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16392/j.cnki.14-1057/c.2016.06.008 中图分类号:K2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987(2016)06-0059-12 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具有明显的不平等性,直到国民政府建立以后,这种不平等的现象才有所改变。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后,与各国进行关税谈判,力求改变旧的协定关税,而积极争取关税自主[1]。在国家可以自主决定对外贸易政策后,国民政府以保护贸易政策为基本方向建构外贸政策。评判一国对外贸易政策效果的基本尺度是社会经济利益。政府在制定或选择对外贸易政策时,都会考虑其产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1]363。国民政府外贸政策的实行(其中以关税政策为主),有些预期的目标在选定的政策措施下实现,产生积极的成效。本文拟对战前国民政府贸易政策的经济成效问题进行探讨,以就教方家。 一、外贸政策的财政效应 国民政府对外贸易政策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通过关税来增加政府的收入,不仅是一种政策理论,更是一种利益行为。征收关税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是政府实行贸易保护的重要动力之一。国民政府之前的关税制度,既不是保护关税,也不是财政关税。这种模式的关税,使中国失去了关税作为国家经贸政策工具的作用[2]。国民政府建立以后,根据形势的变化,对进口关税税率先后进行了四次修改,理论应有税率和实际税率均有大幅度提高。理论应有税率从1926年的4.1%,增加到1936年的34.5%。实际关税率也不断提高,这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又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参见表1)所谓的实际关税率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的关税收入与同时期进口总额的比例。1929年前实际关税率不足5%,1929年第一个国定税则颁布后,实际关税率为8.47%,1930年、1932年、1933年实际关税率则分别为10.37%、14.45%、25.27%,1934年税则修订后,中国的实际关税率高达27.22%。1936年,中国的实际关税率达到27.05%。“这期间,政府整个经济政策可以说都是以增加财政收入为目标”[3]59-60。实际关税率是衡量一个国家进口保护程度的重要指标,提高实际关税率,客观上有保护本国产业发展的作用。就税率高度的国际比较而言,南京国民政府的进口关税税率高于欧美各国的税率。例如,德国、意大利的平均进口税率为25%左右,法国为15%左右,日本为6%(包括免税品)或20%(不包括免税品),美国为17%(包括免税品在内)或60%左右(不包括免税品),英国为15%-30%[4]13。尽管如此,国民政府的进口税率的提高,对本国的产业保护也是有限的,因为国外工业品的进口是国内所必需的,人们不会因为进口税率的提高就放弃消费。
面对窘困的财政局面,关税成为国民政府财政收入的支柱。关税是政府的主要税收来源之一,除1935年外,关税收入在政府的财政年度收入中一般占30%—40%,1931年更是高达49%左右。(见表2)进口税的征收1928-1937年平均为2.29亿元,占关税收入的70.3%[5]196。国民政府的关税政策虽侧重于财政上的收入,“但即以此财政收入作用而论,其于我国国家经济之影响,已极重大”。政府的财政收入比以往政府的财政能力大大增强。从1928年的3.32亿元,以后一直在递增,1933年达到6.21亿元,1934年为6.38亿元,1936年更是高达12.93亿元[6]43。国民政府的财政支出,主要用于偿还外债和内债、军费、行政费和建设。以1936年为例,这一年政府的各项财政支出结构是,军事支出占29.3%,债务支出占44.1%,经济建设支出占14.4%,教育支出占3.4%,政务支出占6.3%[7]343-349。国民政府关税税率的不断提高,使关税发挥着确保财政收入增加的功能。
关税收入的增加,对国民政府的作用是多重的。其一,缓解了财政困难。关税自主前的1929年关税总收入为2381 09285元,1936年政府的关税总收入则达到324633291元,比关税自主前增加了86524006元,增幅达36.34%[8]314。增加的税收,使政府有了比较充足的资金,给政府的废除苛捐杂税、行政支出等提供了物质基础;其二,政府的关税收入的增加,为顺利偿还外债提供了财政基础。1927-1936年间,国民政府内外债赔偿数目达到3317052726.98元,其中内债偿还数额为2345850866.56元,外债偿还数为666444777.09元,赔款偿还数额为304757083.33元[9]。“不仅我国债券在国际市场上较前增加信用,而且国家地位声誉亦因此大为提高”[10]179;其三,战前国民政府增加的关税收入,为国家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国民政府关税自主,提高进口关税,遏制了外国商品在中国的倾销势头,为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及拓展海外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收回关税自主权并不断进行税制改革,促进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抗战前中国的国民经济平均增长率达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