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信息化推动审计全覆盖的途径探讨  

作者简介:
黄珊珊,罗勇,林少粼,广东省广州市审计局

原文出处:
审计月刊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6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审计机关信息化建设存在的不足

      一是审计业务信息化率低。目前,各级审计机关已完成信息化的业务,基本集中在财政、社保、地税等业务主线,而在审计计划管理、审计项目管理、审计质量控制、经济责任审计、企业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绩效审计、审计整改落实等审计业务主线,信息化程度较低。以广州市审计局为例,整体业务信息化率只有29%。

      二是未能实现审计全流程的信息化。各级审计机关主要关注的是审计实施阶段的信息化,对审计计划及审计报告阶段的信息化不够重视,且不同审计阶段由不同的信息系统来管理,系统之间未能实现无缝对接,导致审计流程运转不畅。以广州市审计局为例,审计计划阶段主要利用OA进行管理,收集的内容仅包括计划名称、实施处室、审计人数和时间安排等,偏向于计划的进度管理,缺乏对审计计划制定的决策支持。审计实施阶段主要依托AO开展现场审计,与审计计划和审计报告阶段未实现对接,缺乏一个统一的信息系统覆盖整个审计流程。

      三是各审计业务信息系统相互隔离。数据资源分散在各审计业务系统中,产生“信息孤岛”、“资源壁垒”现象,不利于数据共享和资源整合,无法开展跨领域、跨行业的审计分析。广州市审计局先后建设了财政联网审计系统和社保联网审计系统,推行“预算跟踪+联网核查”的审计新模式,在单行业的审计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这种针对单行业的专业审计系统,存在着通用性较差、数据无法共享、无法实现跨行业数据分析等弊端,且系统架构本身的扩展性较差,难以通过系统升级改造实现多行业统一审计平台。

      二、基于审计业务梳理优化审计流程,改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思路

      (一)围绕审计全覆盖目标,开展审计业务梳理

      对审计部门相应业务的职责范围、流程、信息等,从业务主线、业务流程、业务数据三个层面开展梳理。

      1.业务主线的梳理。描述“审计应该干什么”,根据审计法、国家审计准则、审计部门“三定”方案等确定。以广州市审计局为例,审计业务主线梳理结果如表1所示。

      

      2.业务流程的梳理。描述“审计应该如何实施”,对审计业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刻画。根据国家审计准则,我国审计基本程序包括审计计划、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三个阶段,参见图1。

      

      3.业务数据的梳理。描述“审计按照什么样的样式来实施”,对审计业务流程中涉及到的、用来说明职能行为和工作对象的信息内容及其属性进行格式化表达,参见表2。

      

      (二)运用BPI理论开展系统研究,优化审计流程

      运用业务流程优化(Business Process Improvement简称BPI)理论优化审计流程的具体过程参见图2。

      

      1.审计计划阶段业务流程优化结果见表3。

      2.审计实施阶段业务流程优化结果见表4。

      3.审计报告阶段业务流程优化结果见表5。

      (三)整合审计业务信息化需求,改进审计信息化建设思路

      1.整合审计业务信息化需求

      基于审计业务梳理及流程优化分析,将审计业务信息化需求进行整合,如表6所示。

      2.完善审计信息化顶层设计

      基于以上审计业务信息化需求整合结果,按照国家电子政务工程“五层两翼”的总体架构设计,提出包括展现层、应用层、支撑层、数据层、基础设施层五层,以信息安全和标准规范体系、支持运维服务保障体系为两翼的审计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如图3所示。

      

      审计数据中心用于存储和管理审计相关电子数据,为审计综合业务管理、数字化审计平台、OA系统等应用系统提供数据支撑。审计综合管理系统涵盖审计全流程,完成从审计计划阶段到审计报告阶段的全过程闭环管理。现场审计实施系统安装在审计人员的便携式计算机上,带至审计现场使用。联网审计系统作为行业审计分析应用的综合分析系统,对重要行业或重点资金实现接近实时的检查监督。数字化审计平台是一个支持专业审计分析和跨行业审计分析,具备数据查询分析、审计预警、审计模型管理、审计疑点管理、审计结果管理等功能的审计作业平台。审计指挥中心实现审计过程精细化管理和监控,实现精确审计指挥的目标。云审计平台是云计算和审计相结合的产物,可实现审计数据的云存储和审计资源的协同共享。移动办公系统满足审计人员外出办公、现场取证及机关领导随时、随地的决策指挥需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