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基本法》與馬克思主義發展觀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兴国,西南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峨眉山 614202

原文出处:
澳门研究

内容提要:

馬克思主義科學發展觀如同一套神經系統,貫穿於香港、澳門《基本法》中。這兩部《基本法》規定的特別行政區所實行的社會制度、經濟政策、對外聯繫和內地與特別行政區經濟關係等方面內容,為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奠定了基礎。香港、澳門回歸後的“一國兩制”實踐過程,既是全面貫徹落實《基本法》的過程,也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科學發展觀,促進港澳經濟持續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的過程。未來“一國兩制”的實踐,必須始終抓住“發展”這個主題,切實落實好“一國兩制”的根本宗旨。


期刊代号:D424
分类名称:台、港、澳研究
复印期号:2017 年 02 期

字号:

      在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後,保持兩個特別行政區的長期繁榮穩定,既是“一國兩制”方針的重要內容,也是實踐“一國兩制”的基本要求。這些內容和要求已在《基本法》中做了明確具體的規定,這些規定生動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發展觀。馬克思主義科學發展觀如同一套神經系統,貫穿於香港和澳門的《基本法》中,爲《基本法》的諸多規定注入了豐富的思想內涵,也爲深刻理解《基本法》提供了重要的指引。

      一、建基於馬克思主義科學發展觀的“一國兩制”構想

      馬克思主義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邏輯就是人類通過改造客觀世界的行爲,不斷解決社會矛盾,進而不斷推進社會進步。馬克思主義把人類社會的發展看作是自然史的過程,認爲社會發展是一種自然歷史過程。在《資本論》中,馬克思通過對資本主義社會產生、發展過程的考察,科學地論證了經濟的、社會的形態發展是一種自然史的過程,同時又深刻地指出:“人類史同自然史的區別在於,人類史是我們自己創造的,而自然史不是我們自己創造的。”①在馬克思看來,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一種自然史的過程”,與人類歷史是“我們自己創造的”之間的辯證統一。也就是說,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既有與自然史的發展相同的方面,即必須遵循一定的客觀規律性;又有與自然史的發展不相同的方面,即社會是由人組成的,任何社會中人的活動都帶有一定的意圖和目的。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樣:“在社會歷史領域內進行活動的,是具有意識的、經過思慮或憑激情行動的、追求某種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發生都不是沒有自覺的意圖、沒有預期目的的。但是,不管這個差別對歷史研究,尤其是對各個時代和各個事變的歷史研究如何重要,它絲毫不能改變這樣一個事實:歷史進程是受內在的一般規律支配的。”②這說明,一方面,人類社會的發展具有客觀性和必然性,必須尊重客觀規律;另一方面,人的自覺的活動在社會發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必須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馬克思主義始終強調社會生產力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馬克思指出“一定物質財富是一切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即一切社會歷史的第一個前提”。毛澤東指出:“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是爲了解放生產力。”③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堅持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是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基本經驗。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帶領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爲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和物質基礎。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第二代領導集體又作出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鄧小平指出:“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是要靠自己的發展。”④並表示:“發展才是硬道理。”⑤改革開放30多年的實踐證明,堅持以發展爲主題,用發展的眼光、發展的思路、發展的辦法去解決前進中的問題,纔能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中國共產黨要承擔起推動中國社會進步的歷史責任,就必須始終緊緊抓住發展這個主題,推動社會全面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在“一國兩制”構想的形成過程中,鄧小平將實現國家統一和中國民族的偉大復興一起進行構思。1982年9月24日,鄧小平在會見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時,就將“一九九七年後中國採取甚麼方式來管理香港,繼續保持香港繁榮”作爲解決香港問題的三個主要問題之一提了出來。⑥1984年,鄧小平再次強調:“根據香港和臺灣的歷史和實際情況,不保證香港和臺灣繼續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就不能保持它們的繁榮和穩定,也不能和平解決祖國統一問題。”⑦在這些談話中,鄧小平都是將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作爲以“一國兩制”方式解決香港問題的重要前提條件,作爲實行“一國兩制”的重要目標之一。香港和澳門的《基本法》對鄧小平的這些重要思想作出了法律性規定。《香港基本法》的“序言”明確寫道:“爲了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保持香港的繁榮和穩定,並考慮到香港的歷史和現實情況,國家決定,在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時,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並按照‘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方針,不在香港實行社會主義的制度和政策。”《澳門基本法》“序言”中的相關表述與《香港基本法》的表述完全一致。它說明,中國實行“一國兩制”所追求的是國家統一和民族振興,是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主體部分與保持資本主義制度的地區的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在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的同時,必須促進特別行政區的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

      二、奠定有利於特別行政區穩定發展的制度基礎

      香港和澳門的《基本法》均明確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不實行社會主義的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⑧在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後,保持香港和澳門原有社會制度不變,既是“一國兩制”的重要內容,爲中國政府的莊嚴政治承諾,也是順利實現香港和澳門回歸祖國的政治基礎。而從發展角度來講,保持香港、澳門原有的社會制度不變,是爲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的穩定發展提供保障。香港、澳門所實行的資本主義制度,有其特殊的歷史背景,並由此形成了系統性的社會經濟關係。在“一國兩制”方針確立和《基本法》制定過程中,中央充分考慮了這一現實情況,大膽突破傳統的國家制度的結構形式,在國家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基礎上,保留香港和澳門原有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不變。這個不變,從時間上講是長期不變。兩部《基本法》規定,香港、澳門保持原有社會制度“五十年不變”,鄧小平就此還明確指出:“香港在一九九七年回到祖國以後五十年政策不變,包括我們寫的《基本法》,至少要管五十年。我還要說,五十年以後更沒有變的必要。”⑨而在保持原有社會制度的具體內容上,不是保留原有資本主義的某一部分或者大部分,而是保留原有資本主義制度的全部要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