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云计算背景下的审计全覆盖

作 者:
刘峰 

作者简介:
刘峰,江苏省连云港市审计局

原文出处:
审计月刊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7 年 01 期

关 键 词:

字号:

      2015年1月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提出云计算产业发展六大任务,标志着我国信息产业步入云计算快速发展期。云计算的发展给实现审计全覆盖带来新的机遇,紧紧抓住这一机遇,高效地促进审计全覆盖开展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审计机关的重要研究方向。

      一、云计算概述

      (一)云计算定义

      2006年8月9日,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在搜索引擎大会(SES San Jose 2006)首次提出“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概念。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对云计算定义为: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中国云计算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刘鹏教授给出的定义是:“云计算是通过网络提供可伸缩的廉价的分布式计算能力。”

      (二)云计算主要特点

      云计算最大的特点是各种计算、存储和数据服务等信息技术能力如同水和电一样实现按需供给、弹性供应。并且能够充分发挥集成作用,使分散的信息技术能力实现团队作战,大幅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还能大幅降低成本。因此,其特点可归纳为:超大规模、虚拟化、高可靠性、通用性、高可伸缩性、按需服务、极其廉价七个方面。

      (三)当前我国云计算发展现状

      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较早,受巨大的市场需求驱动,在企业、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国云计算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产业运行态势良好,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累计已有30多个省市发布了云计算战略规划、行动方案或实施工程,无论是源于我国的专利申请总量,还是专利公开数量,我国均位居世界第一,我国云计算产业已初具规模。国家云计算发展指导性文件的出台,必将进一步优化我国云计算发展环境,推动产业快速成长。

      二、审计全覆盖

      (一)审计全覆盖的提出和含义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审计机关建立以来,国家审计范围在不断地扩大与延伸,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即早期的财政收支等货币性审计、中期的人员性审计和后期的政策性审计,最终完成了审计监督全覆盖。2014年10月27日,国务院对外公布《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以下简称《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以文件形式提出审计全覆盖。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中央层面给审计机关进一步明确了审计全覆盖要求。

      审计署副审计长孙宝厚在为公众解读国务院《意见》精髓时,对全覆盖审计进行了解释。其讲话可理解为凡涉及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和国有资源的,都要接受审计;凡涉及对这些资金、资产和资源管理、分配和使用,都要接受审计;凡涉及这些资金、资产和资源的部门、单位和人员,都要接受审计。

      (二)实现审计全覆盖面临的问题

      当前,审计机关监督的对象众多且涉及社会各个行业,面广量大,而审计机关受审计人员素质、专业知识结构、软硬件设施等条件制约,难以做到全方位的覆盖监督。被审计单位和个人出于保密、行业利益等各种原因不愿接受审计,在审计数据获取上设置障碍,审计工作协调和配合上存在困难。审计人员审计过程中,受客观条件制约,无法及时沟通交流,单兵作战现象仍然存在。在人员和经费保障上,与实现审计全覆盖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三、云计算为审计工作带来的机遇

      (一)审计数据获取更加便利

      根据国务院云计算发展的意见,要充分发挥云计算对数据资源的集聚作用,实现数据资源的融合共享,推动大数据挖掘、分析、应用和服务。开展公共数据开放利用改革试点,出台政府机构数据开放管理规定,在保障信息安全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地理、人口、知识产权及其他有关管理机构数据资源向社会开放,推动政府部门间数据共享,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重点在公共安全、疾病防治、灾害预防、就业和社会保障、交通物流、教育科研、电子商务等领域,开展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应用示范,支持政府机构和企业创新大数据服务模式。可以看出,今后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将改变现有数据管理模式,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云端化,即单位的所有数据都将从云端处理和存储。在数据利用上,国家鼓励对公共数据进行开放利用,推动数据共享。因此在对相关被审计单位进行数据采集时,依法从被审计单位获得授权后,可直接从云端获得所需的数据,被审计单位再也不能以部门规定、技术门槛、地域限制等为借口来拖延阻挠审计机关的电子数据取证工作。依托云计算技术,从云端获取数据的模式,将大幅降低审计数据获取的复杂度,缩短审计取证时间,保证数据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摆脱软硬件条件制约

      在现有条件下,审计人员信息化审计工作往往受限于审计机关配备的计算机软硬件的性能和功能,审计信息化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特别在审计全覆盖条件下,审计人员面对的将是跨行业的海量体积审计数据,审计机关现有的硬件设施和软件工具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数据审计要求。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云端硬件和云审计软件也将逐步完善,今后审计人员可以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提供的强大功能进行审计。审计人员向云端传入审计数据,告知云端审计目标,云端应用模块对输入数据进行查询分析,云端控制模块合理分配计算任务给云端计算设备,最后将结果传回审计人员。采用这种方式,对用户端的设备性能要求较低,普通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都能成为云服务的前台。由于采用云方式审计,审计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大大降低。目前各单位基本建设有无线热点,移动运营商也大力发展4G通信网络,无线传输的速度已经能够满足审计业务需求。因此只要有无线信号或手机信号,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就可以随时随地利用云端进行审计,审计的数据、过程文件、审计结果都可以实时储存在服务器端,存储容量、安全性和可靠性都大大超过个人电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