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性复核法 分析性复核是指审计人员通过绝对数或比率与相关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进行比较,发现会计报表重大差异的审计方法。在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审计中,通过对补贴发放数据与登记种植面积、一本通账号等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根据其增减变动的方向、金额和幅度,确定审计重点和审计方向。用于分析性复核的可以是绝对值,也可以是比率表示的相对值,具体有以下几种运用方式: 年度分析。取得同一地区发放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的历史数据,通过纵向比较,选择大幅度增加或减少的年度,核实补贴金额突然增加或减少的原因。 区域分析。将多个区域之间、同一区域内不同县之间、同一县市内不同乡镇之间的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将变动幅度较大的县市或乡镇作为审计重点。 同一农户不同年度分析。将同一农户不同年度之间种植面积进行比较分析,对于种植面积发生异常变动的,审计人员要落实有无土地流转合同,不同年度之间的一本通账号是否与系统中账号一致,一本通是否在农户手中,是否存在乡镇政府通过控制农民账号套取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甚至个别人控制账户私分财政资金的问题。 不同粮食品种之间分析。将种粮补贴面积与良种补贴面积进行比较,根据农作物的生产特点,筛选存在较大差异的乡镇进行核实。如北方部分省市一年种植一季小麦和一季玉米,种粮补贴面积应当超过良种补贴面积,如出现相反情况应核实是否存在虚报面积套取农资综合补贴的问题。 特定人员分析法 农业支持保护资金作为一项补贴类资金,补贴对象是种植小麦、玉米、水稻、棉花等粮食作物的特定人群。审计人员可利用大数据,将领取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人员的身份信息和特定人员进行比对,锁定审计疑点线索。特定人员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公职人员。某些乡镇政府为截留挪用农业支持保护资金,往往利用公职人员身份信息办理惠农一卡通,通过乡镇财政所保管存折,达到套取资金的目的。如果数据分析的结果显示,某乡镇公职人员领取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的现象集中,那该乡镇就应当作为审计重点。 村组干部。在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发放过程中,村组干部负责统计农户种植面积,是保证财政资金发放真实性的第一道关口。审计发现,部分村组干部利用职务之便,通过虚增种植面积,骗取财政资金或者作为集体公共支出,或者利用职权之便为个人谋取利益。审计应将土地实际面积与申报面积不符的农户与乡、村两级干部通讯录比对,关注是否存在干部或干部亲属利用职权套取、骗取财政资金的问题。 失地农民。在工业化进程中,大量农民的农业土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部分乡镇政府利用失地农民的身份信息申报农资综合补贴,套取资金用于公用经费支出。审计人员首先应当取得领取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数据,其次对县市重点建设项目集中的乡镇进行分析,查找是否存在农资综合补贴发放过程中审核不严、向被征耕地农民发放农资综合补贴的问题。 集中供养五保人员。根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规定,我国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分为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两种形式,其中集中供养五保对象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供养服务。部分乡镇利用集中供养五保人员的身份信息,虚报种植面积套取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审计人员应当取得民政部门集中供养五保人员发放补贴明细,选择集中供养五保人员申领农业支持保护补贴集中的乡镇进行延伸调查。 低保人员。我国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才能享受农村低保补助,享受低保人员无力支付土地流转资金,也成为不了种粮大户。审计时应当将低保人员信息与种粮大户信息相比较,延伸核实低保人员同时是种粮大户的人员,核实是否存在骗取补贴的问题。 种粮大户。主要核实种粮大户承包他人土地的流转合同,并与种粮大户本人核实其一卡通账号是否与系统中账号一致,确定流转合同是否真实,查看是否存在种粮大户申报资料不实、人为伪造种粮大户骗取农资综合补贴的问题。 多维数据关联分析法 关联分析是在交易数据、关系数据或其他信息载体中,查找存在于项目集合或对象集合之间的频繁模式、关联、相关性或因果结构。审计人员应当获取卫生、国土、金融、税务、民政等部门的业务数据,寻找各部门数据之间的结合点,通过对比分析锁定问题疑点。具体收集各部门的数据类型为: 新农合数据。农资综合补贴发放以家庭为单位,如果一户家庭中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申请农资综合补贴的农户,那就存在虚报的嫌疑。但农资综合补贴申报和发放系统中均没有领取人员的家庭信息,而新农合参合制度规定农户整体参合,在新农合信息表的参合卡号里隐含了农户及家庭成员的标识。审计人员可以将参合信息表数据与领取农资综合补贴数据关联比对,筛选同一户家庭成员两个及以上领取农资综合补贴的数据。 土地确权数据。我国于2013年起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各省市已经开发了土地确权系统。该系统包括承包地块信息、承包方信息、承包合同信息、发包方信息、家庭成员等数据,审计人员可以利用土地确权数据,将土地确权的地块信息和农资综合补贴的土地登记数量关联分析,将差异较大的农户作为核实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