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苏联形象建构:以1949-1957年为中心的考察

作 者:

作者简介:
陈金龙,华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陈金龙,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共纪念活动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原文出处:
社会科学战线

内容提要:

1949-1957年,毛泽东基于赢得苏联支持、增进民众对苏联经验的认同、彰显社会主义阵营团结的需要,通过出访苏联、组织参观团到苏联学习、谋划实施与苏联有关的纪念活动、出席苏联经济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回应国际社会有关苏联谣言等方式,建构了苏联的革命形象、建设形象、政党形象、领导人形象、国际形象和中苏友好形象。苏联形象建构,对于赢得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和尊重、建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话语与突破苏联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16 年 10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7;A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0246(2016)07-0093-08

       1949-1957年,为协调中苏关系,赢得苏联支持,促进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毛泽东通过出访苏联等方式立体建构了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老大哥”的形象,提升了苏联的国际地位。本文拟就毛泽东建构苏联形象的动因、方式、内涵、作用进行探讨,以展现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协调中苏关系的谋略与智慧。

       一、毛泽东建构苏联形象的动因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之所以注重建构苏联形象,主要基于如下一些考虑:

       1.赢得苏联对中国的支持

       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面临诸多困难,物资、资金、技术、人才短缺,需要苏联给予支持。1949年7月刘少奇访苏期间,就已开始具体援助方案的设计,双方商定组织一个借款条约共同起草委员会,苏共方面米高扬、柯瓦廖夫参加,中共方面刘少奇、高岗、王稼祥参加。①《中苏关于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就是这一磋商的结果。1950年2月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规定了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确立了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毛泽东认为,这是爱国主义的条约,又是国际主义的条约,“使中苏两大国家的友谊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得我们有了一个可靠的同盟国,这样就便利我们放手进行国内的建设工作和共同对付可能的帝国主义侵略,争取世界的和平”②。然而,条约签订以后,斯大林对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极度怀疑、强烈反感,这一点或许别人没有看出来,但毛泽东心里十分清楚。③因此,要赢得苏联对中国的支持,单纯依靠《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规定还不够,必须有其他方面与之配合,建构苏联形象,表达对苏联的推崇,也就成为当时协调中苏关系的必然选择。

       2.增进中国民众对苏联经验的认同

       苏联经过4个五年计划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机构与部门组建、各项制度建构、国家治理方式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选择,基本上是按照苏联做法与苏联经验进行的。中国民众对苏联经验的认知和态度如何,苏联形象在中国民众心目中的记忆怎样,直接关系苏联经验在中国运用的可能性和有效性。为增进中国民众对苏联经验的认同,1950年3月3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东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讲话指出:“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历史,给我们提供了最好的经验,我们可以用他们的经验。”④要采借苏联经验和苏联技术,首先需要建构苏联形象,然后苏联经验、苏联技术的价值才有彰显的空间和借鉴的可能。1953年2月7日,毛泽东在全国政协一届四次会议上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苏联经验的先进性需要苏联形象来支撑和证明。苏共二十大之后,毛泽东仍强调学习苏联经验。1957年10月9日,他在八届三中全会最后一次会议上说:“苏联的建设经验,根本上是好的,苏联的经验比我们的完全。不学习苏联有很大损失,学习苏联有很大利益。”⑤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建构苏联形象是为学习苏联经验做铺垫。

       3.彰显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中国采取了“一边倒”的方针,选择联合苏联,站在国际和平民主阵营一边。建构苏联形象、维护苏联权威是促进社会主义阵营团结的内在需要。1957年11月14日,毛泽东在莫斯科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上,着重谈了“以苏联为首”加强社会主义阵营团结的问题。他说:“我们必须有那么一个国家,有那么一个党,它随时可以召集会议。为首同召集会议差不多是一件事。既然需要一个首,那么,谁为首呢?苏联不为首哪一个为首?”⑥社会主义阵营“以苏联为首”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基础,而要真正做到“以苏联为首”,使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具有感召力,需要提升苏联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建构苏联形象成为必要。

       可见,毛泽东建构苏联形象主要是出于国家利益和社会主义阵营利益考虑,是当时国际国内背景下的一种理性选择。

       二、毛泽东建构苏联形象的方式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通过出访苏联、组织参观团到苏联学习、谋划实施与苏联有关的纪念活动、出席苏联经济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回应国际社会有关苏联谣言等方式,以求建构立体的苏联形象。

       1.出访苏联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对苏联进行了第一次访问。毛泽东首次跨越国门选择苏联,表明苏联对中国的重要性和他对苏联的重视,对苏联形象建构具有指向意义。1957年5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访华时,邀请毛泽东在适当的时候访问苏联,毛泽东高兴地接受了邀请。11月2日,毛泽东率团前往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典礼,随后出席由苏联最高苏维埃联盟院和民族院联合举行的庆祝大会,再次表明毛泽东对苏联的重视。在出席莫斯科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时,毛泽东提出:“苏联是个什么国家?它是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个消灭了阶级的国家。它由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变成一个世界上先进的国家。”⑦毛泽东两次出访苏联,并结合观感在社会主义国家代表面前对苏联做出了整体评价,以实际行动表明对苏联的推崇。

       2.组织参观团到苏联学习

       为实地观察和学习苏联经验,获得苏联形象的“现场感”,新中国成立后组织各种参观团赴苏联访问。1949年7月25日,毛泽东复电在苏联访问的中共代表团刘少奇、高岗、王稼祥,同意派遣各种参观团到苏联去参观和学习各项经验。⑧随后,各地方或部门着手组织访问团赴苏联参观学习。1950年1月23日,王震、徐立清向毛泽东递交报告称:新疆现在业已获得和平事业的顺利推进。王震提出要在4月初率15个干部到阿拉木图和塔什干参观1个月,学习联共在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等民族工作中的经验以及这些区域的农牧业生产建设。毛泽东决定将这个报告转送斯大林,并在报告上批注:“王震同志是新疆党政军的总负责人,是一个忠实的和有才能的同志。”⑨因此,毛泽东是新疆团赴苏参观学习的推动者。1950年7月,中央组织45人的宣传工作参观团赴苏,并预定在苏联学习和参观3个月。毛泽东对此做出批示:“以后派这类参观或考察团,以人数少而精(五人左右真能思考问题者)、研究问题少而专更为有益,并带好的翻译员。”⑩他十分关注参观学习的实际效果,对参观或考察团的规模控制、问题选择提出了明确要求。与此同时,积极推动留学生、年轻干部赴苏学习。1950年8月1日,毛泽东就致电斯大林:“为培养中国工业干部、满足中国经济建设的需要,我们拟送375名留学生赴苏学习和88名年轻干部直接去苏联工厂实习二年。若您同意此事,请予复电。”(11)8月5日,斯大林复电同意。组织参观团到苏联参观学习,派遣留学生和年轻干部到苏联系统学习,实际上表达了对苏联的推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