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社会民间蒙学读物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建军(1979-),男,江西吉安人,梧州学院副教授,山东师范大学博士后,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江流域民间文献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广西高校第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及“卓越学者”(广西 梧州 543002)。

原文出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杂字文献是中国传统社会底层老百姓使用的乡土教材,其主要功能是识字,同时兼有思想道德、人生经验、知识技能等内容的灌输与传授,目前学术界对这类文献关注不够,我们从当前杂字文献的综合研究、杂字文献的专题研究、杂字文献的地域性研究、杂字文献的专书研究、杂字文献的收集和整理等五方面进行评述,希望能引起更多的专家学者对杂字文献展开研究。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7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杂字是中国传统社会底层老百姓使用的乡土教材,类似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蒙学读物。杂字书通篇以韵文形式连缀字词,以事类为单位形成若干篇章,汇成小册。其主要功能是识字,同时兼有思想道德、人生经验、知识技能等内容的灌输与传授。[1]1-3如四川地区流行的《日用时行杂字·成衣章》(道光十三年富文堂版)记载传统社会衣服的制作(见图1):

      

      

      

      又如西江流域发现的《七言杂字》(民国手抄孤本)对疍民生活的描述(见上页图2):

      疍民常以艇为家,上江下海任繁华,竹整船蓬木整桨,往来舟楫若乘槎。鱼缴虾缯勤补结,不用绵絲只用麻,疎密网皆齐备,水来犹结白鳋枷。絲纶欲下寻何物,常获鲈鱼共蟹虾,三黄鱼新钓得,又网鲟龙鲤鲿魦,美酒沽来长日醉,家人妇子笑喧哗,系艇收帆湾蓼岸,推蓬深夜宿芦花。[3]12

      杂字文献可以说是传统社会的记忆库,对历史、语言、教育史、民俗文化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晚清至民国,杂字文献的种类和数量达到了高峰,在全国各地底层社会广为流传,尤其是山西、四川等省。目前存世的杂字文献种类竟有数百种之多。然而,这种能承担传统社会识字功能又能代表民间底层社会真实生活面貌的杂字在传统社会却不受官方重视,更不被当时读书人认可。如清张之洞在《书目问答》言:“是书(《仪礼韵言》)岂不胜于读村书杂字、《百家姓》万万耶!”郑振铎在《中国儿童读物的分析》中认为:“像这样的供识字用的训蒙书,实际上也便传达着儒家的正统的思想,他们即在这一类的读物里也彻头彻尾地透着旧的伦理观念和格言故事,究竟对于蒙童的训练有多少教益,实在不可知。”[4]新世纪以来,由于交通信息便捷,商贩为利所趋,奔赴远乡僻壤搜购杂字文献,一有所获旋即求售于孔夫子旧书网,这使得原来深藏于民间的杂字文献纷纷面世。笔者据孔网和个人收集的材料统计,目前从民间底层挖掘出的杂字文献不少于4000余册,全国各地不同内容的抄刻本杂字竟达340余种之多。①然而,目前学术界对这类杂字文献的关注力度与其重要学术价值相比还远远不够。为此,笔者从以下五方面评述当前杂字文献的研究,以期抛砖引玉,希望能引起更多的专家学者对这类能体现民间传统社会文化的杂字文献予以关注和研究。

      一、杂字文献的综合研究

      杂字文献综合研究,主要有山东大学李振聚②的硕士论文——《宋元明杂字书籍考》。由于作者长期关注和收集民间书肆的杂字,积累了明清以来各种杂字三百余册,文中所用材料多为原始文献,所以作者考察宋元明时期的杂字书籍往往由流推源,拾级而上。《宋元明时杂字书籍考》的价值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杂字文献源流阐明清楚。杂字文献来源于《急就章》等蒙童读物还是早期以杂字命名的《杂字指》、《杂字解诂》?李振聚认为:“以杂字命名者有东汉郭显卿的《杂字指》、魏周氏的《杂字解诂》等,这种以‘杂字’为名的著作在魏晋南北朝有很多,《隋书·经籍志》著录多种……魏晋时的书名有‘杂字’者,体例不仅不像《急就章》,也与敦煌中的《俗务要名林》、《杂集时用要字》不同,与宋元流行的杂字属于不同的体系,所以魏晋之时的杂字书,应该是属于一般的字书,与用教童蒙的《急就》之类不相涉。”[5]7-9笔者认为上述所论合理,由《急就章》开篇“急就奇瓠与众异,罗列诸物名姓字,分别部居不杂厕,用日约少诚快意”句可知,其体例和内容与后来不列章名的杂字的体例以及记载的内容极其相似,《急就章》与东汉郭显卿《杂字指》、魏周成《杂字解诂》等以训释词义为主要内容的小学专书不是同出于一个体系,尽管《杂字指》、《杂字解诂》以杂字名书,但它们不是宋元以来杂字的源头。第二,作者详细描述了宋元明各时期的主要杂字。新世纪以来,清中叶至民国时期杂字文献的获取已不是难事。然而,宋元明时期到底有多少种杂字现今还可见其踪迹?这些杂字的体例和内容到底怎样?李氏在论文中对宋元明时期各种不同杂字的内容、体例、特征都作了详细梳理,而且挖掘出《公理杂字》、《衣服杂字》、《群珠杂字》等宋元明时期杂字书籍多种。第三,对山东地区的杂字有较为系统的整理。明清以来,山东地区民间编写杂字数量多,杂字记载的民俗文化内容丰富,体例规范,行文流畅,收字合理,而且地域性特征强。地方文化要靠地方乡贤来发展,李振聚对山东杂字如《音注四言杂字》、《日用俗字》、《庄农杂字》、《山头杂字》、《依韵重编使用杂字》等版本、体例及其内容作了详述,尤其是将杂字文献材料与地方资料互考互证,揭示地方语言文化、民俗文化的特点,不仅方法论上有创新意义,更彰显了杂字在语言学、民俗学、文化学、历史学等各学科领域的材料价值,比单纯从文献学角度论述杂字的文章要深刻得多。李振聚为践行这一考证方法,还另撰《清代山东的杂字著作经眼录——略谈其中的民俗材料》[6]、《宋元杂字书流行考》[7]、《蒲松龄〈日用俗字〉略考》[8]三文行世。由于《宋元明杂字书籍考》是作者的硕士论文,撰写时间有限,文章可改进之处有:第一,杂字名称考源不准确。“杂字”之“杂”,作者认为“有聚集之义、众多之义、混合掺杂之义”[5]7。经学家贵专,小学家贵圆,作者这里解释的其实是“杂”在词典中的释义,不是杂字书籍之“杂”的具体语境义,等于没解释。其实“杂”为会意字,从衣从集,最初造义为五采会合,后引申为“聚集”;杂字之“杂”,用其引申义“聚集”,杂字就是聚集文字之书,以供集中识字及知识、技能、思想的灌输和传授。第二,杂字书籍价值的论述稍嫌简单。文中作者对杂字的价值可归纳七点,大多数仅止于举例式论证,尤其是保存了古代法律史料等部分论述,只作泛泛描写。[5]15-19我们认为杂字文献的价值,作为一篇学位论文,需要作详细论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