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潘佐夫的《毛泽东传》

作 者:

作者简介:
杨奎松,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上海,200241

原文出处:
近代史研究

内容提要:

潘佐夫的《毛泽东传》在诸多毛泽东传记中有其自身的特点,反映了毛泽东生平思想研究在资料发掘尤其是俄国档案利用方面所取得的进展。但潘书的不足和缺点也十分明显,除了对俄国档案的发掘利用还有较大局限外,最突出的一点是史料运用、解读过程中的误植、误读,史实叙述中明显不准确处过多。这不可避免地影响作者一些说法或观点的立论基础,进而影响其相关论说的可信度。


期刊代号:A2
分类名称:毛泽东思想
复印期号:2016 年 05 期

字号:

       在展开讨论之前,不能不先做一点说明。潘佐夫的《毛泽东传》自2007年首版后,迄今已有了四五个版本,即2007年作者独立出版的俄文版为一卷本,书名为《毛泽东传》;2009年扩展为两卷,书名改为《毛泽东的故事》,两卷各有一个副标题;2012年与美国学者梁思文(Steven I.Levine)合作出版英文版,书名改为《毛泽东:真实的故事》;2015年又分别在台湾地区和大陆出版了繁体中文版和简体中文版。只是繁体中文本是从2012年英文版翻译过来的,简体中文本“是以作者在2009年进一步修改后的俄文本为准”的一个未发表的英文本翻译的。①对照繁、简本,可了解作者独立撰写出版的俄文本与作者和梁思文合作出版的英文本叙事内容大体相同,章数都是36章,但书名不同,一级目录不同,全书总字数、引文量及注释量,前者远多于后者。简体本没有收入英文版的“绪论”,大大压缩了“尾声”(改为“后记”),还删除了一些重要的叙事,正文总字数比繁体本仍多出十五六万字(汉字)。另外,即使没有直接阅读过该书的俄文版,只要读过英文版的前言和尾声,对照简体本的序言和后记,读者也不难发现,俄文版与英文版在对传主的认知与评价上也有差别。这一差别的形成,很可能与英文版的合作者梁思文的参与以及西方读者的阅读需要有关。由于存在着上述明显的不同,我也就很难笼统地评论这本书,只能把对此书的讨论限制在大陆发行的简体本《毛泽东传》的范围内。当然,已经出版的英、俄本也好,繁、简本也好,它们的主要叙事和一些重要判断还是基本一致的,故在读不懂俄文本的情况下,涉及一些具体的译文、概念和表述的问题不易弄清时,我也会对照一下经过作者认可的英文版的文字,来求证问题所在。

       一、利用俄档重写毛泽东传的重要性

       一本人物传记写得好或不好,可以选取的评价角度很多。历史人物的传记如何写才算好,至少近代以来就有多种流派的尝试与争论,至今也是众口难调,纷说不一。从事历史研究的学人的评判标准相对比较简单,因为离不开学术标准。但即使从学术的角度来要求,也还是可以有高低两个标准:低标准是和前人的学术传记相比,高标准是和前人的学术研究相比。

       不论人们对历史人物传记的写法存在着多少种不同的意见,相信今人绝大多数都会同意,一部好的传记的基础是真实。历史真实之不易重建,史料的缺失又最为关键。莎士比亚也好,屈原也好,后人之所以很难写出大家都公认的真实可靠的传记作品来,就是因为他们当年留下来的能够成为可靠史料的资料实在太少了。有关毛泽东的传记所以层出不穷,除了距今较近,感兴趣的读者多以外,一个重要原因也恰恰在于有关他的生平思想的文献史料留下来的很多,并且一直还在不断地被发现着。

       保存毛泽东生平思想史料最多的地方,自然是中国大陆。这也是为什么迄今为止最具权威性的毛泽东传记性著述,还是要算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集体编撰的《毛泽东传》(也包括《毛泽东年谱》)。这里所说的权威,指的是编撰者掌握、披露的史料、史实的完整可靠的比率而言。毕竟,有关毛泽东生平思想的各种史料,包括文献、回忆,以及其他各种声像、实物资料,唯有中国的中共中央档案馆保存最为充分;在中国又唯有中央文献研究室的相关研究人员才有条件接触并利用到这些资料。纵使作为官方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其资料的取舍有很强的倾向性,但当今几乎所有其他撰写毛泽东生平思想史问题的作者,包括潘佐夫在内,仍旧不能不从中大量地转引史料或转述史实。

       但是,中国大陆保存的有关毛泽东生平思想的档案史料,尤其是与毛泽东生平思想关系密切的党的历史文献,还是存在不少缺失。这当然和革命战争年代的意外散失与主动销毁有关。好在中共自成立之日起就是前联共(布)领导下的共产国际下级支部之一,双方这种关系持续了20年之久,中共不仅有大批人员曾在苏联留学和工作,留下大量史料,而且中共中央还曾持续地将国内难以保存的众多档案文献送交莫斯科做备忘和保存。即使共产国际解散,中共与莫斯科的关系发生了重要改变,双方电讯及人员往来依旧非常密切,斯大林及联共(布)中央很长时间仍在中共中央派驻有代表,毛泽东及中共中央也还是一度定期向莫斯科汇报情况,更不必说新中国成立后双方高层间的频繁互访了。故直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两党两国关系完全破裂,莫斯科都保存有大量涉及双方关系,包括中共历史情况的档案文献。已知在今天俄国众多国家级档案馆中,像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国家档案馆、外交政策档案馆、军事历史档案馆、安全部档案馆,以及社会和政治历史档案馆等,都保存有很大数量的涉及中共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的档案史料。仅俄罗斯国家社会和政治历史档案馆一个馆所藏数千卷档案中,约半数都是共产国际档案和中共历史档案。其中有关毛泽东个人的特别档,据称就有15个卷宗。由于这些资料长期不对外开放,包括20世纪90年代部分开放后限制亦多,故直到潘佐夫的《毛泽东传》出版前,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部毛泽东传记曾经系统地利用到俄国哪怕是一个档案馆的这类档案资料。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的《毛泽东传》,分1949年前和1949年后,先后出版于1993年和2003年。1993年出版的上半部完全没有用到俄国档案,2003年出版的下半部虽然有条件利用到俄国档案,但编撰者也只是在实在不能不用的时候,才间接转引了3条。②因为这种情况,自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俄档部分开放以来,外国学者利用俄国档案来做毛泽东传,便成了一件炙手可热的事情。2005年,英国作家张戎夫妇出版的《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所强调的一个主要卖点,就是利用到“俄罗斯大批新解密的档案”。③但因作者并非历史学者,辨识真伪能力不足,再加上自身主观色彩过于强烈,因此其书在发掘利用俄档方面并没有做出多少贡献。这也是为什么两年后潘佐夫推出俄文本《毛泽东传》时仍会公开声称: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抑或在俄国,由于俄国档案大部分至今仍未解密,部分近几年才解密,因此,包括张戎夫妇的新作在内,过去关于毛泽东生平思想的“所有说法都离真相很远”。他宣称,他的这本书的最大价值,“就是依据这些独特的档案资料而写成的”。(中文序,第4页④)显然,潘书也正是因此获得了中外大批读者的期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