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590(2016)05-0027-09 蔡英文上台后,两岸关系面临巨大挑战,其中之一是维系八年的“外交休兵”(Diplomatic Truce)状态能否延续。蔡英文多次批马英九的“外交休兵”是自我缴械,在竞选的最后关头更是调侃其为“外交休克”,人们纷纷表示对蔡英文重回“烽火外交”的忧虑。①在马英九之前,特别是陈水扁执政时期,为争夺“邦交国”,谋求台湾的“国际地位”,台当局曾大力施行“金钱外交”、“银弹外交”,重新执政后的民进党将在两岸关系上做何选择,特别是能否维护“外交休兵”以来改善的两岸关系?“外交休兵”在台湾对外政策中的意义究竟多大?本文以南太平洋地区②两岸关系为分析个案,回顾“外交休兵”的发展历程,分析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特别是维系“外交休兵”的政治基础和民进党的政情变化,意图探讨“外交休兵”的政治前景。 一、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及其在南太地区的反映 (一)台湾的“国际空间”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地区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承认,但两岸长期分治,台湾又需要参与国际事务,这是两岸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中国政府积极支持台湾通过两岸均可接受的身份参与国际活动,因为“客观地说,从台湾地区本身发展的角度看,从善意维护两岸和平发展关系的角度看,适度解决台湾‘国际空间’问题有其合理、必要的一面;解决得好,台湾受益,两岸关系受益,有利于促进国家的和平统一进程”。③但是岛内的“台独”势力长期以争取台湾的所谓“国际地位”为己任,对两岸关系健康发展和和平统一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在允许台湾发展适度的“国际空间”时,也决定了必须时刻保持警醒态度,防范“台独”分子的分裂行为。所以,台湾“国际空间”的根本问题是中国主权问题,只有在“一个中国”的基本框架下,台湾适度、合理的“国际空间”行为才有可能得到大陆的允许和支持。 现实政治中,从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以来,仍然有一部分国家与台湾保持着“外交关系”,这些国家主要分布在中美洲、非洲和南太平洋地区,大多贫困落后,其之所以与台湾“交好”,很大程度是经济利益的驱使。比如南太岛国经济脆弱,对外援的依赖度很高,二战后英法等老牌殖民国家的退出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该地区权力的真空和对外援的强烈渴望。这些国家还有另外一个特点,即获得民族独立的时间较晚。南太地区直到20世纪60-70年代才迎来独立高潮,有些国家的邦交国很少,还没有真正建立起自身的邦交体系,甚至有些国家的主权地位至今还没有确定。④台湾当局认为这为其寻求“国际地位”提供了不可错过的机遇。 台湾利用大陆对其“国际空间”问题的宽容度,愿为维持与这些国家的“邦交”关系付出高昂代价,有时甚至甘冒风险。台湾的行为是由多重动机驱使的,其中之一与战后主权观念泛滥密切相关。联合国宪章确立了战后主权平等的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南太地区岛国众多,在联合国大会和众多国际组织中具有同等投票权力,这对台湾谋求所谓的“国际地位”有重要利用价值。而反过来“因为主权因素,这些国家(指南太岛国)得以使用它们的外交权利与相应的外交对象谈判以谋得经济利益”。⑤对台湾来讲,除了政治上的考虑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其在该地区还有很重要的渔业利益,需要南太岛国的支持。台湾渔民长期在南太地区远洋捕捞,从2012年,台湾以“中华台北”名义成为“南太平洋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South Pacific Regional Fisheries Management Organization,SPRFMO)会员,每年约有20艘700吨级以上大型鱿钓渔船在该水域作业,年渔获量约2.4万余公吨,产值可达新台币10亿元以上。为获得捕鱼权,台湾向南太岛国支付大量资金。 在20世纪60-80年代,台湾的经济发展迅速,是亚洲“四小龙”之一,日益增强的经济实力为台湾在南太地区开拓“外交关系”提供了坚强后盾,并自信心大增。台湾当局为拓展“邦交国”,甘愿付出巨大的经济代价,陈水扁执政时,田弘茂曾直言台湾“金钱外交”的目的:“我们希望通过经济援助取得政治上的目的。这就是交换,友邦在联合国帮助我们提案,我们在经济上提供援助。”⑥台湾当局付出如此大的代价,但效果往往并不好,因为很多国家更看重经济实力强大的大陆。据统计,在陈水扁当政的2004到2008年间,台湾对南太岛国的援助几乎翻倍,南太成为“金钱外交”的最大受益者。也正是在相同时期,受大陆政府的反制措施,包括南太岛国在内,先后有6个国家与台湾“断交”。⑦不过,由于陈水扁当局对“金钱外交”倾注热情,不遗余力,台湾在南太的“邦交国”数量没有发生重大改变。 (二)台湾的“金钱外交”及其危害 台湾的“金钱外交”活动并不限于民进党,李登辉在位时期就已广泛采用,并在陈水扁执政时期达到顶峰。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争夺“邦交国”,另一个是笼络政府官员,而这两个方面也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在南太地区表现尤其明显。 争夺“邦交国”是“金钱外交”的重点。比如早在1980年即与大陆建交的基里巴斯,在2003年突然宣布与台湾建立“外交关系”,这迫使大陆中止与基里巴斯的外交关系。2006年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也上演了一场外交风波,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金钱外交”的方式给两岸关系的影响是明显的。时任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比尔·斯卡特(Bill Skate)为获得台湾援助,私自与台湾当局达成“建交公报”,后在赵振宇大使和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内反对派的压力下被迫取消。⑧实际上,早在1999年,李登辉政府就曾出价23.5亿美元换取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外交承认”。台湾当局通过慷慨许诺,用经济利益诱使南太岛国“外交变脸”。⑨大陆基于对“台独”势力的打击,也不同程度地跟进。“北京和台北的持续出价战争使得(南太岛国的)外交承认的有效期(即使已经签字画押)无法预料。”⑩在笼络政府官员方面,台湾方面也不惜成本,援建了图瓦卢的中央政府办公楼群、帕劳的总统办公楼,为取悦南太岛国官员,资助图瓦卢部长们差旅费用,为所罗门官员在各自选区开发项目提供资金等等。通过这些贿赂方式,利用南太地区的政治体制缺陷,换取南太岛国政府对台湾地区的所谓“外交承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