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寄流寓”与唐都城工程建筑业研究之一

作 者:
宁欣 

作者简介:
宁欣,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北京 100875)。

原文出处:
中国经济史研究

内容提要:

人口向大城市,主要是都城的流动与集中,是唐宋城市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以都城为代表的大城市在膨胀过程中出现两种趋势:一是大量的流散劳动力涌向生存机会更多的都城等大城市;二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向京城的积聚,皇家、官府、私人的建筑需求也随之膨胀。双向需求促进了以都城长安、洛阳为代表的大都市方兴未艾的建筑业,促进了建筑业市场的培育和成长。本文将从唐朝长安、洛阳因其都城性质所带来的官私建筑业对劳动力的巨大需求出发,探讨在“变征役为雇召之目”趋势下,建筑业所需劳动力的来源及其构成的变化,以期进一步考察京城大量存在的“浮寄流寓”(以流动人口为主)人口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


期刊代号:F7
分类名称:经济史
复印期号:2016 年 05 期

关 键 词:

字号:

      人口向大城市,主要是都城的流动与集中,是唐宋城市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①《通典》云:“今兵革未宁,黎庶凋瘵。数年前,天下簿帐到省百三十余万户。自圣上御极,分命使臣,按比收敛,土户与客户共计得三百余万。比天宝才三分之一,就中浮寄仍五分有二。出租赋者减耗若此,食租赋者岂可仍旧。”②那么,浮寄户主要的流向是什么?据《长安志》载:“长安县所领四万余户,比往年为多,浮寄流寓不可胜计。”③长安城所谓的“浮寄流寓”不可胜计,显然是指那些没有著籍的外来人口,包括相当数量的流动人口。这些人的来源、性质及其去向是什么?这两段史料揭示了一个基本史实,唐中后期,随着均田制的崩溃和两税法的推行,以客户为主的大量浮寄人口溢出户籍,流寓异乡。这些浮寄人口的流向,有相当一部分涌入了可以提供更多生存空间的城市中,主要是以京城长安和洛阳为主的大城市。

      唐代城市发展过程中,有两类行业对人是紧缺而急需的:一是日益增长的商业、手工业、服务业、娱乐业;二是方兴未艾的建筑业。两者亦可视为相辅相成、吸纳浮寄流寓人口的渊薮。关于城市与商业、手工业、服务业、娱乐业的互相促进,很多学者已经论及,但对于第二类需求,尚停留在对官私手工业及官私手工工匠研究领域。建筑业与城市发展关系及其相关问题,还有很多可以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由此引出本文关注的问题:作为京城的长安和洛阳,在城市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具有巨大而持久的公私建造需求。那么,建筑业所需的劳动力来源是什么?如何估测长安建筑市场所需劳动力数量?这些不可或缺的劳动人口最终走向何方?藉此或许可以更深入探讨在古典城市化进程中长安城市社会阶层变动和人口构成及数量的问题,也可以对流动人口与京城人口的关系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清醒的认识。同时也关系到我们进一步探讨城市管理、流动人口、建筑消费市场的容量、建筑业对拉动长安城市社会经济和促进城市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和作用等诸多问题。

      一、京城大型公共建造工程

      唐长安和洛阳的建筑工程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官府修建业;二是民间营修业。官府主持和负责工程政令、修缮、工匠管理等事项的工部、少府、将作,各司其职。④《唐六典》卷7《尚书工部》载:“郎中、员外郎掌经营兴造之众务,凡城池之修浚,土木之缮葺,工匠之程序,咸经度之。……凡兴建修筑,材木、工匠,则下少府、将作,以供其事。”⑤《唐六典》卷22《少府监》载:“少府监之职,掌百工伎巧之政令,总中尚、左尚、右尚、织染、掌冶五署之官属,庀其工徒,谨其缮作,少监为之贰。”⑥《唐六典》卷23《将作监》载:

      将作大匠之职,掌供邦国修建土木工匠之政令,总四署、三监、百工之官属,以供其职事;少匠贰焉。凡西京之大内、大明·兴庆官,东都之大内、上阳宫,其内外郭、台、殿、楼、阁并仗舍等,苑内宫、亭,中书、门下、左·右羽林军、左·右万骑仗、十二闲屋宇等,谓之内作。凡山陵及京·都之太庙、郊社诸坛·庙、京·都诸城门,尚书·殿中·秘书·内侍省、御史台、九寺、三监、十六卫、诸街使、弩坊、温汤、东宫诸司、王府官舍屋宇,诸街、桥、道等,并谓之外作。凡有建造营葺,分功度用,皆以委焉。⑦

      都城内外的官府修建业可分为几类:一是必须营建修缮的城、墙、宫殿、官署、庙、楼、阁、门、坛、仓窖等;二是城市基本建设及设施,如道路、坊墙、官舍、桥梁、沟渠、绿化等;三是长安城内外的水利工程及设施;四是皇家寺观等。虽然皇家营修与官府公共事务工程有所不同,其经费来源也不同,但因都是由官府相关部门主持和征调人力、物力,故可归为一类。由官府主持的各类工程,工程浩繁,用工费,用时长,大大小小工程具有不间断性,且需要大量人力和物力。尤其是都城营建所耗费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非其他工程可比。⑧

      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兴建大兴城,以左仆射高颎为营建新都大监,⑨太子左庶子宇文恺“领营新都副监”,⑩“创制规模”,主持设计工作。(11)第二年三月竣工,之后又陆续有修缮、增高、加固之举。大兴城(唐长安城)外郭城规模“周六十七里”。(12)城垣则累次迭筑,逐渐加高,规模较大的如隋炀帝大业九年(613),动用十余万人在宫城和皇城以外对外郭城进行续修。(13)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十一月,为修京城罗城,“和雇京城百姓四万一千人,版筑三十日而罢,九门各施观”。(14)如每人每天工作量计1工,共计123万工。

      再如隋炀帝大业元年,营建东都洛阳,以杨素为营东京大监,(15)以杨达、宇文恺等为副监。(16)据《大业杂记》载:“一时布兵夫周匝四面,有七十万人。”(17)“九旬而就”。(18)“城周匝两重,延袤三十余里,高四十七尺,六十日成。其内诸殿基及诸墙院又役十余万人。”(19)《隋书》卷24《食货志》的记载为:“始建东都,以尚书令杨素为营作大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20)还有配套工程西苑,规模更大。《大业杂记》载:“元年夏五月,筑西苑,周二百里。其内造十六院,屈曲周遶龙鳞渠。”(21)其他配套工程还未计,主体工程大约用时10个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