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作 者: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6 年 12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教育究竟是什么——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再审思》(P.5)一文指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教育的两大基本关系之一,充分认识与准确把握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确保教育在社会中正常、顺畅发展的思想前提。文章从五个方面对教育与社会的关系进行了一番新审思。研究发现,从教育的社会属性来看,纯而又纯的教育并不存在;在教育的职责履行问题上,需要相应的保障条件;教育的地位形成不仅取决于外部社会,教育自身状态也是影响因素;教育的角色扮演,是教育对社会发展进程的态度及其实际社会地位共同作用的产物;而在教育的功能结构中,“显性负功能”已成为一种严峻的新挑战。

       《深度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2016)解读》(P.83)一文指出,《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正式颁布,是教育部再次对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的规划部署。该规划体现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促进教育公平和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深刻影响。文章认为,这份规划重在深化应用,深度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创新,不仅具有前瞻指引、聚焦落实、面向全局、关注差异的特点,“四个提升”和“四个拓展”的主要任务也为未来五年教育信息化在提高教育质量、提升教育治理能力、促进教育公平、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提供了针对性高、执行性强的实施蓝图。

       《论教育者教育信仰之构成》(P.97)一文认为,在中华文明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中,中国现代学校体系丧失了其精神内核,相应地,教育者的教育信仰便丧失了体制和组织的依托。研究提出,建构教育者教育信仰是重建中国现代教育体系精神内核的首要选择。教育信仰是教育者教育行为的至高目的和根本动力,是教育者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的根源,其包括认知—仰望—情感—体认等四个维度的要素。建构教育信仰,不仅要求我们用文明的视野审视已有的体制和制度,也要用文明的视野来审视我们的内心。

       《重新思考毛泽东的教育思想遗产》(P.142)一文指出,毛泽东作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对教育工作的论述非常丰富、独到和深刻,为我国20世纪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做出了多方面的贡献,是后世需要深入研究的宝贵的教育思想遗产。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下,重新思考毛泽东的教育思想遗产,一方面有益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中国教育现代化进行的独特探索和走过的曲折道路,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决策者、研究者和实践者从中借鉴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服务于当前和将来中国社会的教育改革与创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