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著名哲学家李泽厚曾经预言“教育学将成为下个世纪(即21世纪,笔者注)的核心学科”[1]。世纪交接之时,这种对教育学本身的发展与前景的乐观预测已经变成复调式的言辞,其中不乏为自嘲式的无奈。①时至今日,不断反思的教育学在反思中成了“迷惘的教育学”。本文拟从分析教育学迷惘的原因出发,探讨教育学理论真理性和价值产生的根源,以供商榷和方家指正。 一、教育学的迷惘归因 (一)教育学研究方法的困惑 不少的研究者认为教育学地位低下,在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没有独特的研究方法,不能像自然科学采用实证、实验的方法研究客观世界,揭示隐藏在客观现象背后的规律。这种观点显然是考虑到教育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但同时在方法上又受到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近代自然科学因为实验、实证等方法而突飞猛进,教育学似乎因为不能使用它们而逡巡不前。在方法上,教育学“陶醉于自己的科学假象,不仅延误了真正的科学教育学的成长,也妨碍了其他类型的教育理论的建设”[2]。 事实上,很多方法本身仅是人们实践、思维和表达的工具,并不具有学科属性。在自然科学领域,实验法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并非是唯一方法。 一种方法是人文学科还是自然学科的研究方法,是教育学还是非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取决于这种方法本身的特点,更取决于这种方法所用以研究的问题。同样的方法,服务于自然学科问题的研究就是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服务于人文学科问题的研究就是人文学科的研究方法,服务于非教育学科问题的就是非教育学科的方法,服务于教育学科问题研究的方法就是教育研究方法。问题的学科属性决定研究方法的学科属性,也决定方法的适切性。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某些其他学科研究适用的方法,在教育研究时可能会被排除掉。同样,教育学研究使用的某些方法,其他学科研究时也可能不会使用。究其因,问题性质不同而已,某些方法不适于特定问题而已。 正像改造实验法可以用于教育研究一样,教育研究者对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也同样可以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借鉴、改造使之服务于教育研究。既然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是立足于生命整体的人,教育研究由此具有特殊性,教育学就无需因为方法而自卑。因为这种特殊性乃是自身存在的理由。 (二)教育学理论科学性的困惑 教育学理论的科学性困惑也是和自然科学的科学性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常常以自然科学理论所揭示的规律具有可重复性、可验证性对比教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理论。对比的结果是好像教育学所揭示的理论不可重复,而且教育学各理论学派所揭示的道理似乎都能成立,教育学世界成了“诸神的世界”。跟“一神世界”的自然学科所揭示的确定性不可比拟,教育学等人文学科似乎缺乏理论的确定性。 这样的困惑需要理论上的澄清,因为,理论的“诸神现象”在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中都是存在的,不独为教育学所有。在自然科学中,单就光的本质而言,曾经人们认为是波(电磁波),后来有人说是粒子(光子),现在人们认为它具有波粒二象性。理论的多元性是理论的正常存在状况。 这个问题还涉及理论的真理性问题。理论的真理性,其实就是真理的条件性。多元的真理源于其限定条件的多样性。在严格限定的条件下,真理才成立,离开条件或者背离所规定条件,真理就不是其本身了。“不受限制的理论不是理论,理论从来都不是自由的。”[3]真理的可验证性只有在其限定的条件下才可重复验证。自然科学之所以能重复验证就在于其条件的可重复设定。人文学科之所以好像不能验证,有些是由于理论成立的条件在现实的环境中不能保证,效力不能得到显现。有些则是当发现问题论证问题后,人们往往就针对这些问题做了改变,条件变了,真理好像就失去了效力。条件变了,原先的真理就失去真理性,就会产生新的真理,就产生了多元的真理。教育史上从教师中心论到学生中心论再到保守主义的教育理论的出现,并非是某种理论错了,而是它们存在的条件变了。这是真理发展的辩证法。 某种研究中发现如果存在相互对立的因素都是合理的,在理论上最多就是描述现状和关系,提出思考了的问题,距揭示真理还有很远的距离。因为,在真理内部是不允许出现逻辑矛盾的,思维符合逻辑是真理的基本要求。就此而言,教育学的理论只要做到在自身限定条件下的不矛盾,就无需悲观。 (三)对研究价值的困惑 这种迷惘主要来自教育学理论内部的相对主义影响和人们实践对理论价值检验的不当认识。 由于相对主义,“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不再相信认知意义上的对错,不再相信研究结果有真假,不再相信存在真理,也不再相信可能的美善,不再相信理论和思想的力量,不再相信规范探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4]。相对主义的盛行,使得理论在需要决定论的实践面前显得束手无策,教育学“理论无用论”在理论和实践领域都存在着。 破除教育学理论价值方面的困惑,需要对相对主义的实质有所认识。如前面所述,理论的真理性就是其条件性。真理在其条件下是真理,这是真理的绝对性。在条件具备时,它就是绝对真理。在这个意义上讲,真理只可证实,不可证伪。可证伪者,不是真理,或是跳出了真理的条件。每一种真理都是成立的,那也只是在各自条件下的成立,而不是说不讲条件,不分情境,都是真理。真理的相对主义论的荒谬就在于它不讲真理的条件,仅言真理的发现。殊不知,没有了条件,真理就被架空了,其发现成为没有价值的空谈。在教育学中,关于教育的主体说法各异,皆有真理性,但是如果一味说教是主体,一味说学是主体,或者一味强调主体间性就没有意义。在特定的条件下,真理就会显出它的唯一性、绝对性和决定性。立足于教,教师就是主体;立足于学,学生就是主体;立足于自由的交往活动,师生都是主体。教育学应当追求绝对真理,破除理论上的相对主义谬论和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