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朝时期的白银货币化与货币白银化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文成,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云南昆明 650034

原文出处:
思想战线

内容提要:

金朝前期,北宋中叶以来的白银货币化持续推进。大定年间的商品—货币关系中,白银的社会身份从商品变成货币,白银货币化初步实现。金廷赋予白银征纳赋税的法偿地位,认可银钱兑换关系,形成了官方法定的银钱兑换价。金朝中期交钞贬值,银两全面成为官方法定货币,独立行使货币职能,铜钱的货币职能则日益式微,银钱两种金属货币的地位形成均势。大安、贞祐以后,银两逐步代替铜钱成为钞本,开始决定交钞价值,成为基准定价货币;铜钱则由停铸、限藏、限用到废而不用,全面逃离市场。金末的银钱钞关系中,钱退银进,货币白银化取得重大进展。银两逐步成为交钞之本,并借助交钞等分价值、投入流通。蒙元时期以银为本、禁银行钞的“银钞相权”货币流通格局,在金朝末年已初具雏形。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17 年 02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78X(2016)06-0069-09

       金朝上承宋辽,下启蒙元,在宋元之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承上启下意义。而在传统中国货币史上,金朝接过了北宋时期白银货币化的接力棒,取得了更为引人瞩目的新进展。从灭亡北宋时急切搜求金银,到确立银两的法定货币地位,铸行承安宝货,以及以银两为单位印行天兴宝会等,构成了金朝时期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对蒙元时期的货币流通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学术界已从不同角度,对金朝货币史进行了多方面的深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①但在金朝120多年的历史上,白银究竟何时、如何成为货币?银两是否取得法定货币地位?业已成为货币的银两,与另外两种货币交钞和铜钱的关系如何?前后是否发生变化?这一系列问题似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笔者拟聚焦白银在金朝时期商品货币关系、银钱钞多种货币相互关系中的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按时间顺序分阶段梳理白银货币化与货币白银化的历史轨迹,探究宋金元时期货币流通格局演变的连续性与阶段性,以期对深化宋金元货币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一、金朝前期白银货币化的实现

       北宋前期,白银的商品化完成,成为市场上广泛流通的重要商品。至迟熙宁、元丰间,在频繁的折博交易、银钱兑便、回货贸易等市场活动中,白银与铜钱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兑换关系,广泛用于购买大宗商品,其社会角色从商品向货币转化,白银货币化的进程全面展开。②当此之际,金朝兴起于白山黑水之间。政和五年(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立金朝。5年后宋金联合攻辽,金朝先后破辽上京、中京,并在灭辽后南下攻宋,于天会四年(1126年)围汴京,灭北宋,迅速占领了淮河以北、秦岭以东的辽宋旧地,建立了传统中国北方又一个辖区广阔的新王朝。

       金朝与辽、宋之间的战争,虽然曾对长城内外、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但金朝占领辽、宋旧地时,并未中断北宋中期以来的白银货币化进程。金朝与辽、宋的交往中,白银从一开始就被金人作为社会财富的载体广为搜求。天辅元年(1117年)金朝已向辽明确提出了“岁输银绢十五万两匹”,相当于“大宋岁赐之半”的要求。③宋金之间在联合灭辽的谈判中,岁币银绢也是双方“海上之盟”的重要内容。此后,金朝先后向北宋索求燕山租赋、犒军银绢,在移交燕山时,“尽括燕山金银钱物”。④

