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式的观念:逻辑结构和理论张力 关于“构式”(construction)的性质及地位的理解是构式语法的理论基石,然而,如何认识“构式”观念的内在逻辑结构及其理论意义,学界思考得尚不充分。其中最为关键的问题是:什么样的语言成分才适合作为语言系统和语言习得的基本单位?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牵涉到语言研究乃至整个知识研究中一个历久弥新的重大命题。“构式”这一概念具有多层次内涵、外延及其形义特征,从交际和习得的过程可以重新认识构式范畴的原型性,从构式语法所主张的方法论原则可以推导出构式理论的基本特性。而且,进一步将构式的观念从语言学之内推展到语言学之外,可以彰显构式观念所蕴涵的理论张力。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17~23 翻译能力的认知观:以识解为中心 本文主要从认知语言学的识解理论出发探讨翻译能力的认知构成和系统。文章首先回顾了与翻译能力认识密切相关的传统“转换”概念,基于认知语言学对传统形式一意义观以及对翻译过程的编码一解码模式和通道模式的隐喻解构,进行了批判,继而提出,翻译转换的认毒。实质是识解转换或重构,并指出转换是非一次性的、有认喜n制约的选择过程。接下来,文章探讨了识解在译者语言知识表征和语言使用之间的作用,对已有的翻译能力认知观,包括Shreve的图式一例示观和Risku的交互一涌现观,进行了融合和深化。文章指出,翻译中的识解重构和选择既是个体行为,也体现在文化层面。最后,基于识解对翻译能力系统中其他要素如双语知识表征、百科/文化知识和生理心理因素的聚合接口作用,本文提出将识选能力(识解重构与选择能力)作为翻译能力体系中核心子能力的假设。识解视角的融入和翻译能力模式的调整可能会给翻译教学或译者培养开拓新的途径。 《中国翻译》2016.5.15~22 心理词汇加工中的注意焦点变化研究 张玲/韩慧 本文根据知觉负载理论和心理词典理论提出,选择性注意是学习者进行语言认知加工的基本策略;知觉负载、线索、刺激凸显度是影响选择性注意变化的主要因素。"词汇联想测试"和"词块判断任务"的实验结果显示,在心理词汇组织、加工过程中,知觉负载程度对刺激词加工的注意焦点没有影响:词汇语义线索、刺激凸显度影响显著,它们可以有效激活刺激词语义,参与词汇语义加工,是影响选择性注意变化和心理词汇加工的主要因素。研究证实,注意焦点变化与心理词典表征相关;二语学习者偏好采用对词汇语义的程式化加工方法。研究建议,在二语词汇学习中重视功能词在语境中的位置和意义,它们不仅可以表征刺激凸显度和语义线索,还是完成词汇程式化加工的关键。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4.119~126 约束原则A在汉语复合反身代词加工中的优先制约效应 钱晶晶/吴芙芸 英语反身代词的实时加工研究表明,约束原则A在加工伊始便发挥作用。但非句法因素能否产生作用、其作用的时间点,目前尚存争议。本研究针对较少关注的汉语复合反身代词,采用自控步阅读范式,通过操纵先行词的句法可及性、反身代词与先行词之间的性别一致性,考察了汉语本族语者对"他/她自己"的实时加工。结果表明,汉语复合反身代词的早期加工严格受到约束原则A的制约;非句法因素的干扰作用仅出现在加工晚期。该结果支持句法相对优先假说。 《现代外语》2016.4.495~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