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诱《淮南子注》中的动结式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宋亚云(1974-),男,湖北应城人,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字学(北京 100871)。

原文出处: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该研究利用判断动结式的三条综合标准,以东汉高诱《淮南子注》为研究对象,结合东汉时期的其他文献,如《汉书》《论衡》《太平经》等,针对其中部分V1V2式进行了研究,发现其中有的V2满足三务标准,且V1都是及物动词,由它们构成的26例V1V2式可以视为动结式。此外,还有15例V1V2式可以视为动趋式,它们属于广义的动结式。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6 年 11 期

字号:

      动结式是汉语中的一种极具特色的句式,其产生和发展一直是汉语语法学界的研究重点和难点。关于其产生时代,有几种不同的意见,概而言之,可以分为:

      1.先秦说。代表学者有余健萍(1957)[1]、周迟明(1958)[2]、杨建国(1959)[3]、潘允中(1982)[4]、王瑛(1982)[5]、何乐土(1992)[6]、张显成(1994)[7]、杜纯梓(2003a;2003b;2003c)[8-10]、肖贤彬(2005a;2005b;2006;2007;2008)[11-15],等等。

      2.西汉说。王力(1958/1980)[16]、祝敏彻(1958;1963;2003)[17-19]、宋绍年(1994)[20],等等。

      3.东汉说。吴福祥(1999)[21]、徐丹(2001)[22]、胡敕瑞(2005)[23]、杨荣祥(2005)[24]、孙书杰(2010)[25],等等。

      4.六朝至唐代说。太田辰夫(1958/1987/2003)[26]、志村良治(1984/1995)[27]、李平(1984)[28]、梅祖麟(1991)[29]、蒋绍愚(2000)[30]、刘承慧(1999;2002)[31-32]、石毓智(1999/2003;2002)[33-34]、曹广顺(1999;2006)[35-36]、魏培泉(2000)[37]、赵长才(2000)[38]、刘子瑜(2004;2008)[39-40]、梁银峰(2001)[41]、曹晋(2005)[42]、张悦(2006)[43],等等。

      由此可见,从先秦至唐代,每个时代都有主张者认为是动结式的产生时代。

      王力(1958/1980)指出注释语言是研究汉语史的好材料[16]20。孙良明(1994)[44]、张能甫(2000)[45]等学者指出注释语言口语性较强,比较接近当时的活语言。魏培泉(2000)[46]指出东汉魏晋这个时段的材料主要为东汉的注解和译经。我们认为,如果能将文献正文的语法研究和注释语言语法研究结合起来,无疑是比较理想的选择之一。鉴于此,本文结合宋亚云(2007)[47]的综合判断标准,以东汉高诱的《淮南子注》为研究材料,对其中的动词连用结构V1V2式进行了详细调查,找出其中疑似动结式的用例,并加以论证,最后从中找到一批可以视作动结式的例证,为汉语动结式正式产生于东汉这一结论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二、高诱《淮南子注》中的动结式(包括动趋式)

      (一)“V1(动作)+V2(结果)”式,26例

      1.相关例证

      滑乱[2]①

      (1)故圣人不以人滑天,不以欲乱情。(原道训)高注:“天,身也。不以人事其身也,不以欲乱其清净之性者也。”

      “滑”音骨,与“乱”同义,是作格动词。②如:

      (2)精有湫尽,而行无穷极,则浊神,而惑乱其本矣。(淮南子2俶真训)

      例(1)中,“滑乱”连用,“滑”做上字,凸显其及物性;“乱”做下字,用来补充说明“滑”的结果,“滑乱”义为“扰乱”,可以视为动结式。

      挠滑[3]

      (3)浊乱天下,诸侯。(淮南子·泰族训)

      上例中,“滑”做下字,相当于不及物的“乱”,“挠滑”义为“扰乱”。

      技灭[3]

      (4)芒芠漠闵,澒蒙鸿洞,莫知其门。(精神训)高注:“芠读抆灭之抆。”

      “抆”义为“擦拭”。高注中多言“读之抆”,可见“抆灭”常用,当为动结式。

      (5)游牝别其群,执腾驹,班马政。(时则训)高注:“是月,牝马怀胎,已定,故别其群,不欲腾驹其胎育,故执之。”

      磨尽、振起、填满

      

      

      以上二十几例,既有可能判定为动词连用格式,也有可能被看作是动结式。这就涉及到判断动结式的标准问题。宋亚云(2007)[47]将晚出派(六朝隋唐说)大多数学者所使用的一条严格的判断动结式的标准概括为“V2自动词化标准”,此标准也就是“V2不带宾标准”,即要求V2不再单独带宾语或不再有使动用法,V1V2O才算是动结式。宋亚云(2007)[47]指出,这条标准存在三方面的局限性,包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