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经济思想及其现代价值解析

作 者:

作者简介:
赵麦茹,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127 赵麦茹(1975- ),女,陕西临潼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经济思想史研究。

原文出处: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内容提要:

庄子反技巧的生产观、倡导节俭的消费观和主张以财分人的分配观,体现了处于社会转型期道家的理性直觉。这种智慧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价值,给同样面临急剧社会转型的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16 年 06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图分类号:B2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00(2016)08-0010-06

       谈到庄子,学界更多关注的是庄子的哲学思想、精神境界、价值取向、文学成就等领域,谈及庄子经济思想的较少,即便在中国经济思想史领域,谈到道家经济思想,论及老子的更多,对庄子的关注不多。本文通过对庄子生产观、消费观、分配观的分析,试图厘清隐匿在庄子哲学体系中的经济思想,进而分析其现代意义。

       一、庄子经济思想的三个层面

       (一)反“技巧”的生产观

       庄子一生以追求精神的绝对自由为主旨,对物质看得很淡,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完全否认物质生产。综观庄子整个思想体系,从其有关物质生产的寥寥数语中,不难勾勒出他对生产活动的系统理解框架。

       1.物质需求的重要性——至德之世: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

       人该如何立足天地之间?何为理想境界?《胠箧》篇中,庄子对理想社会的勾勒如下:“子独不知至德之世乎?……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音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1](以下有关庄子的引文皆出自此书——作者注)

       从这段描述不难看出,庄子所肯定的理想社会中,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还相当低下,处于结绳记事、生活半径狭小的状态,但最基本的物质需求是应该满足的,百姓最起码能衣食无忧,物质需求成为理想王国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

       2.物质需求的满足路径(生产)——常性同德:织而衣,耕而食

       物质需求如此重要,那么又该如何获取?人类该如何维持自身的基本生存?庄子认为,人类的本能和天性就是劳动:“彼民有常性,织而衣,耕而食,是谓同德”(《马蹄》),“神农之世……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盗跖》)。显然,庄子认为唯有劳动才能维系人类的基本生存,唯有按照男耕女织式的社会生产组织方式才能满足人类最基本的物质需求。庄子将人类的这种生产能力称为“常性”“同德”。

       3.生产实践的正反案例:善卷、支离疏与儒生

       庄子正面肯定生产实践的案例涉及两个人:善卷与支离疏。善卷谢绝了舜的江山,理由是:“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让王》)与江山相比,善卷更钟情于通过劳动而自食其力,并收获精神的逍遥自在。《人间世》中的支离疏虽然长相丑陋、身体残疾,却通过给人缝衣浆洗、替人筛糠簸米的劳动生存了下来,甚至还通过劳动养活了除他之外的十口人。

       对于不劳动而四处宣扬仁义的儒生,庄子进行了犀利的批判。在《盗跖》篇,他借盗跖之口斥责“不耕而食,不织而衣”的孔子,认为孔子及其门徒“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悌而侥倖于封侯富贵者”的行为非常低俗,指出儒生以虚妄的孝悌之说迷惑人心,学说成为交换封赏和获取上层地位的媒介和工具。庄子对这种弃本逐末的行为非常反感,认为这种以依附性为特征的做法,只会使其距离建立在独立人格逍遥精神基础上的境界愈来愈远。

       4.生产之道:深其耕而熟耰之,反“机械”

       何为正确的生产之道?深耕熟耰、反“机械”是庄子给出的答案。

       庄子借长梧封人之口强调了自己的立场:“昔予为禾,耕而卤莽之,则其实亦卤莽而报予;芸而灭裂之,其实亦灭裂而报予,予来年变齐,深其耕而熟耰之,其禾蘩以滋,予终年厌飧。”(《则阳》)庄子认为,种植庄稼过程中,态度很重要。不同的投入导致不同的收益。长梧封人以应付的态度种植庄稼时收获很少,但一旦转变态度,以认真细致的态度耕种庄稼时,土地的回报是相当丰厚的,他可以一年到头都不用为食物不足而发愁了。换个角度来看,深耕熟耰顺应了庄稼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可以有效辅助庄稼顺利成长,其收获自然颇丰了。

       庄子虽然重视生产,但他反“机械”的立场是鲜明的,他反对在生产中使用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的所谓代表人类智慧的新的劳动工具与新技术。庄子认为,这是违背了自然之道。胡寄窗也认为,庄子“否定工艺技巧的发展,是因为工艺违反自然,改变了物的本性”[2]217。《天地》篇记述:子贡碰到了一位灌溉菜地的老人,那位老人用传统的方式灌溉,在菜园里整地开畦,打通到井边的通道,抱着水瓮提水灌溉菜地,用力甚多而功效甚少。子贡就给老人推荐了一种叫做“桔槔”的灌溉工具,这种工具用木料加工而成,后面重而前面轻,提水方便,速度飞快,可“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但老人却拒绝了,认为“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庄子以老者之口表明了他在生产领域反对使用技巧与技艺的坚定立场:使用机械违背生产之道,妨害心性修养,是智者所不耻的。

       在《胠箧》篇,庄子反技巧的立场进一步强化,他详尽阐述了机械技巧对于生态资源的破坏:“夫弓、弩、毕、弋、机辟之知多,则鸟乱于上矣;钩饵、罔罟、罾笱之知多,则鱼乱于水矣;削格、罗落、罝罘之知多,则兽乱于泽矣……故天下每每大乱,罪在于好知。”认为新的工具和技巧的确可以大大提高捕猎收益,但却严重恶化了生态环境,以致于鸟兽乱窜,天下大乱,万物失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