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音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总趋势,颇受历史词汇研究者的关注。但是,对汉语词汇复音化过程简单、片面的观察和分析,可能得到跟事实不符的结论。比如,以往某些分析中,一些被论者定为已经实现复音化的古文献,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却感受不到其中复音词的优势,其中的分析显然存在偏差。因此,对复音化的观察和分析,不能简单地统计文献中单音词和复音词数量的比率,还需要有更深入的观察,才能得出真正反映词汇实际情况的科学的结论。 1.复音化的分析层面 词汇内部关系复杂,诸多历史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形成词汇的不同层面。复音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不可能在短期内对整个词汇系统发生影响,而是经历了一个从局部向全面扩展的过程,因此,复音化在词汇内部不同层面中的进程是不一致的。 通常,我们首先注意到的一种文献用词中的复音化情况,是在这种文献所用的词汇成分中,单音词和复音词的数量和比率,这反映了词库成员的面貌。不过,由于每个词的使用率①(复现率)不同,语流中实际出现的单音词和复音词的数量会呈现另一面貌,这是我们在阅读中感受的复音化程度,是复音化在语用层面的表现。二者有时差异很大(参俞理明、谭代龙,2004;田启涛,2013),语用层面的复音化远远迟于词库层面的复音化。 汉语复音化是在一个单音为主的词汇系统中,不断增入复音词的过程,而词汇中复音词的增入,则是通过复音新词大量产生、不断进入以单音为主的词汇中来实现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汉语词汇的复音化,也是复音词对单音词系统不断“稀释”的结果。因此,汉语词汇的复音化,必须先从新词的复音化开始,使复音词在词库中不断地从局部的优势转向整体的优势,即从每个时期新词中的多数发展到整个词汇中的多数。 词汇是语言中变化最快的部分,各个词汇成分活力不同,即在使用中机会不均等。从共时的情况来看,有的词使用率高,有的词使用率低。但词的使用率有一定的偶然性,有时,由于话题或表达者的关系,某些词在某一场合下有很高的使用率,但在其他场合中很少有人使用,因此,词的分布率②可以纠正对简单使用率观察分析的偏颇。存在于个别词之间的这类差别,集中反映到单音词与复音词之间,可以让我们看到二者在活力上的差异,复音化应该是复音词活力不断递增的过程。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其他方面来观察复音化进程,比如词汇基本层、常用层、局域层和边缘层中(俞理明,2008)单音词和复音词的数量消长、词的多义化在单音词和复音词中的不同表现,等等,但这些视角与前三类基本重合,没有必要作重复分析。 2.关于判定成词及词汇新质的具体方法 1)判定成词标准。关于词的判定标准,前修时贤已经提出过许多宝贵的经验可供参考。我们主要从意义的整体性和结构的定型性两方面入手,同时以工具书意见和词语的复现率作为参考指标,来判定是否成词。 2)词汇新质的界定。词汇新质,包括新词和新义。所谓新词是指新生的词汇形式,新义扩大了旧词的指称范围,是在词的旧义基础上产生的新义。 早期天师道文献中的新词是指产生于魏晋时期的词语。除了魏晋时期产生的新词之外,还包括一部分产生于先秦或两汉,在魏晋时期产生义变的词语。根据这些词语词形产生时代的差异,魏晋时期的新义词语可分为两类:产生于先秦,到魏晋产生义变的词语(先秦词语魏晋新义);产生于两汉,到魏晋产生义变的词语(两汉词语魏晋新义)。 3)判定词汇新质的操作方法。利用光盘版《汉语大词典》(3.0版)检索每个词语书证的首见年代(检索内容包括两个方面:词形首见时代及文本中使用义项出现的时代),凡《汉语大词典》书证首见于魏晋及以后的文献的,我们利用《汉籍全文检索系统》(第四版)查证先秦、两汉是否有用例,如果未发现词形,则为新词,若虽有词形而与魏晋用例的意义不同,则认定为新义词语。 3.本文的材料 天师道又名五斗米道、正一道,是汉末张陵在蜀地建立的一个道教支派,其孙张鲁在汉中地区建立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近三十年,后投降曹操北迁中原。出于宗教理论建设和教派内部管理的需要,历代天师道都制作了不少文献。作为民间的宗教文献,它的用语比较通俗,能够比较贴切地反映当时通用的语言面貌。其中早期天师道文献都由不知名的作者所作,篇幅短小,内容涉及天师道的各个方面。本文选择其中时代可靠的十种文献作为考察对象,文本采用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影印明本《正统道藏》,括号内数字表示此版《道藏》的册数/页码,并用a、b、c分别表示当页的栏次。 《太上老君经律·老君百八十戒》3545字,在《道藏》“力”字号(18/218b-221c);《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7191字,在《道藏》“力”字号(18/232a-239b);《女青鬼律》7991字,在《道藏》“力”字号(18/239c-252b);《正一敕坛仪》1573字,在《道藏》“忠”字号(18/295b-297b);《太上正一咒鬼经》3013字,在《道藏》“满”字号(28/367b-370b);《老君变化无极经》2583字,在《道藏》“满”字号(28/371c-374b);《太上三天正法经》3675字,在《道藏》“满”字号(28/406c-410a);《正一法文经章官品》17176字,在《道藏》“物”字号(28/534c-557b);《正一天师告赵升口诀》1596字,在《道藏》“吹”字号(32/593a-594b);《太上老君太素经》506字,在《道藏》“群”字号(34/462c-463a),以上十种文献,计4884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