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身体美学

作 者:

作者简介:
方英敏,贵州大学 人文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方英敏(1979- ),男,湖南岳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美学、身体美学。

原文出处: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内容提要:

在美学史上,学界对“什么是身体美学”的理解历史地有三种代表性定义,即人体美学、消费文化中的美体之学和培养、改良身体意识的身体感性学(somaesthetics),在类型上前二者属于身体作为审美对象和感性活动的外观美学,后者属于身体作为审美主体的体验美学。但是,科学合理的身体美学定义需要综合,它要把身体的外观美学与体验美学这两种异质性的定义兼容起来,才能对现实的身体审美实践具有更为有效、广泛的理论概括能力。把身体美学界定为以身体美的塑造、欣赏和展现为中心的审美实践不失为一个科学合理的可行定义。从身体美学与美学理论的整体关联看,身体美可以从人类审美对象形态的家族中独立出来,与自然美、社会关和艺术美一起并置为美的四大领域。补写身体美研究这一薄弱环节,将有助于健全美学的知识体系。


期刊代号:B7
分类名称:美学
复印期号:2016 年 10 期

字号:

       中图分类号:B8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099(2016)01-0016-10

       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shb.2016.01.003

       自1999年理查德·舒斯特曼在美国《美学与艺术批评》杂志上发表论文《身体美学:一个学科提议》,尝试性地提议从学科角度重构身体美学的设想以来,学界受此启发,再次兴起了对人的身体进行美学考察的热情。十余年来,学界就身体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中西身体美学思想资源的整理与研究、消费文化与身体美学等议题展开了有益探讨,并取得了丰富成果。在这些博学而纷繁的讨论中,关于“什么是身体美学”的界定始终贯穿其中,虽然至今仍无共识。学界普遍感到,厘定一个关于身体美学的确当定义,对于身体美学研究乃至建构身体美学学科的愿景当是前提性的基础工作。本文旨在就目前学界有关身体美学的代表性定义作一批判与发展性的论述,以期为定义身体美学提供一种新的参考答案。

       尽管新世纪以来悄然兴起的身体美学研究热直接受到舒斯特曼身体美学话语的兴发,但历史地考察,学界对身体美学的理解并未定于舒氏话语一尊,至少呈现出三种代表性的身体美学定义。它们可以共享“身体美学”的大概念,只是各自内在的内涵有所偏举。

       首先是人体美学。在人体美学中,人的身体主要指人的裸体,在此身体美与裸体美是同义的。人体美学研究的历史成果有我国20世纪90年代前后的人体美学研究热,代表性的成果有陈醉《裸体艺术论》(1987)、翟墨《当代人体艺术探索》(1988)、高小康与张节末《人体美学》(1990)、王德胜《形体美的发现——中西形体审美意识比较》(1993)等著作。这股人体美学研究热是当时我国流涌的人体艺术风潮的理论回应。

       身体美学与人体美学是什么关系?简单说,人体美学内在于身体美学,因为人的“身体”不仅指人的裸体。就身体美学包含着人体美学来说,今天的学者,特别是对中国学者来说,谈论身体美学不能算是全新的话题,而是属于在新的语境下“再次”“又一次”的重弹旧话题。因此,目前讨论身体美学若遗忘历史地存在的人体美学研究成果,这既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不符合身体美学与人体美学的关系逻辑。尤其是人体美学研究也还存在探讨空间,时至今日,学界间或还有人体美学研究成果推出,如陈醉《人体模特史话》(2010)、邱正伦等《身体的镜像——中西人体艺术价值踪迹》(2013)、胡敏《中西人体美学导论》(2010)等等,仍对人体美学欲说还休,言犹未尽。

       其次是消费文化中的美体之学。这是目前中西学者关于身体美学定义的主流之见。从西方学界看,美洲和欧陆学院派的多数学者,如费瑟斯通、鲍德里亚、布迪厄、布莱恩·特纳、克里斯·西林、约翰·奥尼尔等都把所谓身体美学理解为当代大众在消费文化的诱导、教唆下采用从物质到技术的一切手段形塑身体外观的审美实践。鲍德里亚有一段经典的话:“身体是最美的消费品”,“在消费的全套装备中,有一种比其他一切都更美丽、更珍贵、更光彩夺目的物品——它比负载了全部内涵的汽车还要负载了更沉重的内涵。这便是身体。在经历了一千年的清教传统之后,对它作为身体和性解放符号的‘重新发现’,它(特别是女性身体)在广告、时尚、大众文化中的完全出场——人们给它套上的卫生保健学、营养学、医疗学的光环,时时萦绕心头的对青春、美貌、阳刚/阴柔之气的追求,以及附带的护理、饮食制度、健身实践和包裹着它的快感神话——今天的一切都证明身体变成了救赎物品。”[1]从中国学界看,以陶东风、廖述务为代表的多数学者也忠实地继承了如上美洲和欧陆学院派学者在消费文化中理解身体美学的做法和观点,并以之为理论后援和结合当代中国大众的身体审美实践作了归纳转述式研究。廖述务的《身体美学与消费语境》一书就是这一研究的综合性成果,它较为全面地梳理了当代中国消费社会中,大众从美容美体到人造美女、从服饰到饮食、从瘦身到健身、从时尚到广告乃至于暴力、色情舞等炫目的身体审美实践形式。

       身体美学显然并非在当代消费社会中才有的现象,但确实是当代消费社会把它凸显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主题,如陶东风所得出的判断:“消费社会中的文化是身体文化,消费文化中的经济是身体经济,而消费社会中的美学是身体美学。”[2]一般认为,身体美学在当代的凸显与人类社会由传统而现代、由生产社会而消费社会的转型密切相关。在这一过程中,人的身体形象越来越僭越于人的出身门第、才能德性、政治立场、宗教信仰、职业特征等之上而成为自我意识与自我认同的核心。具体来说:一是进入现代化时期以来,当传统社会用以维系生存确定性的宗教与伦理秩序丧失后,人的身体适时充当了重建生存确定性的替代物,即:我也许什么都没有了,但至少还拥有身体;二是消费社会所宣扬的欲望、快感、享受的价值观念冲击着生产社会的节欲、克制、忍让、保守的清教品格,身体的羞耻感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逐渐消失,人们展示、表现乃至裸露身体少了心理障碍和负担;三是消费社会中的身体是一种可以兑换其他利益的“资本”,良好的身体形象可以增加个体在职业、婚恋市场中的竞争力;四是现代的物质与技术(如美容整容技术、图像生成技术等)为人们的爱美追求提供了保障。在此背景下,身体的审美化,具体地即对身体外观的视觉效果、观赏价值的突出、强调成为了当代社会文化思潮,对身体形象的关注俨然成为一种新的时代“意识形态”。与此相应地,以化妆美容、健身养生等方式形塑身体的所谓“身体工业”(Body industry)、“美丽工业”(Beauty industry)也成为了国民经济的重要一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