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体育基建项目跟踪审计模式的创新与建构

作 者:

作者简介:
黄亨奋,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产业管理。

原文出处:
农村经济与科技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6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1 大型体育基建项目传统审计模式的不足

      1.1 传统审计模式监督滞后

      众所周知,大型体育基建项目从开始的设计论证到最终的施工运行,要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涉及的财务管理内容更是方方面面。而传统审计模式将“事后审计”作为工作重点,在项目完成后进行“追本溯源”式的审计监督,其对项目本身所能发挥的监督作用是十分有限的。试想,在最终的审计过程中,发现了在项目规划之初就存在的问题,那么项目后续的工作进程又如何论证其合法性与合理性?退一步说,姑且不论项目后续进程可能存在的问题,单单针对规划之初的问题,审计工作所能发挥的作用又体现在哪里?要知道,项目已经完工,改变最初的规划设计于现实已无可能,但问题又确实暴露出来,那么,究竟该怎么办呢?实践的实例和经验告诉我们,此时,除了处理相关的工作人员,追究其相关责任之外,审计监督并不能做得更多。但显然,处罚这些问题人员,不是对体育基建项目展开审计的本意,而保证基建项目的合法透明,才是审计的目的,可传统的审计工作却无力实现这一点。可见,事后审计的监督滞后性暴露的多么明显

      1.2 传统审计模式查证困难

      传统审计模式所暴露出来的又一个问题,就是审计调查取证困难。对体育基建项目的财务审计,必须掌握基建项目各个流程的相关材料,在掌握材料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相应的财务审计。而事实上,由于我国当前审计观念普遍薄弱,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更不可能为审计工作预留下相应的空间。再加上大型体育基建项目的兴建,往往周期长,涉及工种多,并且大都是多部门联合作业,审计所需的相关材料呈现出分散化、复杂化和保管率低等特征。审计工作组想完整掌握这些材料,其面临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此外,由于我国普遍对审计工作存在误解与误读,认为审计就是查案,一审计就会有问题,所以抗拒审计的本能心理比较突出,尤其是在基建项目已经结束的情况下,面临审计工作组的调查取证,抱持“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有意隐瞒或抗拒阻挠,抑或不主动配合,都是实践中经常出现的情况。对于审计调查工作组来说,由于在编制上和职权上缺乏必要的支配权力,其无法强制被审计项目提供相应材料,而多部门的协调于工作组而言,亦是难上加难。而且,若满足审计工作组对基建项目本身的熟悉度以增强其融入度,抽调基建项目内部工作人员是必然的选择,但这又必然会招致对审计工作组独立性的质疑,也会削弱最终产生审计报告的公信力。

      1.3 传统审计模式执行无力

      如上所述,传统的审计模式,侧重事后审计,面临着监督滞后,调查取证困难的问题,那么作为最终审计工作结果的审计决定,由自始就存在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带着“与生俱来”的“公信力弱势形态”,执行无力几乎是注定的结局。实践中,大型体育基建项目往往是多部门合力完成,在竣工之后开展的审计工作,查出的问题往往也难以归为某一具体的部门,而且由单独部门所产生的问题,也必然会给项目的其他环节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此时问题的成因就难以说是“单独的”,而是“成群的”,那么,此时,审计决定究竟该由谁执行呢?又有哪个部门在完工后愿意或可能来承担这个责任呢?事后审计决定的执行无力不仅使得审计工作显得苍白无力,而且本质上也是对审计原初目的的背离。审计监督暴露出的问题,其改正或消除是为了促使被审计对象的良性发展,而对于已经完工的大型体育基建项目这一“不动产”而言,事后发现的问题不仅改正所面临的困难十分显著,而且改正的意义也并不突出:改了又于事何补?最多应用于下一个项目,但下一个项目的事后审计岂不又会面临同样的问题?

      因此,针对传统审计模式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必须探索和找寻一种新的审计模式予以代替。“对症下药”的基本方法就是将“事后”审计的传统模式在时间上予以提前,从大型体育基建项目的开始,就引入审计工作,除了“事后”的审计重点外,还要纳入“事前”和“事中”。总而言之,就是将审计工作贯穿在体育基建项目的始终,实行一种“跟踪式”审计模式,继而确保问题“无处可遁”。

      2 大型体育基建项目跟踪审计模式的优势

      2.1 全面性:全程审计,全面监督

      跟踪审计,顾名思义,其对天型体育基建项目的审计类似“跟踪”,形影不离,由头到尾,囊括方方面面,可以审计到项目全程的各个环节,从最初的规划设计,用地审批,用途审查,到建设决策后的工程招标、资金投入,以及具体的施工过程、竣工结算等等。与传统审计模式相比,跟踪审计在“事后”之外,纳入了“事前”和“事中”,全程审计,全面监督,体现了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全面性要求审计工作人员在基建项目之初就介入建设过程,而全程监督下来,既对项目本身拥有了足够的了解,而且,由于身居一线,也获得了一手的材料,更加便于审计工作的调查取证。如此以来,与传统审计模式相比,跟踪审计的优势尽显:全面性不仅克服了滞后性,还顺带解决了调查取证难的问题。而在项目之处,就引入审计人员,可以保证审计人员相对于项目工作人员的独立性,无形中也参加了最终审计决定的说服力和公信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