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巴文是纳西族使用的一种音节文字,主要用于书写宗教经书,其使用地域不如纳西族另一种文字东巴文广泛。据李霖灿先生1939年到1943年的田野调查:木里土司地(今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中甸县(今云南香格里拉县)的东部以及丽江县的东北区,就只有东巴文而没有哥巴文;下到丽江县城附近又折向西北地区的时候才两种文字俱有[1]1。用哥巴文书写的文献数量相比东巴文文献数量相差很大。李先生晚年的文章说道:“由我经手收集的么些经典(引者注:即纳西族经典),形字(引者注:即东巴文)的在一千二百以上,而音字(引者注:即哥巴文)的却只有九册,而这还是见一册收一册才得到这个数目。”[2]79和志武先生曾在丽江、维西收集到哥巴文经书十多本,据他了解丽江县文化馆收藏有哥巴文经书二百多本[3]54,但后来集大成的《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及《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纳西族卷》均没有提到丽江县文化馆这一批二百多本哥巴文文献。因为哥巴文的使用地域小、使用人群少,文献较少,对它的研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与东巴文研究相比,还显得极为薄弱。为促进哥巴文的深入研究,本文拟对哥巴文已有研究作一回顾,并对今后哥巴文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一、早期哥巴文文献的收集和刊布 据洛克在A Na-Khi English Encyclopedic dictionary(《纳西英语百科词典》)引言中披露,特里恩·拉科皮瑞在《西藏书写文字的开端》中记述:“巴黎的穆瑟·托卡迪奥收藏着中国西南地区一种用双语写成的摩梭经书①,它是一个传教士笛拉维神甫送给他的,是一本至今仍然没有命名过的经书。”“这本手抄经书共18页,前面4页几乎全是摩梭文,后面的9页中夹杂有一些不为人所知的字符,而最后的5页几乎不包含摩梭言语。在这本经书中出现的两百多个符号中,许多实际是汉字的偏旁和汉字的简化或模仿。”[4]洛克断定拉科皮瑞所说的“不为人所知的字符”就是哥巴文,洛克在其词典中还附录了一页哥巴文经书和一页哥巴文和东巴文对照的经书[4]。 法国藏学家巴克(Jacques Bacot)1913年在巴黎出版的Les Mo-so(《么些研究》),书中收录了三篇哥巴文文献,其中一篇是东巴文与哥巴文对照本。在该书“文字”一章中,还对两种文字作了介绍:“我们已经区分了语言和文字,因为与符号相对应的文字不完全与语言一致,人们目前有多样性的文字。东巴有两种文字系统,一种是象形文字,另一种是音节文字。他们的书写文本可以用其中一种,也可以用另一种,有时还可综合两种文字一起使用。第一种的象形文字借用表音文字系统的符号使表意更准确完整。象形文字具备两套,一类是图画符号,代表动物或者物体,如熊、蛇等等,另一类是表意符号,表示动作和抽象意识。例如:谴责(一个人蹲在法庭前面),成功,赢得、获得(快乐的奔跑),尤其是使用一些带有模糊性的象征符号在巫术仪式里,如灵魂、酝酿、流连、仇恨、力量、知道、时间等等,这类词经常借用表音符号。音节文字是一种古老的文字,除了一些古代汉字,几个现代汉字以及藏文,它们很多是从相对应的象形文字派生的。”[5]64-65 1934年方国瑜先生在丽江石鼓至巨甸途中,在金沙江古吊桥北半里左右的路边危岩下发现藏文、哥巴文、汉文对照的石刻题铭。藏文横书十一行,其中四长行,七短行,在长行之下短行之旁,直书刻哥巴文二行,其后直书刻汉文三行,曰:“万历肆拾柒己末年,肆月拾肆日吉月吉日,有各其尾修。”[3]47这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哥巴文题刻。方先生后来还收集了一些哥巴文经书,并将部分经典翻译刊布。李霖灿先生1945年前在丽江、巨甸、鲁甸等地收集到四本哥巴文经书。“在南山一带我们搜集到一本《加被威灵经》,在巨甸乡搜集到一册《祭风占卜经》,都是全以音字写成。”“截到现在为止,我只见到四本音字经书,除了上面说过的《加被威灵经》和《祭风占卜经》以外,我们还收到一本《接菩萨经》,见到一本《跳神的步法》。”[1]2,5李先生将其中一本《祭风占卜经》全文翻译后以《哥巴经〈占卜起源的故事〉》在《么些经典译注九种》中刊布[6]89-122。 二、哥巴文文献翻译 1.《哥巴经〈占卜起源的故事〉》。据李霖灿先生在这篇经典译注的序中介绍,这册经典是1943年3月31日在丽江西北巨甸乡巴甸村搜集。当时他住在鲁甸大东巴和文质家学习经典,为了参观么些人的婚礼,走了一天山路到巴甸村和尚文东巴家中,在和国樑东巴手中见到这本经典,当时他非常吃惊,因为该经典全部由标音文字(引者注:哥巴文)写成。李先生认为这是一种划时代的进步,“因为象形文字可以说全是散漫速记式的,自从这册标音文字经典的出现,使我们知道么些族文字的演进又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由散漫插图连环图画式的经典那是充满了空白、必需巫师口诵时随时补充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的,如今却进步到每一个读音都有文字记录的阶段之内了。”[6]91李先生将其译注翻译,还特别请东巴和文质将与哥巴文对应的东巴文标注在每一音节上面。 2.《纳西族〈祭风经——迎请洛神〉研究》。傅懋勣先生遗稿《纳西族〈祭风经——迎请洛神〉研究》经整理连载于《民族语文》1993年2~5期。这部经书是东巴文与哥巴文相对照的版本,由东巴和芳读音并解读,按照四对照方式翻译:经文以哥巴文为主,以一字一音的东巴文注音,哥巴文、东巴文经过缩小编号排在左边;右边用国际音标注音、汉语直译;最后进行意译和注释。经书运用诗歌体叙述,共396小节,主要讲述了迎请洛神来赐予人们智慧和幸福,教会人们驱鬼祭神本领的故事。 3.《迎请精如神》(卷首、卷中)。《纳西东巴古籍译注(一)》收录了杨树兴东巴诵经、王世英翻译的《迎请精如神》(卷首、卷中)。这是一部大祭风仪式中用来迎请莫毕精如神的经书,全书分卷首、卷中、卷末,只有卷首、卷中用哥巴文书写。该经书跋语记载:“这本经书是恒柯督好地方的东巴东发写的,写于东发我人生七十一岁时。”[7]这两部经书后来经校订又收入《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以下简称为《全集》)中,载第80卷,题名《大祭风·迎请莫毕精如神·卷首》、《大祭风·迎请莫毕精如神·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