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具有革命性并且确实指导多国取得革命成功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具有强烈的政治性或者说“党性”,但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具有强烈的“学理性”。而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重要基石的唯物史观,同样也具有这二重性。相应地,唯物史观在华传播史上出现了两大分支。其一,侧重于用唯物史观的党性及其对现实革命运动的指导意义,或可称为“革命派”;另一支,则侧重于探究唯物史观的学理本身,或可称为“学院派”①,吴恩裕就是其中的一位重要代表。 吴恩裕更为人所熟知的身份是红学家。②相比之下,1954年之前作为政治学者和哲学家的吴恩裕受到的关注不多。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概论类著作中,对他有所提及,但极为简略。③不过,近些年来,他的这一身份也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比如,罗荣渠注意到吴恩裕把“生产力”译为“生产诸力”,并认为这一翻译更符合原意。高放对吴恩裕的《马克思的政治思想》一书作了全面述评。张一兵对吴恩裕对历史唯物主义中的“物”的理解,也就是“不是实体性的物性存在,而是关系性的生产方法”作了深入辨析,并指出,吴恩裕的理解正是斯大林对唯物史观的教条主义理解所缺失的逻辑入口。邱少明注意到吴恩裕在翻译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方面的成就。④在传记方面,吴恩裕之子吴季松所著《我的父亲吴恩裕教授》用将近一半的篇幅介绍了吴恩裕的政治哲学研究者生涯;谢泳等学者重新发现了吴恩裕在政治哲学方面的研究和贡献。 不过,吴恩裕作为政治学家身份的再发现,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比如,谢泳更多地把吴恩裕塑造成“自由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的客观“研究者”,并着力渲染他在20世纪50年代被迫做出的学术转向。⑤但吴恩裕的旧交林里夫、学生张友仁却勾勒了一个马克思主义主动“传播者”的形象。⑥可见,如何评定吴恩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尤其是他所代表的学院派知识分子与这一研究间的关联,还有一定的开掘空间。 纵观吴恩裕的一生,他关注、研究、传播唯物史观的主要活动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学生时期,一是学者时期。 吴恩裕1909年出生于辽宁西丰,曾用名吴惠民,号惠人,笔名有浮生、负生,满洲正黄旗人,祖上为清朝武将。1922年入沈阳第一工科专科学校;1925年进入天津南开中学实习班学习;1927年至1930年,先后就读于东北大学预科、俄文系、哲学系;1930年至1933年,进入清华大学哲学系学习。在南开中学,吴恩裕接触到中共党员,并第一次阅读了《唯物史观》等马克思主义书籍⑦,这应该是他接触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开始。东北地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较早,吴恩裕在东北大学学习期间,马克思主义在东北的传播已颇成气候。⑧ 在南开中学接触到唯物史观后,求学于东北大学哲学系的吴恩裕在撰写谈论哲学问题的文章时,首次提及唯物史观。在《历史与历史哲学》中,他提出,“历史观(Interpretation of History)者,生今之世,返观前代,而对于其人类活动之原因,加以‘解释’者也”。他认为,历史观的派别主要有宗教史观、伦理史观、政治史观、哲学史观、个人史观(或伟人史观)、社会史观(或唯物史观)、自然史观(或地理史观)。“唯物史观,创始于为马克斯Communist manifesto(《共产党宣言》——引者注)中。后之唯物史家承其说谓:人类动作,皆有因果。如自然现象无论矣,反之,即社会现象,虽纷纭万状,亦皆有因果之可寻。其所谓因果,即谓宇宙一切事变,必另有引起此事变之作用。……其前者曰因,后者曰果。凡社会之进化等等,唯唯物史家承认其因‘生产方法’变化而变化且亦因‘生产方法’进化而进化。并承认凡政治、哲学、道德、宗教,莫不在此经济的基础之上,苟此经济的基础,一有变更,则社会上之凡百设施,无不因之崩毁或蜕变。”因此吴恩裕又以经济史观指称之。⑨后来他还指出,“唯物史观并不是机械的唯物论——即以化学原子为物质的唯物论;乃是以经济为物质的社会的唯物论”。⑩ 吴恩裕认为,唯物史观不仅是一种历史观,还是一种人生观。事实上,唯物史观不但可以解释历史,也可以解释一切现象。因此,他认为胡适对唯物史观的认识是短视的。他说,“胡适之曾经说过唯物史观只能解释历史,不能支配人生观,这是一种短视的见解,殊不知唯物史观亦自是一种哲学”。(11) 吴恩裕极重视各种哲学学说对社会改造的功能。他提出,中国现在所必需的是“社会改造的哲学”。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或历史唯物论,便是一个有力的代表。“他抛却了旧日的唯心的目的论,而用因果律来解释一切现象。他们承认一切事实都是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而不是绝对意志自由的创造。他们以经济为社会上层建筑的政治、宗教、艺术等的基础。无论任何时代的社会变动都与经济有关。”“唯物史观的哲学承认社会变动皆以经济为枢纽,而我们改造社会,必要认清它的经济的原因。比如资本主义是作成近世一切矛盾和丑恶的罪魁,虽然它在人类文明史上有相当的功绩,而终不能不按照历史的自然趋势将日就于破裂。因为唯物的社会改造哲学者并不是极端的主张命定主义,所以他们并不静坐等待历史的自然趋势把黄金时代送到面前;而他们却主张阶级斗争作他们的武器,应用因果律于社会现象作他们的理论的根据,以促速这个历史的自然趋势而企图达到Classless Society(无阶级社会——引者注)。”(12)应该说,在当时的青年学生中,吴恩裕对唯物史观的了解是比较深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