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规制度基本建立健全的新背景下,经济责任审计在实践中还面临着一些难题,诸如人员少任务重、审计评价难、责任界定难、审计结果运用难等老问题,尽管已经有了明确的法规依据和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但在实践中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与此同时,新形势下经济责任审计又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如何有效推进审计全覆盖、如何突出审计监督重点、如何适应地方审计机关人财物统一改革创新组织管理等。归纳起来,当前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是,尽管经济责任审计已经形成较为健全完善的法规制度,但两办《规定》及其实施细则并未在审计实践中完全落实到位。要深化经济责任审计,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健全完善,真正嵌入到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并发挥重要作用,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一是要在审计实践中将两办《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的各项规定真正落到实处。两办《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是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行为的核心法规制度,是指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当前,要推动经济责任审计不断深化发展,最为重要的是,踏踏实实地组织实施好每一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要在审计项目中将两办《规定》及其实施细则规定的审计内容和重点审到位。比如,对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的审计,就应当把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贯彻落实重大方针政策、重大经济决策等内容纳入审计重点,审深审透,审出实质性的结果,实现“促进领导干部履行好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责,促进政令畅通,促进五大发展理念落地生根,促进领导干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促进领导干部廉洁用权、科学用权、谨慎用权”的审计目标。因此,只要各级审计机关在组织实施每一个审计项目时,都按照经济责任审计的本质规律和规定的审计重点内容审到位,诸如评价难、责任界定难、审计报告难等问题将会迎刃而解,经济责任审计将真正发挥出监督、评价和鉴证的作用。这是经济责任审计未来发展的核心内容。 二是要继续牢牢抓住并发挥好创新这一经济责任审计赖以产生发展的传统优势。经济责任审计之所以能够产生发展并上升为国家制度和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根本点就在于各级审计机关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勇于突破一些传统观念和做法的束缚。现阶段,经济责任审计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要解决制约发展的矛盾和瓶颈,仍然需要把创新作为推动深化发展的强大动力,发挥好经济责任审计较之于其他监督制度无可比拟的优势和特点。因此,要突破仅仅把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种审计类型来看待的观念,在审计重点、审计评价、审计结果运用以及组织管理等方面大胆创新,将经济责任审计作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自我革新的关键环节,推动经济责任审计成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内生性制度,并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发挥出独特作用。这是经济责任审计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 三是要尽快形成与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相适应的较为成熟的组织管理体制。要推动经济责任审计继续深化发展,重要的前提条件是要尽快在审计机关内部组织管理、审计项目现场管理、外部沟通协调三方面形成较为健全成熟的机制。在内部组织管理方面,要勇于打破审计机关内部机构的职权交叉和利益藩篱,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在审计项目现场管理方面,要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搭建起适应大项目审计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平台,形成高效、有序的现场组织和管理模式;在外部沟通协调方面,要进一步突出强化而不是削弱联席会议(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职能作用,充分利用好这一平台,并进一步强化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有效沟通和协调,形成平等顺畅、各司其职的协作机制。这是经济责任审计未来发展的重要前提。 四是要加快探索与大数据时代相适应的经济责任审计技术方法。经济责任审计要突出审计重点,要将制约和监督权力、促进履行好职责落到实处,需要积极探索与大数据时代相符合的审计技术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责任审计是审计机关综合利用和有效发挥大数据式审计的最佳载体和平台,其原因就在于经济责任审计涉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单位事业发展的总体状况,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单位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需要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单位事业发展等不同数据包括有关统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通过这种大数据式的综合分析,经济责任审计将能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单位事业发展的水平、质量作出研判并向党委、政府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将能对领导干部履行职权的综合情况作出真正的评价。这是经济责任审计未来发展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