会的演化史一样,文化产业也是一个不断处在演化进程中的社会文化生物形态。

       文化产品形态突变是文化产业演化的重要的规律性特征,即一种新的文化产品形态的出现,不是已有的文化产品形态自身发展的产物,它们与科学技术的现代演化相关,而与产品形态的自身构造不相关。真正构成内在演化关系的是其中的内容。图书与电影在载体形态上大相径庭。电影离开了机器而无法满足人们的观影消费,而图书则必须离开机器而独立存在才能满足人们的阅读。唯一能构成他们之间演化关系的,是他们的内容可以互换:图书的内容可以改编成电影,同样,电影的内容也可以通过图书再现出来,并且在互换中进行再创作从而推进文化产品的演化和进化。

       2.文化产业是文化资源生成的现代规律。在人类社会不同的社会文化生产力构成的不同的文明发展阶段,文化资源的生成规律是不一样的。在人类文明社会出现之前,地球上没有文化资源,只存在着生成文化资源的可能性。人类的出现,开始了地球文明史的生产与创造,开始了文化资源的生产与积累。大地刻画符号是人类洪荒文明的文化资源型态,始于人类在大地上行走辨别方向免于迷路的需要,这就是记忆。文字是最早的刻画符号,最早的文化资源形态,始于人类共同记忆的需要。新旧石器、岩画、彩陶、甲骨文构成了人类社会早期文明系统的文化资源形态系统。手工是它的最主要的创造性能力,人们用手工编织心灵的世界,建立人与世界的精神空间关系。在文字符号系统尚未成为文化资源的全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手段之前,文化资源的空间生产与空间积累是与人们的物质生产融合在一起的。这是人类文明历史上最长的演化时期,也是人类文化资源积累最为丰厚的时期。今天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础就是建筑在这个厚实的文化资源基础上的。人类历史上所有的种族和民族都是它的贡献者。以手工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传统文化产品建构了传统文化产业形态。工业文明创造了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大规模机械复制所生产的现代文化产品系统,建构了现代文化产业形态。它是现代人类文明的生产系统与生产形态,因而成为现代文化资源生成的最核心的现代规律。手工业制品也有它的可复制性——模具复制,这种复制属于个别复制范畴,其作为文化资源的传播与扩散的程度很低。大规模机械复制既是简单复制,同时也是复杂复制,复制成为现代文化资源生成最重要的社会生物机制之一。虽然早期的文化资源有着在今天人类文明创造不可企及的高度,但是简单的再生产和文化资源生产的有限性,无法满足今天人类社会大规模消费的需求。规模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成为人类文化资源现代生产的主要规律。现代文化产业正是这种规律的逻辑发展的产物与反映。没有现代文化产业便没有现代社会的生成。是现代文化产业对文化资源大规模的社会生产与再生产满足了现代社会发展对于文化资源消费的需求,并且在这个需求不断扩张的过程中生成了现代文化资源的年轮,以表明不同文化资源的现代属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