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边界问题研究  

作 者:

作者简介:
梅荣江,中国人民银行赣州市中心支行

原文出处:
中国内部审计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6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所谓边界,《辞海》中的释义是:“边”指周缘、四侧,“界”指事物的分界;同此,边界指事物的周缘界限。在管理学领域,企业边界(Enterprise Boundary)是一个重要的管理概念,是指企业最优经营效率状态下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的界限。事实上,在现实经济社会活动中,任何事物、经济或社会行为都存在其活动的边界,审计也不例外。审计边界界定的科学与否,关系到审计能否有效地履行职责、能否发挥经济社会“免疫系统”功能、能否有效地服务于组织治理。由此引申,审计边界可理解为审计活动所应涉及领域的界限。

      一、审计边界研究文献概述

      审计边界研究在我国开展并不广泛,研究成果也不多,可以说尚属起步阶段,研究范围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一)国家审计边界研究

      王中信等(2009)提出,国家审计边界构建应遵循理性人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国家审计边界模型,该模型由拓展的审计关系人模型和审计成果函数模型构成,其中拓展的审计关系人包括审计机关、被审计单位、人民和利益相关人等四方关系人;审计成果函数模型假设在现有审计技术水平下,一个审计项目的审计成果与审计成本都是审计人员和审计时间投入、延伸审计的多寡和延伸审计半径的函数,并论述了审计成果与审计延伸比例和延伸审计半径之间的最优关系,以实现最优的审计绩效;由此得出国家审计边界的定义:即理性的国家审计人员在成本效益原则的指导下,在现有法律制度的框架下,为使审计绩效最大化所需和所能触及的被审计单位涉及的利益人外围界限。靳思昌等(2013)认为,国家审计边界界定应遵循适应政府角色的基本定位、适应国家治理从政府的单一治理向多元治理转变、适应国家治理中协调各种利益矛盾的要求等三项原则;提出将国家审计的客体定位于公共产品,其依据是认为公共产品在构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中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该定位有助于实现公共产品高效、公平地满足纳税人的需要,有利于保障国家审计服务于国家治理、履行其公共受托社会责任、有效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章争鸣(2013)从狭义和广义两个角度对国家审计边界进行界定,狭义国家审计边界是宪法及审计法等法律法规赋予审计署的职责范围;广义国家审计边界指国家审计按照法律赋予和相关委托方委托审计范围可以开展审计调查的最大时间、空间及经济活动的范围;并认为国家审计边界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弹性伸缩的,它随着财政资金使用相关方的文明守法程度而变动,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审计的内涵将不断丰富,其边界也将随之不断拓展。

      (二)审计职业怀疑边界研究

      刘明辉等(2007)认为,从审计判断的固有局限看,职业怀疑的水平似乎越高越好;从审计活动的特点看,职业怀疑应当有其适当的边界,并重点分析了审计师所应保持的“合理的职业怀疑”,指出合理的职业怀疑有两条重要标准:一是合理的怀疑应该概然性比较大,可能性程度比较高,能够从整体上推翻管理层声明或已取得的证据或形成的结论;二是合理的怀疑要有证据支持,特别是在怀疑管理层有舞弊行为、违反法律行为时,一定要有证据材料加以证实。

      (三)内部审计机构边界研究

      宋兆晴(2011)将内部审计机构作为一个“企业”进行研究,依据罗纳德·科斯(Ronald H.Coase)在《企业的性质》中提出的研究企业边界四个核心问题:一是企业为什么出现(企业的第一个边界);二是企业的边界为什么会扩大(企业的规模为什么扩大);三是企业边界的扩大为什么会停止(企业的第二个边界);四是企业边界的稳定性如何。运用交易成本理论研究内部审计机构的边界,认为内部审计组织成本不变,如果市场交易成本变化将影响内部审计机构的边界;如果市场交易成本不变,内部审计组织成本的变化将影响内部审计机构的边界。但是,内部审计机构类似于一个“企业”,又不同于企业,它要受限于所属企业管理者的意愿及能力的影响。

      以上对审计边界相关问题的研究,虽然涉及内部审计边界问题不多,但却为内部审计边界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二、审计边界研究的意义

      (一)有利于明晰审计目标任务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审计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审计的目标越来越宽泛,任务越来越重,明确审计边界界定,有利于从理论上指导审计机构确立正确的工作方向和明晰的工作目标,安排合理适度的审计工作任务,以达到审计资源运用的最大化,实现审计绩效的最优化。

      (二)有利于优化审计资源配置

      相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对审计的现实需求,不论是国家审计(政府审计)、社会审计,还是内部审计,其资源都是有限度的,甚至可以说是稀缺的。明确审计边界界定,有利于将有限的审计资源投入到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促进审计主体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三)有利于完善审计人才配备

      现代审计的发展和审计职能的变化使审计领域不断拓展,审计范围不断扩大,同时,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审计对专业化的专家型人才需求强烈,明确审计边界界定,有利于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储备和确定审计专家型人才配置的学科范围,也有助于审计队伍的人才培养和审计业务骨干的成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