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体系具有内在固有缺陷与脆弱性,具有逆经济周期特征,特别是经济处于下行周期、增长乏力的情势下,过度扩张,必然产生风险。因此,在影子银行体系中,实行以风险为导向的现代审计监管非常必要,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对影子银行体系的审计效果与质量,而且也有利于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监管与防控。金融审计作为国家审计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以“维护安全、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为总目标,作为一项经济监督活动,因其具有独立客观的本质属性,无论是政府审计或称为专项审计(其职能是作为国家治理的“免疫系统”),社会审计或称为外部审计(其职能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内部审计(其职能是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第三道防线),都在促进影子银行体系审计监管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国内围绕影子银行体系多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较少。在定量研究方面缺乏影子银行风险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风险预警方面的相关研究,尤其是从金融审计监管角度,对中国影子银行体系风险进行审计监管的研究文献并不多见。本文通过在纵向构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三位一体的金融审计监管框架,三者相互融合、相互补充,在横向建立以风险审计为导向的审计防控机制,纵横交错,形成网格化的审计监管框架,避免出现审计监管真空,对中国影子银行体系进行全方位的审计监管,以有效地规避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持金融体系安全和国民经济健康运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一、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审计监管的风险分析 (一)信用风险 影子银行机构不能吸收低成本的活期存款,而从商业银行或金融同业所拆资金往往成本较高,为了弥补较高的融资与经营成本,必然将短期资金长期占用进行投资,从而形成期限错配,在经济处于下行周期且增长乏力的情形下,可能会导致大量投资无法产生预期收益,不能正常获利退出,从而产生信用风险,影子银行体系的信用风险根源于其内在的脆弱性。 (二)流动性风险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产生,与商业银行表外业务迅猛发展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商业银行历经百年发展到今天,具有高度同质性并且伴随着利润的急剧下降,为了继续攫取高额利润,必然主动进行金融创新与监管套利,将表内业务转移至表外进行金融脱媒,从而产生了大量金融衍生品。在市场流动性不足或枯竭的情形下,影子银行机构通过借新债还旧债以维持经营与发展,形成庞氏骗局,产生流动性风险。 (三)系统性风险 金融稳定委员会(FSB)认为,影子银行体系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原因在于它具有期限转换、流动性转换、信用风险转移、高杠杆率四个特征。资产与负债的期限错配,容易导致流动性风险。资产证券化以及投资增级行为,将流动性低的资产包装成流动性高的资产,容易导致投资者无法及时变现赎回资产,产生信用风险。在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等其他风险叠加的状态下,必然产生系统性风险。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发展比较隐蔽,无法得到央行有效监管与及时救助,也是引致系统性风险产生的原因之一。 (四)法律风险 金融衍生品与基础性金融工具不同,具有非标准化特点,并且存在着法律关系模糊不清,责任划分不明,伴随大量“抽屉协议”等问题。通过商业银行委托代理关系,进行投资运作的各种金融衍生品交易,从法律角度商业银行无需承担风险,万一发生风险,由于法律关系不清,容易威胁金融体系稳定。同时,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发生转变时,影子银行体系的金融衍生品交易随时面临着被撤销、被禁止的风险。 (五)交叉传染风险 影子银行体系为了在金融市场中获得更高信用,通常大量依赖于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支持和信用增级,这种业务联系增强了商业银行体系风险,但是,在现有会计和法律制度下,风险被隐藏起来,如果影子银行体系发生风险,必然会通过信息渠道与蝴蝶效应、信用渠道与乘数效应,以及支付清算渠道与柠檬效应交叉传染给商业银行体系,从而产生交叉传染风险。 (六)声誉风险 影子银行体系一旦产生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以及系统性风险,将会使得投资者对该机构丧失投资信心,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投资者信心的丧失,在短时间内将很难得到恢复,通过投资者之间口耳相传所产生的口碑效应,将会使影子银行机构陷于万劫不复的境地,从而产生声誉风险,使得影子银行体系的经营雪上加霜,继而处于破产边缘。 二、基于审计视角的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对策 (一)从政府审计角度进行审计监管 政府审计作为二种专项审计,能够发挥专项审计调查的优势。专项审计具有作用宏观、范围广泛、内容集中、形式灵活、重点突出等特点,通过对影子银行体系进行专项审计和重点审计,对于规避影子银行体系的系统性风险意义重大。在专项审计实践中,可以仿照政府对国有大中型企业,以及金融业进行审计的有益做法和成功经验,对于不同性质的影子银行机构、业务、产品、工具,按年度进行轮流审计,通过因地制宜地调整专项审计的频率、重点和力度,以促进影子银行体系健康有序发展。影子银行体系发生风险,必然会对国家经济发展与金融稳定产生巨大威胁。近年来,影子银行领域发生的重大案件具有涉及领域广泛、作案手段隐蔽、社会危害性大等特点,因此,必须加强对影子银行体系的专项审计,将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政府专项审计的重点在于防范和化解影子银行体系可能引发的区域性或全国性金融风险,贯彻国家政策意图,为国家治理经济服务。 在政府审计过程中,必须强化审计专业队伍建设。提高审计质量,人才建设是关键。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对影子银行体系的内在风险与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要具有创新意识,敢于大胆尝试不同的审计方式,创新影子银行体系的审计机制,探索审计新思路、新方法,以满足影子银行体系的审计工作需求。同时,在政府审计过程中,应该高度关注影子银行体系或产品,对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贯彻和落实情况进行严格审计,这是由于影子银行体系的发展与经济运行周期不同,具有逆周期特征,如果影子银行机构没有完全贯彻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意图,在政策收缩期进行业务与交易扩张,以弥补正规银行体系的融资缺口,必然导致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