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中国模式:视听节目创新的要素与路径

作 者:
周笑 

作者简介:
周笑,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博士,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孔子学院“孔子新汉学计划”首批中方导师。

原文出处:
视听界

内容提要:

通过欧美及韩国优秀原创节目带来的版权启蒙教育及精良制作实训,中国电视人应认真观察分析,尊敬和思辨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完整真实的中国文化印象。中国模式的要素是原创本土文化浸润下的人物和故事,实践路径则是直面中国最重要的现实问题,与高校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并以创意、人才、体制的全面融合为基础,展开最广泛的社会化合作。


期刊代号:G6
分类名称:新闻与传播
复印期号:2016 年 12 期

字号:

      从2005年开始盛谈中国电视节目的“本土化”,到2016年由广电总局一则通知而全面推行广电节目“自主创新”①,虽然讲的是视听节目,但真正的标的始终是文化,即发展和繁荣中国的本土文化。一如“通知”中明确要求的,研发具有中华文化基因和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自主创新节目。

      一、原创文化是开启中国模式的第一要素

      笔者对“中华文化基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个人解读是,着力做好讲中国故事、体现中国文化的视听节目,同时不仅仅局限于用新的表达方式来直译或转译中华传统文化,而是要自主创新,演绎出时代气息,要对当代年轻人产生足够的文化吸引力和创新推动力。从这个角度讲,《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和《中国谜语大会》等确实为本土的传统文化原创节目做出了良好示范,但它们几乎都直接以汉语为主题,体现出强烈而鲜明的汉文化倾向,而非海纳百川、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而导致一定程度上相对小众化,难以生发出引领主流文化格局,体现中国气派的力道。

      不管什么文化,第一要义是活着,一定要有声有色地活着,才能获得更多被传承和传播的机会。作为大众文化关键建构者的电视媒体和网络视频媒体,研发中华文化原创节目的重点,须落实在大众文化的创新与传承上。而真正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的大众文化,必然是在传播和传承中能创造竞争优势的文化。如果缺乏这种内在的竞争优势,那便是静态的文化标本,是正在死去的文化,将对公众注意力和原创节目投资造成无谓的消耗和巨大浪费,无益并有害中华文化基因的传承和原创视听节目的发展。

      更何况,除了普遍存在的文化代沟、新媒体技术环境中的文化困滞等问题,中华文化的传播还面临一个特殊性问题,即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后又在十年文化浩劫和三十年高速经济发展不断拓展的巨大文化断层,涉及至少三代人。

      当下,以80后为界,年轻一代中的相当多数,对传统文化既缺乏耳濡目染,更缺乏言传身教,有的只是无知而无觉后的误解乃至抗拒,又或者雾里看花后的自我揣摩与简单模仿,难以形成完整的文化基因序列。从这个角度上讲,有着一定原创价值的真人秀节目《变形计》和从韩国引进的《爸爸去哪儿》,通过表现同时处在文化断层里的“年轻父母和幼少儿女”之间的矛盾与亲情,粗浅地涉及到了这一文化断层的特殊性和深刻性,但并未对此给出任何自觉的文化解读或有效的行动策略。至于近年来那些现象级的综艺节目,如2005年的《超级女声》、2008年的《我爱记歌词》、2010年的《非诚勿扰》、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2014年的《奔跑吧兄弟》和2015年的《蒙面歌王》,绝大多数都止于歌舞和游戏,均没有能涉及或反观到深层次的文化断层问题。因此,无论是原创或者引进,当前的热播视听节目,很难承担得起开启“中国原创模式”的重任。

      我们固然需要欧美优秀原创节目带来的版权启蒙教育,也需要韩国节目模式引进带来的专业分工和精良制作的实训,但更重要的是激发思考中的大多数,认真地去观察和分析,勇敢地去实践和创新,旨在有效地跨越并弥合文化断层,给中国大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同时也给全世界,尤其是那些对中国充满误解的境外友人,以一个完整、真实、不懈进步的当代中国文化印象。这需要有对中华文化的尊敬和思辨,需要有对多元文化的开放与学习,需要有知行合一的文化实践与取舍,需要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若以此为标准,目前恐怕还没有真正的突破者和先行者。

      要解决好特殊问题,需要有特殊的创新实践路径。笔者以为,在以社会化媒体为核心的平台化传播环境中,开启内容创新中国模式的要素是原创本土文化浸润下的人物和故事。在此,笔者想着重强调的是,必须由形态完整的当代中国原创文化,去融合和点染个性化的人物与故事。否则,再精彩的人物和故事,也只是散落的局部和孤案,难以传达和透射出中华文化基因和中国时代特色。而最有效的实践路径就是直面中国最重要的现实问题,与高校达成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并以创意、人才、体制的全面融合为基础,展开最广泛的社会化合作。事实上,只有当我们把中国最压头的现实问题加之于原创节目的文化背景当中,才有可能全面开启中国模式。对此,笔者将在分析完节目模式引进的利弊之后,再作进一步具体阐述。

      二、节目模式引进的利与弊

      自2013年以来,中国从欧美和韩国大量引进成熟的节目模式。据业内专家估算,最近3年时间里,仅从韩国引进各类真人秀节目模式的年耗资约为5亿美元左右。这笔高达30多亿人民币的年度学费,最大的成果是培养和开挖了一大批中国的本土人才、本土人物和本土故事。然而,讲故事的方式却依然是舶来品。整体来看,节目中普遍缺乏深厚的本土文化气息和真正的中国特色。

      2013至2014年间,中国几乎买空了韩国电视界积累了10年的原创节目成熟模式。以至于英国知名电视制片人保罗·杰克逊在给韩国电视制作人进行培训时公开表示,《蒙面歌王》很可能是韩国最后一个可以卖给中国的节目模式。

      从具体数据来看,2014年中国各家电视台播出的综艺节目总量约为63档,其中从国外引进的节目模式占到35个,高达55.6%。如果从收视率排行来看,引进韩国模式节目的比例则更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