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密集型产业无形资产的内部审计解析

作者简介:
杨煜,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讲师,研究方向为政治经济学;王苗苗,临汾市审计局高级审计师,研究方向为审计学;黄艳,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政治学。

原文出处: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7 年 03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在知识经济一体化时代,知识密集型产业被视为产业体系的中心点,该产业具有耗用人力资源少,职员科技专业知识储备丰富,且设施先进,产品性价比高的特征。无形资产的存在能够使产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存在较大的审计风险。通过对深圳证券交易所60家上市公司报表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知识密集型产业无形资产管理意识淡薄、保护与监管体系缺乏完善性以及价值评估环节缺乏规范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点对策,为完善知识密集型产业无形资产内部审计管理提供帮助。

      一、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概念

      知识经济可以被视为辨别物质经济与资本经济的一种体现形式,其概念处于不断完善中,在现代科技的带动下,知识经济可以被比作是以知识为根本、以知识为信息传导媒介的一种经济形态,并在生产、保存、利用以及营销等各环节均有所体现。知识密集型产业,是在高端技术催化下衍生出的一类产业结构,与资本型、物质型产业相比,其最大的特点是将研制、存储知识资源等活动作为企业营销的主体。知识密集型产业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即制造型与服务型。前者包含了医疗卫生、计算机、航空等领域,具有投入成本高、产出效益大、风险产生几率大以及成长速度快的特点;后者通常是指信息咨询产业、教育产业等,该类型产业独特之处在于知识含量高、专业性能与互动性能强。

      二、知识密集型产业无形资产的实质

      无形资产与有形资产相对,具体是指那些不具有客观形状的资产或者是经济资产。对其本质进行深度挖掘,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存在,能够间接反映出企业的隐在生产力水平。对于知识密集型产业而言,无形资产绝非是一类常见性资源,而是向外界供应知识密集型产业服务与劳务内容的关键性依托,无形资产最大的功效在于能够推进服务型知识密集型产业实现的进度。借助分析知识密集型产业成本投入与效益产出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的结论为:知识密集型产业无形资产所形成的经济效益是可以被量化的,即货币可以对其价值进行度量。

      形象品牌、企业在商业界的信誉度这些无形资产在企业中存在的价值是极大的,这已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若要以经济学的视域去看待无形资产价值,将其导入财务会计核算环节绝非一件简易的事,阻碍重重,这是因为无形资产造价成本的度量,和其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表现的价值之间存在不可规避的屏障,而若要将这一屏障彻底粉碎清理,必然会给传统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制造瓶颈。而要有效地处理好无形资产成本与其在市场环境中体现的价值之间的矛盾,对无形资产实质的重新认识是极为必要的。即无形资产的本质就是市场竞争公平公正、企业良性运行品质汇聚产物。整体地认识与审核无形资产,冲破限制无形资产成本度量的困局,将权威性中介结构的无形资产价值评估视为准绳,对其内部审计管理进程进行有效的监管与测评,从而使知识密集型产业无形资产内部审计满足市场经济运行内在需求的同时,也推动着产业升级创新的发展进程。

      三、目前知识密集型产业无形资产内部审计存在的不足

      (一)管理意识淡薄

      知识密集型产业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意识淡薄,通常是由于企业投资者与管理者没有树立先见性管理观念,这样与无形资产内部审计管理相关的职员配置、体制编制,以及机构设置方面缺乏完善性,也就成为必然的事实,并最终导致在知识密集型产业中有大批量的账外无形资产衍生出来,为企业无形资产管理工作制造了盲区,这尤其在商业信誉以及商标权管理方面体现得最为明显。

      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数据中随机抽取60家上市企业的数据报表,将无形资产划分为软件管理、商标权、商业信誉、土地使用权、专利与专有技术五大类(其中外购无形资产是其来源的重要形式),如表1所示:

      

      根据表1提供的数据信息,可以看出土地使用权在知识密集型产业无形资产体系中是“位高权重”的,平均占比为77.95%,在有的企业中甚至高达100%,而专利及专有技术所占比重为次位,而已认可的商标权仅占无形资产的0.91%,最高不过12.75%,由此可以推断出,知识密集型产业在特有形象品牌研发以及维护上投入的力度不充足。管理意识的淡薄,会削弱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实力,预期效益目标难以实现,亏损发生频率大增。

      (二)维护与监管体系不完善

      这一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无形资产并非拥有客观形态,在为企业带来经济利润方面存在较大的风险率,从而导致很多知识密集型产业无形资产的维护与监管存在较大的疏漏,造成无形资产超出企业监管范围,资金外流。这在以下几方面体现得较为明显:一是企业为了强化社会知名度,有意借助媒体渠道对外宣扬某一高端或者是保密性技术;二是企业有人员出现了非法贩卖技术机密的行为;三是企业在合并重组的过程中,没有对无形资产采取折股措施,而对其进行无偿应用;四是商标或者是品牌造假、仿造等。

      由于维护与监管体系不完善,企业无形资产内部管控力度就会薄弱化,对于知识密集型产业来说,很多技术秘密或者是知识产权类的资产,可能会流失,从而使企业蒙受巨大的损失。

      (三)价值评估缺乏规范性

      具体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评估对象与范畴模糊不清,因为内部审计人员对无形资产的实质没有透彻的认识,在评估对象与范畴上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有些知识密集型产业看重的是商标、专利等不存在太大难度的价值评估,而商誉、特许营销权因为评估难度较大的缘故而被拒之门外;二是无形资产价值评估标准缺乏统一性,造成评估结构误差较大(相关资料显示误差超过国际认可的20%的标准界限),此时知识密集型产业对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科学性与客观性会被质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