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的制度认同

作 者:

作者简介:
侯小兵,教育学博士,绵阳师范学院创新学院副教授。绵阳 621000

原文出处:
教师教育学报

内容提要:

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改革要求师范生只有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简称“国考”)才能取得教师资格证书,这无疑增加了师范生的教育成本和就业风险,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这一制度的抵触。通过调查发现,制度价值、制度效力和制度影响是反映师范生对“国考”制度认同的基本维度。师范生对“国考”制度认同的总体水平一般,而东部和中部地区、部属师范大学、先期启动改革试点地区的师范生对这一制度的认同水平较高。师范生是“国考”制度改革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对这一制度的认同水平与制度实施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为增进师范生对“国考”制度的理解与认同,考试机构应促进考试科学化,提高“国考”的信效度;政府部门应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增强教师职业的社会吸引力;师范院校应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师范生应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重建专业自信。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6 年 11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G64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129(2016)04-0064-08

       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改革要求师范生只有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简称“国考”),才能申请教师资格证书。这是当前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的一大亮点,同时也颇受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国考”能够保证国家“从更大范围内选拔适教乐教的优秀人才进入中小学教师队伍……对教师教育形成倒逼机制,给师范生和师范院校建立了质量监控机制”[1]。另一种观点认为,“教师这个职业并没有那么强的吸引力”,难以吸引优秀的非师范生从教,同时会让师范院校产生“挫败感”,难以形成“倒逼机制”[2]。由此可见,人们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认识存在分歧。

       从制度认同与制度实施的关系来看,当“一项制度能够获得人们的认同时,制度的目标就与自我的实现统一起来,外在的要求就转变成自己对自己的要求……获得认同的制度就能够得到非常好的遵守,反之,不能得到认同的制度就不可能成功”[3]。师范生是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改革的利益相关者,他们对该制度的认同状况影响着制度实施的效果。有学者在湖北地区调查发现,61.20%的师范生认为“国考”会导致“师范生培养走向应试化”,近半数的师范生认为此次改革会让他们的“专业优势减弱……对师范专业的特色与地位造成危害”[4]。有学者在浙江地区调查发现,23.16%的师范生认为“国考”“动摇了自己当教师的决心”,他们当中“后悔当初报考了师范”的比例为16.95%,而只有9.53%的师范生表示“更加坚定了自己当教师的意愿”[5]。这些研究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师范生对“国考”制度的一些认识和立场,而我们则希望通过实证调查从整体上了解师范生对“国考”制度的认同状况,从而进一步探讨制度优化的策略。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与问题

       “国考”制度涉及众多利益相关者,如师范院校、培训机构、考试机构、师范生等,而它对师范生的影响最为直接。按照原来的制度要求师范生不需要参加考试就可以直接取得教师资格,而现在必然会因为“国考”制度的实施而付出更多的个人教育成本。从理性选择来看,如果收益是既定的,那么人们就会“厌恶成本损失”。显然,“国考”制度与师范生的个人利益之间存在某种冲突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而利益相关者对制度的认同则是保证制度实施效果的重要基础。因此,笔者将研究对象确定为师范生,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考察师范生对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的认同状况以及如何提高他们对这一制度的认同水平。

       (二)研究方法与工具

       笔者自制“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认同调查问卷”,并将它作为基本工具。问卷采用李克特5点记分法,包括基本信息和调查项目两个部分。初始问卷有15个调查项目,涉及制度合理性、制度有效性和制度影响力3个基本维度。运用临界比法和相关分析法对调查数据进行项目分析发现,项目7和15达不到显著性水平要求,故舍去。正式问卷由13个项目构成。笔者选取了1所东部地区高校、1所中部地区高校和2所西部地区高校作为调查对象,其中有1所部属师范大学、2所省属师范大学和1所省属师范学院。我们在4所高校中共发放问卷1050份,收回1036份,剔除无效问卷后有1000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95.24%。从这1000份有效问卷的人口学特征来看:男生占21.80%,女生占78.20%;大一学生占31.00%,大二学生占32.70%,大三学生占18.80%,大四学生占17.50%;本科生占97.10%,专科生占2.90%;东部高校学生占20.50%,中部高校学生占22.70%,西部高校学生占56.80%;部属师范大学学生占22.70%,省属师范大学学生占40.90%,省属师范学院学生占36.40%。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对样本数据的初步分析表明,问卷的整体α系数为0.889,删除某项目后的α系数介于0.873至0.904之间,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①。

       二、结果与分析

       (一)师范生对“国考”制度认同的总体水平

       每份问卷有13个调查项目,每个项目的赋值为1~5,得分越高表示对“国考”制度的认同水平越高。师范生对“国考”制度认同度的得分介于17至65之间,均值为45.299(满分为65)。他们对每个项目的认同度得分介于3.102至3.742之间,均值为3.485(满分为5),因此,师范生对“国考”制度的认同为一般水平。从13个项目的具体情况来看,认同度最高的是“即使‘国考’很难,我还是很想成为一名中小学教师”(3.742),其次是“‘国考’是提高中小学教师入职门槛的重要举措”(3.667),再次是“‘国考’能保证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社会公信力”(3.629)。认同度最低的是“‘国考’能够测量出师范生是否具备应有的教师职业道德”(3.102),其次是“由于‘国考’,我开始后悔读了师范专业”(3.297)②,再次是“‘国考’能够测量出师范生是否具备正确的教师职业理念”(3.341)。这表明,师范生比较认同“国考”制度的社会价值,它能够提高“教师入职门槛”,保证“教师资格考试的社会公信力”。但是,师范生也充分意识到“国考”存在的局限性,比如在测评申请者的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理念等方面往往有效性不高。与此同时,“国考”使他们有些“后悔”当初报考了师范专业。但是,他们既然现在已经选择了师范专业,还是“很想成为一名中小学教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