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审计人员语言能力的提升路径

作 者:
李倩 

作者简介:
李倩,南阳师范学院

原文出处:
决策探索

内容提要:

02


期刊代号:V3
分类名称:审计文摘
复印期号:2016 年 09 期

关 键 词:

字号:

      审计语言作为审计实践和审计沟通的工具,除了具有语言的一般功能外,还因其准确性和严谨性,在审计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无论是在审计工作之前还是在审计工作之中,审计语言的正确运用对提升审计效率和效果都会产生直接作用。在这一过程中,审计语言中的术语界定要保持一致性,要注意审计语言的使用范围和独特功能的运用,最大限度地体现审计思维和审计目的。经验表明,审计工作中讲究良好的语言艺术,能够拉近审计和被审计人员的距离,有利于审计工作的开展。审计人员要加强语言运用的技巧,切忌虚假和浮夸,不能进行主观臆断;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对审计语言进行灵活运用。

      一、审计语言的概念与分类

      (一)审计语言的概念

      审计语言贯穿在审计准则制定的全过程中,在审计研究与审计实务中以符号表意系统的形式存在。审计语言可以被看做是世界各国语言在相关审计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是具有审计特点的语言符号。因此,审计语言可以定义为:在本民族语言的基础上,综合借助在审计研究、审计准则制定和审计实践中的符号表意系统。因为审计语言隶属于语言范围,语言的结构也会涉及语音、语词和语义以及语法等。即审计语言的结构也要全面遵循语言的形成规律。在语言结构中,同样涉及到专业术语、专业基本用语以及专业化的特殊句法等。在这里,专业术语指的是审计术语,即审计语词,在审计实践中,具有专门的审计意义。专业基本用语便是审计基本用语,一般在全民语言中来实现,在审计实践中,此类用语的使用频率较高,且用法较为固定。而对审计语言的句法来说,它们都符合通用语言的语法结构,且带有审计的特征。

      (二)审计语言的分类

      审计语言是特殊的语言种类,明确其分类,不但有利于掌握审计语言的特征与使用,还有利于认识与把握审计语言的概念和规律。依据审计语言的载体不同,可以把审计语言分成审计书面语与审计口语两个类别。其中,审计书面语涉及审计准则与审计过程中相关书面资料使用的文字语言等。而审计过程中的书面资料范围相对较广,不但涉及审计报告的生成,还涉及审计实践中形成的底稿和相关函证、文书等,在审计实践中,这些环节与步骤都是不可或缺的。同时,这些材料都具有法律意义,如果出现诉讼情况,可以将其视为法律依据。因此,要求有固定的格式、用语和规范,措辞要十分严谨。而对审计口语来说,指的是在审计实践中形成的言语,涉及到审计实践中的交谈和交流,以及与审计对象或者企业管理层进行沟通时使用的言语。与审计书面语言不同的是,审计口语更为生动和灵活,在使用过程中,语言技巧的把握对审计效果会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依据审计语言使用主体的差异,能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细分:准则语言与审计师语言。其中,准则语言指的是准则的制定者在制定审计准则的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在审计语言体系中是最为基本也是最为稳固的部分。这是因为,审计准则是十分规范的文本,其中的任何词、语句、句法和章法的运用都特点鲜明。而审计师语言则指的是注册会计师等审计工作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使用的语言,是对准则语言最大的体现。

      二、审计语言的功能与特点

      (一)审计语言的功能

      1.规范的使用审计语言能够尽量缩小沟通主体和课题之间的“期望差距”。这是因为,借助标准规范化的审计语言,能使审计概念的表述更加清晰明确,审计准则相关条款的规定和制定更加清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进交流和理解,消除由于语言运用不当而产生的误解,让社会公众能够更为深入地了解审计的作用和价值,“期望差距”也会因此而缩小。实际上,在全球一体化已经成为事实的当今时代,审计行业的对外交流也成为必需之举,尤其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起步相对滞后,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就显得尤为必要。而在对行业资料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审计语言的运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方面,审计语言的运用能够很大程度上保障审计术语的翻译更加准确,使用更加规范,句法的设计更加严格。这对提升审计翻译的水平和质量,提升审计行业内的交流是大有裨益的。另一方面,与审计相关的法律健全与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审计语言的发展。

      2.审计语言能够促进审计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从早期的详细审计发展到如今的抽样审计,无论是审计目的还是审计效果都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比如,之前的以查错防弊为目的的审计已经向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转变,在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中,审计的影响不断加深和扩大,审计的“经济警察”形象也越来越突出。在这一过程中,审计绩效的提升与审计语言的建设有着紧密的关联,审计语言甚至成为审计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市场经济场域中,会计的信息提供者与信息的需求者之间存在着不对称的情况,人们借助审计报告能够对会计报表的信赖程度进行评判,倘若审计准则的语义含糊,表达逻辑不清,或者审计报告由于语言产生了歧义而被错误理解,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审计工作的公信力。即便在审计实践的其他文书中,也会因为审计人员对审计语言的运用不当,而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影响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二)审计语言的特点

      1.严谨性。审计语言是一种专业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并不追求用词的华丽和造句的精致,即便是修饰词的使用,也不会过多影响参与者对语义的理解。也就是说,审计语言在要求准确性的前提下,要注重其用词用语的严谨性,以求通俗易懂。当然,还需要在审计语体中注重词语的严谨度,力争达到无懈可击。例如,在词语的选择上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习惯和规范,按照不同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此外,还应保持词义在特定环境的单一性,防止出现词义两歧的情况。

      2.准确性。审计语言是审计的专用语言,处于维护公众利益的考虑,任何词句在使用的过程中都力争准确和严密,与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及思维的逻辑性相契合。实际上,追求准确性的原则在于精确用词与适当使用模糊性词语,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能起到良好的沟通效果。模糊词语并非不准确,而是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给审计实践留下更多余地。同时,由于审计事务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绝对的词语并不完全适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