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三抗战期间上海汽车动员机制问题探微

作 者:

作者简介:
李云波,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上海 200234

原文出处:
史林

内容提要:

汽车的出现对城市近代转型、社会经济变迁以及战争进程的影响巨大。八一三抗战前,国民政府、上海市公用局预先对上海的汽车运输资源进行战争动员,储备、训练汽车人员,征用、编组汽车队,形成了一套战时汽车动员机制。囿于汽车数量与经费资源的严重不足,加以租界特殊的政治地理格局,该动员机制于战争爆发后很快崩溃。尽管如此,对该动员机制进行研究,对深入了解全面抗战爆发初期国民政府的战争政策及重新审视八一三抗战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期刊代号:K4
分类名称:中国现代史
复印期号:2016 年 10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K265.5;K2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73(2016)02-0021-10

       近代以降,西方科技及其产品的传入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变迁。1886年1月29日,德国人卡尔·本茨(Karl Benz)取得世界上第一项汽车制造专利,汽车诞生。①汽车的产生不仅改变着人们的认知、行为,推动着城市交通格局的转变与社会的转型,亦对社会旧秩序形成有力冲击,促使区域经济迅速融入全球领域。②与此同时,汽车在战争过程中亦发挥了重要作用。③为了在战争中取得更大的主动权,各国政府纷纷对汽车进行预前统制,④形成一套汽车动员机制。

       上海是近代中国拥有、使用汽车最多的城市。⑤1902年左右,汽车第一次传入中国并获得首例在租界内拥有行驶权利的机动车执照,⑥次年上海即有汽车5辆,1905年增至31辆,⑦1911年已有数百辆。⑧截至1925年,中国各地共拥有各类汽车9638辆(轿车8508辆、卡车和公共汽车1130辆),其中上海拥有4083辆(轿车3426辆、卡车和公共汽车657辆),占全国拥有量的42.36%。⑨1936年上海的汽车数量达到最高峰。⑩是年4月,全国各省市(不包含西藏)共有各类汽车44802辆,上海为16686辆,占总数的37%,(11)租界拥有其中的16184辆,(12)重要汽车品牌有“福特”“奥斯汀”“马立斯”“雪佛兰”“别克”“道琪”等。(13)尽管如此,中国人均汽车拥有量仍远远落后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1937年,美国平均每5人拥有一辆汽车,加、法、英、德等国,平均不到100人一辆,(14)而日本汽车总量也于1935年达到13万辆。(15)相比之下,中国至1937年时仅有汽车47500辆,平均每万人一辆。(16)

       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汽车不仅是人们日常出行的重要方式,同时亦是国防建设、战争准备的重要内容,对于保障战时军队机动、物资供应以及实施灵活高效作战具有重要作用。(17)然而,汽车在战争中所发挥的效用,必须通过一定的动员机制才能实现。所谓动员,最初主要是指“战争动员”,即“把国家的武装力量由和平状态转入战时状态,以及把所有的经济部门(工业、农业、运输业等)转入供应战争需要的工作”。(18)其后,这一概念逐渐延伸到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领域。

       汽车动员是交通运输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为满足战争或应付安全危机的需要,统一组织和调用汽车运输资源应用于亟需领域所采取的措施和进行的活动。(19)汽车动员机制则是汽车动员系统中有机结合着的各个要素和环节的组成方式和运作机理,通过对各要素的组织、协调、制约、规训等,旨在构建合理、有效的动员模式,谋求政府与社会力量的最大限度整合,从而确保已有汽车运输潜力向战时运输实力的转化。汽车动员机制分战时和平时两种状态,本文所述专指八一三期间国民政府在上海的汽车动员机制。

       汽车动员机制主要包含动员需求提出主体、动员执行主体、动员受体及政策法规保障等重要因素。1936年春起,国民政府对上海的汽车资源进行统制,为支援抗战作出了贡献。此一时期国民政府的汽车动员机制是由国家主导的、自上而下的秘密动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文简称“军委会”)负责分析战争形势(战争的范围、规模等)、拟定动员政策(动员的级别、范围、力度和程序以及相关规章的出台等)等,并提供具体的汽车动员训练组织大纲;全国经济委员会(下文简称“经委会”)交通部门负责对上海市的交通运输现状进行汇总分析,就汽车动员的总体规划(汽车动员的规模、种类、数量、补偿等方针政策)提出专业参考,二者是汽车动员机制的提出主体和决策启动者,也是汽车动员体系的中枢;上海市公用局是国民政府汽车动员机制的具体执行者,担负着对辖区内汽车运输资源的统筹协调任务。在政策、计划的制定实施过程中,以上三方并不是孤立、单向的,中央须充分参考地方汽车所有者的汽车容量,而后者则根据自身实际的承受力适时向中央提出调整;上海市政府则依托中央、地方民众的需求,结合自身的执行能力居中协调,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综合动员机制和工作网络。

       汽车动员必须通过一定的实施手段实现。总体来说,八一三期间国民政府的汽车动员机制是通过行政强制的手段来实现的,为此相继出台一系列法规、条例。这种方式在当时临战状态下是有必要和有效的,因为“由一个法定的权力中心执掌危机状态下的统一指挥是不必赘述的题中自有之义”。(20)

       国民政府的汽车动员主要分为对汽车人员的培训、组织、分配及对车辆的考验、征调及编队使用等。为保证汽车动员机制发挥其应有效力,国民政府对上海汽车业进行精神动员,建立物质补偿机制。八一三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对汽车动员可分为战前预备培养、临战预警动员、战时动员实施及应急补充等三个阶段。通过对这三个阶段的历史考察,可窥探八一三期间国民政府关于汽车动员机制的建立、强化及崩溃过程,同时亦为重新认识八一三战争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

       一 国民政府汽车动员机制的初步建立

       国民革命军北伐前,中国并无关于汽车运输的战前动员。定都南京后,国民政府始设临时召集、无正式编制的汽车队。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十九路军曾得到沪太长途汽车公司、祥生出租汽车公司、上海市运货汽车业同业公会等的支持,汽车在战争中的作用初步彰显。(21)八一三抗战是全面抗战开始后中国正面战场22次会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役之一,双方投入近百万兵力展开为时110天的战斗,(22)国民政府的汽车动员机制在该次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