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我国政府财政支出绩效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席小瑾,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杨建飞,青岛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原文出处:
会计师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7 年 0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财政支出是政府部门实现其职能的有效手段。政府部门地各项财政收支活动和经济活动是我国国家审计的主要内容。然而,目前国内的公共财政体系尚不完善,一些政府错位、缺位、越位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公共受托责任理念日渐增强的背景下,公众将关注的角度逐步集中财政支出的效率、效果、财政收支的合法性、真实性等层面。在本文中,将主要结合现阶段我国政府在财政支出审计方面的具体实际,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作为基础,尝试建构一套比较完整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而有效地促进审计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概述

      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可以理解为是从对审计风险的识别出发,通过制定明确地审计计划,客观系统地评价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进而开展审计相关实务。这种模式主要关注地是政府作为公共部门可能面临的一些公共风险和运营风险,并将此作为核心内容予以评估。针对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必须立足不同层面进行深层次分析。通过实行这种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审计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提升,减少审计资源的浪费,规避审计风险,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但是,这种模式对风险识别具有较高依赖性,因此要求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风险识别理论与实务模型,以此为基础开展后续的审计实务工作。

      三、我国政府财政支出绩效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考评指的是对某个地区财政支出的数额、架构、各种财务开支构成的综合成效加以评定。在我国,通常以行政区划来划分具体的区域,行政区划取决于政府层级;为此,财政支出综合绩效考评本质上是对某级政府的全部财政开支的绩效评价。财政开支综合绩效考评旨在度量某个地区财政政策指标与成效的达成状况,重点包含两个内容,其一是经济效率考评,其二是社会效率考评。经济效率指的是财政开支有助于推动社会资源的科学配备与经济体系的高效运行。社会效率指的是财政开支有助于社会的前进与人类的前进。社会效率的考评难以量化,适宜立足于定性的层面加以考评;即便一些考评指标可以量化,其具体数值的采集也有很大难度。详细来说,现行财政开支绩效机制存有下述不足:

      (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缺乏统一的法律保障

      当前国外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已构建了一套比较健全的法制规章机制保证政府绩效考评的顺利进行。国内进行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工作的时间还不长,有关法制规章还不完善,还没有划入财政资金管控流程。尽管我国政府指出要增快财政法制化建设步伐,可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颁布全国性的关于财政绩效考评工作的法制规章,财政机构尽管已出台了部分绩效考评方法,可是在法律制约力等方面远远不足,并且每种绩效考评方法的适用条件也存在差异。绩效考评的内容、绩效考评的实施过程、考评标准的选取、考评结果的运用等方面规章的不详尽,也造成了部分地方财政机构进行绩效考评工作没有可依靠与参考的法规的现状。

      (二)评价内容的完整性和合理性问题

      因为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工作缺少合理、标准、高效的指标机制,完善的组织工作系统和完备的信息库,导致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内容不全面、不科学。比如,偏重于合规性考评,不注重收益考评;考评对象拘泥于工程自身,不注重项目内部与外部收入的整体评定和剖析。另外,因为各组织、机构与工程的资金来自多个方面对其财政资金的运用成效加以考评应当仅对财政划拨资金实施绩效考评;但是,因为各机构、组织、工程的信息并不健全,本质上绩效考评过程中难以分别其资金究竟是财政资金产生的,抑或其他渠道资金带来的;为此,此也是当前国内财政支出绩效考评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待于在将来的探究中给出应对举措。

      (三)绩效审计实效性失之不彰

      作为财政支出绩效监管措施的绩效审计,在《审计法实施条例》及《审计法》中并未进行具体限定,致使绩效审计有效性不足。首先,没有制定保护审计机构独立性的规章。当前审计形式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其有助于确保进度对应、抓住工作重心,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审计,可是弊端也十分突出。因为审计机构归属于国务院,不能处于超然位置,其的公平性、客观性无法保证。基于审计机构的公平性和客观性的需求,要求审计要有较强的独立性。其次,未曾确定绩效审计的指标。绩效审计指标是审计从业者进行审计实践所根据的标准,具有重大作用。立足于绩效审计指标的实质层面而言,其是物质在精神层面的体现,是审计从业者和审计客体、审计内容间的实际关联。假如缺乏绩效审计指标,那么审计主体践行责任将无法确保可靠性。为此,确立绩效审计指标特别关键。再次,没有确定绩效审计执业准则。可以说,绩效审计执业准则是约束审计主体审计活动的规则,其包括了绩效审计职业的理念、观点,是审计主体开展审计活动的指南,是不可或缺的。可是国内并未确定绩效审计执业准则。

      四、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为基础的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指标是管理机构或者审计主体对现实成效加以度量的标准,是权衡经济效益好坏的标准,是审计主体剖析、出具审计建议、得到审计结论的根据。度量指标的不明确性,让绩效审计工作者出具客观的审计意见面临诸多难题,对绩效的评定缺乏有效依据,必定会对绩效审计的质量与审计意见的可靠性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缺少绩效审计法制规章是妨碍绩效审计在国内顺利进行的重点要素,构建完善的政府绩效审计法制机制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依据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为了有效推动国内财政支出绩效审计的开展,当前最关键的是建立一套具有较强可行性的与国内经济发展特征相一致的绩效审计考评标准机制。该标准机制应当遵照“3E”准则,在效率性标准方面注重“资源”和“产出”;在经济性标准方面注重“投入”和“资源”;在有效性标准方面注重“产出”和“结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