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071(2016)06-0046-06 学术界对陈云党建思想的研究至今已有三十年,其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陈云党建思想研究阶段划分的难点在于,将纪念陈云诞辰90周年和100周年两次研讨会的论文划归何时。客观地说,这两次座谈会都带有承上启下的性质,既是对以前研究的总结,也对今后十年的研究指出了大致的方向。经过综合考虑,本文将它们作为以前研究的系统总结而划归前一时期,因为,毕竟学术研究是以实践发展为根本依托的,其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更强,难以作出详细和确定的规划。 一、研究的起步阶段(1980-1986年) 学术界对陈云党建思想的研究在陈云生前已经展开。1980年11月《陈云同志文稿选编(1956-1962)》[1]出版,这是陈云在党内公开发行的第一本著作。1982年4月,《陈云同志文稿选编(1949-1956)》[2]出版。这两本著作出版后,即有一些对陈云思想进行研究的文章。因为这两本著作收集的陈云文章主要集中在经济建设方面,所以这一时期对陈云思想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但也有学者把陈云关于思想方法的思想作为研究对象,这就涉及到了陈云党建思想的核心内容。例如,牛欣芳1981发表的《学习陈云同志的思想方法》[3]一文,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陈云基本的思想方法,是早期陈云党建思想研究的代表作。 这些早期的研究文章普遍冠以“学习”字眼,是一种体会式的研究,宣传色彩比较浓厚。并且“学习”视角必然限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使得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不是处在相对平等的地位。因此早期研究只能算是初步研究,与理论化学术化研究还有本质的区别。 虽然对领袖人物的研究“学习”视角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绝不应该成为单一的角度。陈云党建思想研究正是在研究视角的拓展和研究方法的创新中不断取得新突破和新成果的。 陈云党建思想研究真正步入正轨是从1984年1月《陈云文选(1926-1949)》[4]发行开始的。这部文选集中收入了陈云在解新中国成立前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著作,反映了陈云在党建方面的卓越建树,为陈云党建思想研究提供了第一批丰富的宝贵材料。而且,这一时期党史上还发生了一件大事,1983年中共十二届二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整党开始。经过了十年浩劫的中国共产党如何经过整顿恢复其革命本色和战斗力,整党需要在什么样的理论和原则指导下进行,成为当时一个紧迫的课题,陈云党建著作的出版适逢其时。上面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催生了对陈云党建思想研究的深入。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有陈野萍的《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思想武器》[5]和刘武生的《陈云同志对党的建设的理论贡献》[6]。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论文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学习”视角,并将陈云党建思想放到党的历史中进行评价。因此,陈云党建思想研究开始走上正轨。 二、研究深入发展的第一个十年(1986-1995年) 陈云党建思想研究的深入发展始于1986年6月《陈云文选(1956-1985)》[7]的出版。这部文选集中收入了陈云关于执政党党风建设、提拔中青年干部以及思想方法论等方面的重要著作。而陈云关于执政党党风建设的论断因为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而受到学术界的格外重视,成为这一时期陈云党建思想研究的重点。比较重要的论文有朱佳木的《重温陈云同志关于新时期党风的论述》[8]和籍传厚的《论陈云同志新时期党风建设理论的重要贡献》[9]。 1992年,第一本系统研究陈云党建思想的专著——刘开寿主编的《陈云党建理论研究》[10]一书出版,这在陈云党建思想研究的进程中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该著作最早对陈云党建思想进行了系统梳理,并试图建构陈云党建思想的完整体系。它依据的主要材料就是陈云已经出版的两部文稿和三部文选以及其他人的研究文章,可以看做是对此前各方面研究的总结。但该著作也存在几点不足之处:一是成书时间较早,材料的占有上相对匮乏,陈云的一些重要的党建著作和相关材料此时尚未发表。二是陈云党建思想的某些方面未能涉及,例如秘密党的建设。三是对陈云党建思想体系的建构尚处在比较平面化的阶段,未能深入揭示陈云党建思想的内在结构。四是研究方法上以描述性研究为主,缺乏思辨性,也没有批判性,没有能够做到史论结合。五是在研究视角上依然带有“学习”性研究的痕迹,我们从“学习陈云党建理论,为把我们党建设得更好而努力”这样的标题中就可见一斑。 1995年4月10日陈云因病在北京逝世。此后1个月,三卷本《陈云文选》第二版[11]、《陈云论党的建设》[12]出版发行。虽然《陈云论党的建设》一书中的大多数内容选自《陈云文选》,但还是收入了《关于延安几种干部培养与使用的决定》《增强新党员新干部的党性》《坚持实事求是的革命作风》《纪律检查干部要有坚强的党性》《要加强共产党员的党性教育》《领导干部在端正党风中要做表率》《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要保证和促进改革的健康发展》等新的重要论述。这两部著作的出版发行有力地推动了陈云党建思想研究的发展。 陈云逝世后两个月,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研究组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联合举办了第一次全国性的陈云生平与思想研讨会。许多陈云研究专家和曾在陈云身边工作的人撰写了研究文章,会后集结出版了《陈云和他的事业——陈云生平与思想研讨会论文集》[13]一书。在这些文章中,出现了一批陈云党建思想研究的高质量论文,从而形成了陈云党建思想研究的第一个高潮。例如,郑帼英、赵泉钧的《论陈云对民主集中制的贡献》,邢家强的《陈云对党的纪律建设的理论贡献》,赵清城的《试论陈云关于支部建设的论述及其现实意义》,宋毓均的《陈云在新时期对党风建设的重要贡献》,欧新民、曾祥祯的《论陈云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思想及现实意义》,吴立的《论陈云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的特征》,贾俊民的《陈云关于抗日根据地党与非党干部关系的思想》,陈立旭的《陈云在延安时期对党的干部工作的理论贡献》,温乐群《论陈云关于培养选拔中青年干部的思想》,韩振峰的《陈云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思路》、《陈云的干部教育思想及其对新时期干部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延安时期陈云关于共产党员标准的论述及其意义》,王志远、陈作珊的《重温陈云〈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谭献民的《论陈云关于党员必须加强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思想》,王正萍的《学哲学是全党思想提高、认识统一的根本——陈云提倡干部学哲学的论述及其重要意义》,刘书楷的《陈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原则的提出及其在社会主义时期的实践》,何梓林的《领导干部要善于听取不同意见——陈云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的特点》。这些论文涉及到了陈云党建思想中的思想方法、学习理论、党员队伍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支部建设、民主集中制、领导方法、党风建设等各个方面,几乎涵盖了陈云党建思想的全部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