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国别史的西方美学史研究

作 者:
章辉 

作者简介:

原文出处:
文艺报

内容提要:

08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16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中国的西方美学史研究,从第一代学者朱光潜、汝信、宗白华、缪朗山等人开启山林,筚路蓝缕,已经走过近一个世纪的历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界出版的20世纪西方美学史的著作,达近30种之多,一辈又一辈学人的辛勤耕耘,推动了中国美学和文艺学的大步发展,所获成就应被高度肯定,值得后辈学者敬仰和传承。但是。笔者在欧美大学图书馆发现,西方学者所撰的西方美学史著作仅数种,中国已经全部翻译过来,即塔塔科维奇、鲍桑葵、吉尔伯特和库恩、比尔兹利等人的著作。那么,对西方美学的了解远不及西人的中国学人,为什么能够出版数倍于西方学者的西方美学史著作呢?这只能解释为一种文化现象,即在中国现代学科建制之初,中国学者特别具有历史意识,加上马克思的所有社会科学都是历史学的理论在中国的影响,中国学界惯于以历史宏观视野建构学科的发展史。但对比西方美学史料,从学术的角度看,不难发现中国各种西方美学史著作的缺陷,一是因为涉及的时间、空间和文化地域的广大,导致所写美学史大而笼统,不能细化。难以深入。二是资料收集有限。中国学界大多数西方美学史著作的撰写,并非建立在充分的西方各个民族国家的原始语言文献的资料基础之上,依赖的主要是二手资料,特别是西方古代美学,史料推进不大,仍然延续朱光潜等老一辈学者的视域。这就导致了第三个局限,即中国的西方美学史书写,往往是中国语境中的西学,是从中国对西方的看,而非西学语境中的西方美学,大多缺乏效果史的研究,即不是在翔实占有原始材料的基础上,系统清理西方美学的发展演变史。作为中国学人,基于中国美学学科建设,从中国语境看西方是有合理性的,但问题在于,中国学界的这种看有巨大的局限。中国学界惯常的做法是文本解读,即是讲述西方美学经典文本的观点和思想,没有分析这些观点和思想在西方美学史上的演变、争论和发展,结果就是,中国学界在对之作出评论的时候,西方学界也许早就有更为深入更为独到的评论了。四是,基于资料收集的有限,中国学界对西方美学发展的历史和特征的总结是偏颇的,比如对20世纪西方美学,学界有语言论转向、文化转向、存在论转向、后现代转向、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交织对立等总结,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因为资料的不充分,每个人获得的资料又有差异,导致每个人的总结都不同,建立在不完善的史料基础上的归纳总结就是有问题的。五,如果说美学是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的西方美学史撰写就忽视了西方文化内部的差异,即西方各个民族国家文化之间的差异。众所周知,在中国的外国文学研究中,没有西方这一概念,有的只是英美文学、德国文学、意大利文学、斯拉夫文学、俄罗斯文学等。西方包罗诸多国别和文化,是研究对象还未精确和细化,研究活动处于草创阶段所用的概念,它忽视了德国美学、法国美学、英国美学的文化特质。六,前人影响后人乃至钳制后人的现象严重。比如在中国学界,英国经验主义美学这一概念指的是英国18世纪美学。笔者在英国图书馆看到,关于这一段美学,英国学界极少以经验主义命名之,而且英国18世纪美学家远远超过中国学界所知的休谟、柏克、哈奇生等数位,原因何在?笔者发现,中国学界的这一问题受到朱光潜先生的影响,朱先生又受到中国的西方哲学研究的影响,因为西方哲学界把当时的英国哲学命名为经验主义哲学,以与大陆理性主义哲学对照,最后走向德国古典哲学融合的高峰,经验主义美学是为了这一逻辑和历史的构造而获得命名的。但朱先生这种命名给中国美学界的影响是,中国对英国18世纪美学的了解,只能是管窥,大量的非经验主义的美学史料不得而知。

