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改革与创新(笔谈)

作 者:

作者简介:
潘洪建,扬州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文出处:
教育研究

内容提要:

03


期刊代号:G1
分类名称:教育学
复印期号:2016 年 10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互联网是一种技术与平台,更是一种场域与精神。“互联网+教育管理”将互联网作为集聚教育资源的重要平台,可最大限度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变革教育行政管理与学校教育管理模式,实现教育管理的国际化、信息化、智能化。

       一、创新管理理念,转变教育管理职能

       “互联网+”具有开放分享、跨界融合、多重连接的特点,为教育管理职能转变提供了新的手段与技术。教育行政部门优化教育行政管理,需要打造教育信息服务平台,运用“互联网+”生态下的创新成果和思维方式,建立全国教育信息公共服务平台,解决行业与区域、条与块分割的问题,全方位地开展信息的搜集、处理、编辑、发布工作,建立纵横贯通的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和信息交流通道,真正实现从管理到治理、从约束到引导的转变,全面提高教育治理水平与服务质量。

       二、创新组织结构,推进教育管理民主化与科学化

       管理结构的创新主要体现为管理重心下移,扁平化、网络化横向分布式结构能降低教育管理的边际成本,促进教育管理的民主化。管理层与职员之间直接沟通,信息流通更加顺畅、上下对接、及时互动。在无边界组织、跨界整合以及大数据的发展趋势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充分运用网络、微信、微博、公众微信、QQ群等手段,将有关议题、计划、规划、章程等向社会公众、相关群体发布,鼓励公众参与。科学管理与决策需要丰富、客观的信息,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管理科学化提供了重要支撑。建立与完善国家级、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和专题数据库,能为教育管理与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掌握多方面信息,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处理与分析各类数据,进行科学管理与决策。在学校管理中,可充分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及时便捷地听取广大师生员工的意见,集思广益,实现学校治理民主化、科学化。

       三、创新管理方式,提高教育管理效率

       信息交换与互动更加频繁、便捷,多元主体参与成为常态,加强教育管理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是教育管理的创新方式。“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管理方式开始从“命令—服从式”走向“参与—创造式”,从刚性、静态、被动的管控走向柔性、动态、主动的治理,民主、对话、讨论、协作、创新成为管理的基本方式,建立适应学校特色发展、教师专业成长、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管理模式成为可能与必要。“互联网+”教育管理能有效提高管理效率、提升服务水平,真正实现从控制到服务的转型。教育行政管理与学校内部管理应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兼容性的原则建设管理系统,科学设计系统的结构、模块,整合优化教育资源,实现日常管理的网络化、信息化,提高学校治理的整体水平与工作效率。

       四、创新管理机制,优化教育管理生态

       第一,完善管理制度。在课程管理方面,学校建立网络课程平台,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完善资源平台的功能,实现与国内外著名大学和中小学公开课、精品课程的互联互通。在教学管理方面,制定相应的管理规范,实现课程选择、作业提交、小组讨论、成果展示与学业评价网络化。完善微课、慕课运行制度,实施小而精的课程(SPOC),实现实体课堂与在线教育的有机融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方面,建立网络管理平台,利用APP软件及其相关技术,对学生的活动计划、实施过程与结果实时监控,确保活动的真实开展。

       第二,整合管理与服务功能。建立多功能、一体化的教育管理服务平台,建立教育管理信息搜集、整理、分析、反馈机制,实现数据的“伴随式”搜集、分层次开放与共享。

       第三,提高师生信息素养。强化教育管理人员与广大师生信息意识,不断提高信息技能。第四,建立考核与激励制度。健全的管理制度,良好的管理平台,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多元主体参与和监督共治,有助于营造新的教育管理生态,促进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