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D6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683(2016)05-0001-08 2016年5月20日,台湾岛内政局再次实现“政党轮替”。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因台湾新领导人未明确承认92共识面临政治基础缺失,两岸经济合作机制与平台面临坍塌,并可能严重影响两岸经济融合发展进程。同时,全球及两岸经济的深刻变革与转型态势,也使两岸经济关系面临的市场动能转换、产业竞合、利益分配等问题更为复杂,两岸经济关系步入“深水区”。未来,两岸经济关系将面临政治与经济的叠加影响,遭遇空前挑战。 一、两岸政经互动:经济合作制度化进程的不确定因素 2008年以来,两岸经济关系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环境下,基本实现了正常化、制度化与机制化,呈现出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良好势头。但台湾再次实现政党轮替后,新执政当局未能承认“九二共识”及其核心意涵,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发生重大变化,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进程面临严重冲击。 1、两岸经济协商机制与平台的政治基础面临考验 2008年以来,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形成制度化合作与两岸经济转型动力的双重拉动,尤其通过两岸两会恢复协商和实现制度化,达成23项协议,推动两岸经济交流由过去的间接单向实现了直接双向,在众多领域实现了合作交流的制度化,并建立起相应的合作平台,推动涉及两岸公权力的经济合作实现了重大突破。如两岸海空直航、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两岸投保协议、租税协议等,在2008年以前因为涉及两岸公权力难以推动,在两岸两会协商恢复后才实现突破。而2008年后正值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引发全球经济变革及两岸经济转型,两岸传统的贸易投资方式也面临重大考验,此时两岸经济合作的开展,成为推动两岸经济关系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平台和动力。尤其两岸金融合作协议的签署和ECFA的推动实施,两岸直航的实现和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推动了两岸金融、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合作。2008年以来,两岸无论贸易结构还是投资行业布局,都发生了重要转变。 民进党再执政后尚未承认九二共识及其核心内涵,两岸经济制度化合作进程面临强力干扰甚至停止。首先,没有九二共识这一政治基础,现行两岸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联系机制将会中断,两岸两会领导人的制度化协商也将难以为继。其次,两岸达成的23项协议及已经实施的内容不直接涉及政治相关内容,预计仍将延续,但若相关协议实施的平台和机制受到冲击,其执行效率也会到影响,甚至可能不进则退。第三,两岸ECFA推进的平台必将受到影响,进一步推动实施难以为继。如依ECFA成立的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是推动ECFA后续协议磋商、执行监督与评估、规定解释、争端解决的重要机构①,其下设工作小组涵盖了当前两岸经济合作最主要领域。成立时,国台办公开表明该委员会在海协会和海基会框架下成立②,台湾方面也明确认为两岸经合会是在两会架构下所设立的磋商平台及联系机制③,成立时由海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立中与海基会副董事长高孔廉担任召集人。之所以设在两会框架下,是因为两岸经合会均由两岸公权力部门人员组成,否则在现有两岸关系形势下无法直接磋商。可以预见,如果两岸两会领导人协商机制坍塌,两岸经合会的运行也势将受到影响。第四,台湾民意机构尚未通过两岸服贸协议,而台湾经济部门已宣布推动两岸货贸协议“没有直接时间表”④。ECFA的核心协议商谈与实施面临停顿,两岸服务与货物贸易开放水平将基本停留在早期收获阶段。 2、两岸经贸政策良性互动破局 2008年以来,由于有“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两岸各自经贸政策呈现出良性互动态势。在发展方向上,双方将促进经济交流与合作作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优先内容,形成“先经后政、先易后难”的思路,两岸经贸政策相向而行,通过两岸两会协商达成的23项协议和共识中,绝大多数都在经济领域。同时,两岸还形成“易中有难、经中有政”的良性政经互动⑤,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务实有效处理了所涉及的敏感性议题,如直航中有关两岸定位、旗、证等问题,ECFA涉及的两岸定位等问题,投资保障协议涉及的仲裁问题等等。而经由两岸直航,大陆资金、机构与人员直接入岛,2008年之前岛内社会中所谓“三通”后大陆会“木马屠城”之类的疑虑已被证伪,两岸社会互信不断增进。同时,ECFA签署后,台湾地区得以与新加坡、新西兰签署经济合作协议,两岸经济合作与台湾地区国际经济参与实现了良性互动。 但随着台湾新一轮政党轮替,两岸政经互动的良性互动正在被打破。虽然台湾新领导人一再称将维持“两岸关系现状”,但新执政当局呈现的政策理念与动作,预示着两岸经贸政策互动将由2008年以来的良性促进转向政经博弈。 第一,台湾新执政当局提出的经济发展新模式,蕴含着经济上与大陆渐行渐远的政治理念。2015年4月,台湾新领导人正式成为民进党参选人时,提出以“创新、就业、分配”为核心概念的台湾经济发展新模式,主要解决经济成长动能不足、分配不均、劳工薪资所得倒退等问题⑥。随后在其访美的演讲中,直接点出了经济发展新模式与两岸关系的密切关联。她先指出,“近年来台湾经济的停滞及失去成长动能,是多数民众最感到痛苦之事。中国崛起并成为世界工厂,让台湾‘效率驱动’的经济成长模式受到冲击,进而导致日形严重的贫富差距、工作机会外移及薪资成长停滞”。然后直接提出,“我们希望新模式能够有助于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确保台湾经济自主”⑦。显然,台湾新执政当局的经济施政路线,重要目的在于改变两岸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经济发展方式。这与李登辉反对以大陆为腹地的“亚太营运中心”计划而提出“戒急用忍”,以及陈水扁提出的强调对大陆经济自主性的经济施政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 第二,两岸经贸政策将由良性互动转向复杂博弈。长期以来,民进党的大陆经贸政策虽然有所波动与调整,但总体上是采取抵制态度。尤其2008年以来两岸经济合作进程中,民进党一直扮演着阻挠与反对者角色,对于服贸协议受阻更要担当直接责任。一方面,民进党从选举及未来施政角度考虑,对两岸经贸政策态度有所调整,不仅称将“概括承受”过去两岸经济合作取得的成果,而且称“将推动完成‘两岸协议监督条例’立法,为两岸持续交流协商,建立周全规范。仍在进行协商或审议的两岸协议,也将依监督条例逐案检视,继续协商。”⑧但更重要的是,从台湾新领导人及民进党已透露出的政策路径看,进一步推动两岸经济关系并不在其优先顺序之列。“两岸关系监督条例”无论如何修改,其设立本身就增加了新的制度制约。近来台湾经济部门负责人已明确表示出轻忽两岸经贸的姿态,明言“即便是两岸经贸完全水乳交融,也难解出口困境”,更明确表示台湾将告别以往过于依赖“单一市场”情形,未来的施政重点将摆在产业转型升级跟拓展经贸布局;同时提出将更加注重开放陆资、产业合作要注意风险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