       笔者认为,中国的西方美学史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应走入国别史研究,即不再笼统地说西方美学,而是具体研究英国美学史、美国美学史、德国美学史、意大利美学史、俄罗斯美学史、法国美学史等。在深入研究了西方主要国家的美学史的基础上,我们再来谈西方美学的整体。在具体研究中,我们应该研究“西学语境中的西方美学”,即是在西方学界的语境中清理西方美学的问题,这就要在翔实资料的基础上,关注问题的流变发展史。今天,这种研究视野既有学理的必要,也有实现的可能,主要是得益于改革开放和国家实力的强大,中西学界交流的机会增多,图书资料的收集更为便捷。笔者在英国留学期、间,收集了翔实的文献资料,研习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英国美学,撰写了《英国当代美学史》。之所以选取这一段历史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是中国学界对英国20世纪前半期的美学已有了解,比如科林伍德、鲍桑葵、弗莱、克莱夫·贝尔、摩尔等人的美学思想,在中国出版的《西方美学史》著作中已有论述,而对此后英国美学的发展基本没有涉及。其次,二战以后,英国美学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无论美学原理、艺术哲学还是对自然的美学思考都呈现出一种新景观。此前的英国美学还只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和部门,附属色彩浓厚,仅有为数不多的哲学家对美学问题发表看法,而此后的英国美学更为自觉,特别是分析美学的兴起对英国美学独特品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书写英国当代美学史呢?即是说,如何选取和编排大量的历史材料呢?撰写西方美学史,首先涉及体例问题。当前中国学界的美学史书写模式大体可分为三种,一是以人物为纲。这是目前各种美学史撰写的惯常做法,这种做法的依据是,从历史的积淀看,杰出美学家的思想经过时间沉积,闪耀出新的光芒,他们的创造性标志了一个时代,叙说他们的思想足以完成一部美学史。二是以时间为段,叙述某个时间节点的美学状况。比如在撰写20世纪中国美学史的时候,把时间段分为1949年、1979年和1989年等。这样划分的依据是,政治变革深刻地影响了学术的主题、面貌和主旨,这种写作方法容易看出20世纪中国美学发展的质性变化,具有历史感和发展意识。三是以问题为焦点。比如在20世纪中国美学史的写作中,以中国古代美学的现代化、西方美学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传播和发展、美学基本理论的变迁、心理学美学的研究等主题编排讲述史料。这种写作的好处是,美学学术思想本身就是由问题所组成的,这些问题处于不断的争论发展之中,以问题为焦点,可以见出每一思想主题的动态历史。这些写法,各有千秋,但写法本身应该契合史料,契合所写对象的历史发展,即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方法与对象的一致。笔者最初设计的英国美学史撰写体例,是以时间为段,但在写作过程中发现,当代英国政治稳定,并没有发生政治深刻影响学术的状况,而且自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是英国学界自称的分析传统的美学为主导,学术主题并没有出现大的分裂和分化,因此最后决定采取人物和问题相结合的写作模式。在撰写人物的美学思想时,注意把人物放置在问题史语境中,比如西伯利的美学概念的影响史、学界对沃尔海姆思想的评论和发展、卡瑞的纪录片观点所引起的论争、斯科鲁顿音乐美学思想的效果史等,分析这些美学家的思想观点所产生的学术影响。以问题为焦点的学理依据,一是英国当代美学的成就表现在所提出的新的问题上,以问题为焦点可较为客观地呈现这一时期的美学理论面貌。二是,英国当代美学家在讨论美学问题时,所提出的观点纷纭,歧义丛生,以问题为中心,可展示美学理论的复杂和思维的多面,对于中国学界具有启发意义。三是,除了重点研究的美学家外,英国还有一些美学家,他们对英国当代美学的贡献表现在参与问题讨论时提出的观点和概念,以问题为中心可立体地呈现英国当代美学的全貌。美学家研究是以人物为纲研究美学家的个体创造性;美学问题研究是按照英国当代美学史的发展状况,选取讨论的核心问题,结合艺术史发展,呈现当代英国学界关于这些问题的不同观点的来龙去脉,即是看这些问题的效果史、影响史。由于篇幅有限,选取的美学家只能是具有代表性的,而著名美学家约翰·霍普金斯、阿列克谢·尼尔、贝尔斯·高特等人暂时放弃,留待以后继续研究;美学问题的选择则是由英国美学家所引起或英国美学家论述较多而在当代英语学界影响巨大的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