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路径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边琳丽,现为榆林学院讲师。

原文出处:
西部财会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6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国家审计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关系

      国家审计主要职责是从财政收支的角度对国家进行管理,并建立相关监督机制保证国家管理的有效性,同时,也督促国家治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传统的国家审计主要是审计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合规性,监督评价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受托责任关系,防止滥用资金以及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的腐败案件滋生。近年来,习总书记倡导反腐倡廉,国家审计机构的职能,也朝着促进公告受托责任人更好地履行受托责任这一方向发展。国家审计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管理国家财政资金以及国家资产的使用,监督行政事业单位行使社会经济管理活动的权力,保证社会经济活动健康、平稳发展。其具体内容包括利用已经建立好的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体系,审计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合规性、预算绩效、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制度等。国家审计利用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技术,以财政资金为线索,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为切入点,通过发现、预警、纠正等方式,独立监督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并监督行政事业单位的国家财经政策的执行。因此,国家审计在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一直处于政府和公众之间,扮演着一种社会契约的角色。

      行政事业单位作为非盈利范围,与国家相关的经济政策实施有着巨大的联系,在进行相关经济活动时,为了保证其内部经济活动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并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其经济活动,也需要制定符合其自身发展需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因此,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今天,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依法治国体系的不断推进,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才真正开始形成。早期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将企业内部控制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区别开来,没有深入探讨国家治理体系作为一种外部推动力,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起到作用,特别是国家审计作为外部推动力,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运行所起到的作用。因此,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要求下,如何促进国家审计和行政事业单位进行有效联动,如何使国家审计有力地推动和完善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等问题,已经成为了学术界现阶段重点关注的研究课题。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的必要性

      (一)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

      依据委托代理理论,全体公民是公共资源的所有者,行政事业单位是经营者,双方分别承担着委托人和代理人的角色。行政事业单位作为代理人,主要负责对公共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合理分配,使委托方获得最大利益。然而,从经济学角度出发,代理人总是希望以较少的风险和责任投入换取最大的回报和权利,这就造成了代理人个人利益追求与委托方利益之间的矛盾,出现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了个人利益而背离了全体公众的公共利益。如:有些单位由于经济方面的管理不当,造成了严重的资产浪费与损失;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小金库、账外资金等情况突出,出现了预算编报时直接掩盖附属单位上缴的财政收入的现象;部分行政事业单位还出现假发票套现、非法支出、私吞公司福利等现象;备份行政事业单位出现贪污公款、私自挪用单位财产、以单位名义任意使用抵押贷款等现象。上述问题的发生不仅仅是单方面因素造成的,关键因素仍然是行政事业单位没有健全的制约机制。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将激励和约束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实现公共目标的管理,以及承担为受托方全权负责的重任。就行政事业单位的制约机制而言,其外部可以依靠国家审计进行监督和管理,而内部仍需求完善的内部控制及内部审计机制来共同完成。

      (二)基于反腐的必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享有行使公共行政的权力,在廉洁行政的工作状态下,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个人权利目标函数与普通民众的消费函数是相等的。也就是说,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人利益最大化”与普通民众的“公众利益最大化”是保持一致的。但这种假设违背了“经济人”的理论,特别是对于享有公共行政权利的“理性的经济人”来说,其政策取向和价值判断极易受到个人利益的影响。在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对抗中,若个人利益占上风,就会滋生贪污、受贿、腐败、挪用公款、滥用私权等现象。现实中,腐败是伴随着公共权利而产生的,特别是行政单位,当其掌控的权力没有了监督与制衡时,人民的合法权益也将随之而遭受侵犯,公共资金势必也将遭到浪费,公共利益也同时受到损害。自反腐倡廉政策执行以来,从中央到地方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腐行动,其形式呈现多样化特征,但从长远角度考虑,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制度,才能真正地解决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内部自身管理,制定一套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切实执行该制度中的每一项说明,对廉政风险进行有效的防控,不断消除和抑制腐败现象的滋生,真正实现科学有效的权利制衡和权力监督,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从而避免资产损失、滥用等不良现象,真正地实现和控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政收支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合法性。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控所面临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不强,思想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单位领导班子对内部控制制度缺乏了解、意识薄弱,使得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好的领头模范作用,造成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会计信息失真、财务监管难度大等现象。

      (二)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预算控制薄弱

      主要表现在行政事业单位内各部门没有明确的岗位定责,分工模糊,不同职务之间没有起到互不相容的牵制作用。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缺乏基本的规范体系,有些单位的财务部门只负责记账、核算、付款,不参与单位决策,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缺乏对项目的全面了解。因此,无法对会计审核进行准确的监督,致使专项经费不透明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无章可循,违章难究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并没有从实际运行及发展状况出发,为自身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其内部控制制度陈旧滞后、不健全等问题,导致日常工作中常出现内部控制不健全、责任不明确、同事之间矛盾难以调节,内部控制制度趋于形式化,形同虚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