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环境审计变迁探讨

作 者:

作者简介:
王芸,李坤,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原文出处:
财会通讯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6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一、政府环境审计的产生——环境财务审计

      政府环境审计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王立彦,2013),最先在发达国家以及国际环保组织中展开。1992年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INTOSAI)成立了环境审计工作组,并陆续发布了一些环境审计指南作为鼓励各国审计机关进行政府环境审计的经验。例如2001年发布的《从环境视角执行审计活动的指南》,在2004年发布的《环境审计与常规审计》等,2004年环境审计工作组(Working Group of Environmental Audit,WGEA)发布的《水环境审计指南》。我国政府环境审计起步研究比较晚,在20世纪80至90年代逐渐引起关注。1998年审计署率先根据审计职能的需求,成立了农业与资源环保审计司,明确了环境审计职能,随着审计业务的发展和需求,审计署在2003年成立了环境审计协调领导小组,至此环境审计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审计工作来进行开展。

      (一)审计目标上强调环保政策的贯彻落实、环保资金的真实公允 关于政府环境审计的目标,我国学者有具体目标和总体目标、直接目标和最终目标之说,但是归纳起来都大同小异。在环境审计发展之初,政府环境审计的第一层审计目标是:保证现有环境保护法规和政策以及标准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保证环保项目的财政拨款和环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保证所获得环境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审计内容上重点关注环保资金的合规性和真实性 我国环境审计的起始阶段,政府环境审计的工作重点主要专注于审计环保资金是否能够专款专用方面,涵盖财政预算内外各项环境保护资金的征集、管理和支出;环境项目检查,如检查项目资金来源与支出的合法性和真实性;环境控制检查,如排污、环保收费的执行情况和对环保的作用等(来明敏,1998)。环境保护主要是由政府承担的社会公益事业,政府投资占相当大比例(王本强,2002),据统计我国环保资金投入从“七五”到“十二五”期间分别为476.42亿元,1306.57亿元,3516.4亿元,8395.1亿元,2万亿元,3.4万亿元,可以看出我国对环境保护污染防治的愈加重视,环境保护资金投入在1999年首次突破当年GDP的1.0%,2004年环保投资占全国GDP的1.4%,环保投资总量不断上升,这与我国政府对资源环境保护的政策制定和调整紧密相连。在十八届五中全会,据环保部规划院测算,按照目前的趋势,政府在“十三五”投入的环保的资金总额有望突破17万亿元,每年的平均投入增加到3万亿元。可见,我国政府已然将环境保护、防治污染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之一,投入巨大,因此如何评价环保资金的分配、管理、使用情况,使其具有合法性和真实性是审计机关重点审计内容。与此同时,我国也积极进行环境审计的试点与实践活动,“十一五”期间安排了26个环境审计(调查)项目,地方审计机关也积极开展环境审计,取得了丰硕的审计成果。例如,在2001年审计署组织的对退耕还林试点工程资金审计中,查出违纪违规问题金额2.4亿元,占审计资金总额的8.3%。

      (三)审计方法上仍以传统审计方法为主 传统审计方法主要是指审计人员通过检查法、观察法、询问法、抽样法、调查问卷法等信息搜集方法搜集审计证据,接着采用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统计抽样、分析性复核等方法对所获得的被审计单位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根据上述方法对审计单位的了解,最终做出真实、有效的审计信息。《从环境视角进行审计活动的指南》里也指出“由于最高审计机关不可能审计所有的相关单位,因此它需要认真地制定一套方法,可以采用的工具包括:实地调查、标准化问卷、统计抽样”。但是由于环境审计相比其他审计类型,有许多不能准确量化的指标,所以此时的审计方法也是沿用财务收支审计的很多审计方法,仍有待改进。

      二、政府环境审计的发展——环境绩效审计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一执政理念也带动了我国政府环境审计的新发展。我国1998年以来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林业生态资金审计调查、46个重点城市排污费审计、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资金审计、退耕还林试点工程资金审计等项目,虽都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可以看出,这时我国的环境审计大多注重对政府环保专项资金的审计监督,而缺乏对环境项目的环境绩效考评。20世纪90年代环境绩效审计在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地较为成熟,而在我国发展相对缓慢。21世纪初,环境绩效审计开始成为我国学者们研究的热点。我国审计署在《2008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明确把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并要求到2012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环境绩效审计。

      环境绩效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为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政府、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被审计单位的环境管理,环境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以及有关环境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的监督、评价和鉴证的综合性工作,提高环境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比之前关于环境财务审计的研究,其重点在财务收支审计,而环境绩效审计着重强调了对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生态遵循中的项目和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评价。环境绩效审计与环境审计理论基础和最终审计目标基本一致,最终都是为了推动资源环境经济的良性循环,建设人类的生态文明,但是在直接审计目标,审计内容和审计方法上,环境绩效审计有所突出。

      (一)审计目标上突出环保资金审计的效益性 环境绩效审计目标体现除了传统环境审计的直接审计目标强调的评价环保活动的政策合规性以及环保资金使用的合规性、真实性外,更加突出了环保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果,节约集约利用自然资源,强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与十七大提出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经济发展方向和目标相辅相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