       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进围汴京,把宋金之际人们对白银财富属性的索求推向新高。十二月,“金人索金一千万铤、银二千万铤、缣帛如银之数,欲以犒军”。所索金银按每铤50两计,其数额分别高达5亿两、10亿两。宋廷被迫任命“根括官”专门负责搜刮金帛。但经过两个多月的“根括”,金兵仍以金银不足,杀副侍御史胡舜陟等,并声称:“根括官已正典刑。金银或尚未足,当纵兵自索!”直至金人立张邦昌为楚国皇帝,三月癸丑遣使入楚,宣布“自来所取金帛,皆是犒赏军兵之所急用,虽不能足数,亦且期大半。今楚国肇造,本固则安,虑因科括之急,且重困于斯民,亦议权止,令出榜晓谕”。才停止根括金银。⑤从金兵所索白银10亿两最终“虽不能足数,亦且期大半”,而金人“检视”北宋库藏时有“金三百万铤,银八百万铤”⑥的情况来看,金兵最终“根括”到的白银似已达数亿两之多。此后,金朝退兵,改立刘豫伪齐治理淮河以北的北宋故地。天会十五年(1137年),金廷废刘豫,从伪齐府库中又接收了铜钱“九千八百七十万缗”,“绢二百七十万匹,金一百二十万两,银六千万两”。⑦两年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开始每年向金朝“岁贡”银绢各25万匹两。

       显然,无论金兵从汴京“根括”的白银,还是南宋“岁贡”的白银,既非器饰玩物,亦非直接用于解饥寒的粮食、绢帛。金人之所以如此急迫地索取白银,看重的是白银可代租赋、可换取商品、保存价值的社会属性。金朝在灭亡辽、宋的进程中,已然从宋辽两朝接过了白银货币化的接力棒。

       金朝获得的巨额白银,当然不可能原封不动地贮之府库,束之高阁。其中相当一部分通过“分赐将士之有功者”“宗室”等⑧途径,流向民间,投向市场,并在部分赋税征收中也继续折征白银,认可了白银用于纳税的支付功能。现存正隆二年(1157年)的“茶课银锭”⑨表明,正隆初年金廷或已认可了茶课纳银。大定十年(1170年)前,又“许院务得折纳轻赍之物以便民”⑩,诸院务征税纳银的范围进一步扩大。(11)相应地,大定初年金朝官府直接参与白银的市场交易已见于记载。《金史·卢孝俭传》记载:卢孝俭曾累官太原少尹。大定二年(1162年),“陕西用兵,尚书省发本路税粟赴平凉充军实,期甚严迫。孝俭辄易以金帛,驰至平凉,用省而不失期,并人称之”。(12)金廷要求卢孝俭发运粮食赴平凉供军,他并未直接运送粮食,而是将粮食“易以金帛,驰至平凉”。由平凉方面用“金帛”购买所需粮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金朝初年经济的恢复发展,至迟在大定九年(1169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钱荒”。为解决“钱荒”问题,金朝不仅与南宋之间因此展开了激烈的铜钱争夺战,(13)而且不惜工费,大力鼓铸铜钱,禁钱出界。而细绎《金史》中关于大定、明昌间“钱荒”以及世宗、章宗解决“钱荒”问题的记载,我们不难发现:金朝“钱荒”最突出的特征是民间难得见钱,市场上特别是京师市井“钱重”,可官府、富豪收贮的铜钱为数巨大,铜钱“积而不散”。对此,金廷反复采取以铜钱“市金银及诸物”“市易金帛”“折变轻赍”等措施,向市场投放铜钱,收兑白银,将白银用作解决钱荒的重要手段。其中,大定十年(1170年)金世宗不止一次诏令户部,以官钱“市金银及诸物”,或置仓籴粮以备赈济,以解决“官钱积而不散,则民间钱重,贸易必艰”的问题。并特别强调“徒使钱充府库,将安用之!”3年后又“命非屯兵之州府,以钱市易金帛,运致京师,使钱币流通,以济民用。”延至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世宗再以“中外皆言钱难”,“京师积钱五百万贯亦不为多,外路虽有终亦无用”,欲令“诸路官钱非屯兵处可尽运至京师”。最后采纳了太慰丞相克宁的建议,以“外路”部分地区也存在钱荒问题,“起其半至都,余半变折轻赍”。(1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