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有企业进入转型升级、二次创业的新阶段,特别是多元化投资主体参与企业治理,国有企业一方面巩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地位,一方面也担负起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经营环境风险加剧的同时,部分企业经营行为的风险也有所增加。笔者就常见的会计舞弊现象,如“小金库”、账外资产、虚列收入成本等进行解析。 “小金库”审计。“小金库”的主要来源包括截留各种收入,如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处置废旧物资、出租出借资产收入,上级单位补贴,所属单位上交收益,以及罚没收入等不入账;虚列、多列各项支出转到账外,如开具虚假发票,虚列、多列物资款项、费用支出,虚构劳务、咨询等业务转入其他相关企业;贪污或侵占现金。 实施“小金库”审计时,首先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各项收入的构成,考查生产规模、生产能力、生产周期,估算投入产出,与账面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其次详细审查财务支出的真实性,特别关注大额的设计费、研发费、咨询费、加工费、试验费等,对没有验收记录或评审报告的,追踪所支付资金的去向,确认资金流、实物流是否一致。最后突击盘点库存现金,核对银行账户信息,特别关注使用频率较少、不记账的银行存款收支情况。 账外资产审计。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接受捐赠、上级单位无偿调入、以物抵债、盘盈、外单位投入的资产取得后不入账;虚报盘亏、毁损或报废,已领未用不办退库,委托加工材料的剩余材料不入账等账内资产转至账外的情况。对于账外资产的审计,应进行现场盘点,核对资产卡片和账簿,抽查实物。对盘亏、毁损、报废等情况,应详细审查相应申请、评估、审批过程,验证其真实性,追查跟踪实物及处理情况和去向。同时应查阅相关的会议记录、合同协议等资料,特别关注以物抵债、股东投入、接受捐赠等行为,确认涉及资产是否入账。此外,应检查可能存在关联的会计科目,结合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低值易耗品、在建工程、开发支出等科目的检查,详细审核是否存在混淆资产的资本化和费用化核算而少列资产的。 收入真实性审计。收入的舞弊分为虚增和少计两种形式,其一,多计、虚增收入,包括虚拟销售或投资收益、利用资产重组等方式虚增收入;提前确认销售收入;确认的收入与工程实施进度不符;发生销售退回不冲减当期收入。其二,少计、隐瞒收入,包括销售收入不入账,作为其他应付款或预收账款而隐瞒利润;延迟确认收入;收入直接冲减或抵消成本费用,如房屋出租收入抵消水电费;借给下属单位资金收取利息但不入账。收入真实性审计应重点关注销售行为真实性、收入确认时点、资金流转等几个方面。第一,要分析收入增长率、销售毛利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指标,寻找异常波动。获取产品价格信息,结合应收账款函证,以及对销售合同、订单、发票、出库记录、发运凭证、交货验收记录、工程项目进度的审查,了解存货是否真实发出,确定销售的真实性。第二,对报表日前后若干天的账簿记录至记账凭证进行截止日测试,重点关注年初有无大额或连续的退货,年来集中销售的货物,确定收入是否已记入恰当的会计期间。第三,分析销售费用、包装物、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运费以及水、电等辅助生产费用是否合理增长,佐证收入审计结果。 成本费用真实性审计。其舞弊同样包括虚增和少计两种形式,一是多提、多计、多摊成本费用,如改变存货计价方法,以领代耗或办理假出库、余料不退库等手段,提高材料成本;改变折旧计提比例、年限多计折旧;虚列费用或提前将有关支出作为费用处理;多转完工产品成本和销售成本,随意改变生产成本在产成品和在产品间的分配方法;不按销售实际数量转销售成本,故意多转销售成本;多提资产减值准备隐瞒利润;将应资本化的利息计入财务费用等。二是少提、少计、少摊成本费用,采用的手段与多提成本费用方式基本相反,故意长期不清查盘点产品、产成品等,将大量存货盘亏损失滞留在期末存货账户中等。成本费用真实性的审计与收入真实性的审计相似,真实性仍是关注重点。第一,要根据本费用占收入的比重,对比分析近几个会计年度的成本费用利润率,并将利润完成情况与预算和考核指标进行比较,判断有无多列成本费用的嫌疑。结合采购、生产环节的相关业务以及与生产密切关联的往来业务开展检查,将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生产经营会议记录、协议合同等资料相互核对。第二,对比分析成本费用变动情况,将其中有突变的项目列为审计重点,如果成本的相对变动幅度大于收入,则可能存在调节利润的行为。第三,进行分析性复核,结合收入、利润的审计,分析各期产品销售利润率、成本构成的变化情况,如果收入相对成本呈下降趋势,可能存在未足额结转成本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