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桢治台及其与蒋介石政权的隔洋论战

作 者:

作者简介:
杨天石,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 100006 杨天石,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文化史、中华民国史及中国国民党史。

原文出处:
历史教学

内容提要:

吴国桢历任国民党党政要职,得到美国人的欣赏。1949年,蒋介石败退迁台,换下心腹爱将陈诚,以吴国桢为台湾省主席。三年任内,吴国桢的成绩表现在:1.推行地方自治,实行县市议员、县长、市长的自由选举。2.改革税收,稳定金融。3.反对特务横行,提倡法治。1953年春,吴国桢辞职赴美。到美后,吴国桢公开批评蒋介石在台湾所建立的统治,“民主”是假,“集权”是实,以及“人权无保障”,“言论不自由”,实行“思想控制”等六大过失。蒋介石则指责其“叛党卖国”,“实为汪精卫所不及”,甚至斥之为“人猿”。除指令张道藩、陶希圣等人出面驳斥外,又下令撤除其所任职务,双方展开隔洋论战。胡适最初持调停息争态度,继而著文批评吴国桢不应推卸自己的过失,吴国桢则答以“假如我在过去曾有错误,那是因为我懦弱,而我今后定将不再懦弱”。蒋介石原拟寻找吴国桢的罪状,以法律起诉,但是,找不到多少真凭实据。吴国桢原拟写12封信批评蒋介石,由于美国亲台人士柯克等人的调解,在写完第5封信以后停笔。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16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7-6241(2016)18-0003-16

       一、美国人看中了吴国桢

       1948年12月29日,蒋介石下台前夕,为准备撤迁台湾,匆匆任命其心腹爱将陈诚为台湾省主席。次年1月5日,陈诚就职。8月,美国发表《中美关系白皮书》。11月,曾任驻华大使的司徒雷登电约国防部次长郑介民赴美。11月17日,美国太平洋海军司令、上将白吉尔(Oscar Badger)与郑介民谈话,批评“陈诚将军之行政尚未成功”,要求“改革台湾政治”,“能代表各阶层各党派之利益,而非国民党一党专政”,吴国桢在重庆市及上海市的“成就甚佳”,是“主持台政之理想人选”,应“给予彼完全之权力”。白吉尔并称:“美援来不来,乃以中国是否接受台政改革为前提。”①后来,美国政府里甚至有人提出,由吴主持国民政府,以便树立民主政治。②

       吴国桢1921年赴美留学,获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汉口市长、重庆市长、外交部政务次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上海市长等职,有“能吏”之称。他的留学经历和从政以来的声誉得到美国人的欣赏。

       1949年5月,吴国桢辞卸上海市长职务,到达台湾。1949年12月15日,蒋介石在美国人的压力下,任命吴国桢为台湾省主席,告诉他:“我要你今后全力争取美援。”当晚,吴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四点施政重心:1.彻底反共,密切配合军事。2.努力向民主途径迈进。3.推行民生主义,为人民谋福利。4.实行地方自治,发扬法治精神。

       后来,吴国桢自己解释说:民主,指的是人民有权选举自己的政府;法治,指的是保证个人的自由。③他在23名省政府委员中,任用了17名本省人,力求“让他们能真正代表岛内的不同利益”,“代表商业、劳工和农业利益等诸方面”。这是之前台湾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因此吴国桢称之为“革命性的变革”。④

       美国人欣赏吴国桢,蒋介石有喜有忧。喜,当然是获取美援方便,忧,担心吴国桢过于依赖美国。其日记云:

       每念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之句,不胜忧惶,吴国桢言行情性皆以依赖美国为唯一救亡之道,更足忧虑。⑤

       二、推行地方自治,实行自由选举

       吴国桢认为:人心到处都有,争取人民的向心力,说难不难,其办法就是实施民主政制。陈诚当省主席的时候,省府大楼有士兵看守,门卫森严。吴国桢下令撤掉警卫,他决心从高位上走下来,正式宣布,无论是为公事或者是为抱怨政府,任何人都可以来找我。两个月之后,吴国桢获得“民主省主席”的称誉。1948年,白崇禧为平息二二八事件,答应台人治台,县长民选。当时,台湾正在推行地方自治,自1950年7月2日起至10月29日,吴国桢陆续在台湾举行第一届县市议员、第三届村里长、市民代表会第三届代表、各县市第一届县市长、区长等多次选举,投票率在62%至82%之间。

       1950年12月,台中市长选举,无党派的台湾人杨基先与国民党籍候选人林金标、青年党廖朝洲三人竞选。杨系当地世家、台湾省政府民政厅长杨肇基之侄,得到其叔父的支持。初选结果,得票超过林金标1/3,但二人都不足半数,须要第二次投票。25日,蒋介石召见吴国桢,命令杨基先退出竞选。26日,蒋介石到台中,得悉杨肇基演说中有攻击政府、攻击外省人的言论,立即致电吴国桢,要求查办杨肇基,撤销杨基先的候选人资格。⑥28日,吴国桢向蒋报告,杨肇基辞职,杨基先愿退出竞选,同时吴国桢也表示辞职,蒋自感理亏。29日,蒋介石与张其昀等人讨论台中选举,决定林、杨照常竞选,不加干涉。30日,蒋介石反思,自觉“日前干涉台中市长选举,勒令杨某退出之非法”,日记云:“如党员林某失败亦无愧色,于是寸衷大乐,此乃读书明理之效欤!”⑦当日,他在《上期反省录》中自记:“台中市长选举问题自觉处置错误,幸能及时改正,不致大错,堪为自慰。”⑧选举结果,非国民党的杨基先当选。

       蒋介石在台中选举态度上的转变,与其说是蒋介石“读书明理”的效用,不如说是吴国桢抗争的结果。关于此,吴国桢多年后回忆说:“看来国民党的候选人似乎要败选了,蒋总统给我发来密令,要我免去那位厅长的职务,并迫使无党派台湾人退出竞选。我不得不向蒋介石提出辞职,于是他撤销了命令。”⑨

       12月28日,蒋介石记吴国桢来见,提出辞职时曾写道:“(对吴)只有劝勉。对杨事,当另行考虑,以曲在我也。”蒋的此日日记可与吴的回忆参看。

       台北市长选举,竞选人有吴三连及市商会总干事高玉树等7人。吴三连为台南人,无党派,曾参加反日运动和台湾社会改革运动,长期担任新闻记者。吴国桢积极支持吴三连,而选举小组主任陈诚则态度消极。蒋介石托人劝告,要求陈“勿作旁观”。⑩1951年1月3日,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决议,宣布本党支持吴三连为台北市长候选人。同月14日,吴三连以92061票当选台北市首任民选市长,得票率65.6%,超过其他6位候选人总得票的2倍还多。(11)这样,台湾的两个最大城市的市长就都不是国民党员。

       这一届选举,台湾共选出县市议员814人,县市长21人。陈诚认为,“一人一票”是做到了,“秘密投票”也做到了,在中国是破天荒的一次创举。(12)

       三、吴国桢与陈诚的矛盾

       陈诚从1949年1月5日出任台湾省省长,后陈诚于1950年3月被蒋介石任命为“行政院”院长。两者都以台湾省为主要施政对象,经常发生矛盾与冲突。因此,蒋介石在一段时期内,常为“院与省”和陈与吴之间的矛盾苦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