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信息结构视角重新认识“把”字句

作 者:

作者简介:
陆俭明,男,江苏吴县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尤其关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E-mail:lu_ma2008@pku.edu.cn。

原文出处:
语言教学与研究

内容提要:

本文首先指出目前“把”字句教学之不足,由此提出从语言信息结构视角重新认识“把”字句的新思路。文章对语言信息结构作了简要介绍,并提出了汉语句子信息结构所遵循的八个准则。接着文章从语言信息结构这一视角分析了表“处置”义的“把”字句,指出从信息传递的角度看,表“处置”义的“把”字句的特点在于:(一)要让“处置者”为话题;(二)要让“处置结果”作为信息聚焦点;(三)运用介词“把”其目的是能自由地将“处置对象”引入句子内,同时表示“处置”的强影响性和说话者的主观认定性,由此凸显“处置结果”。文章最后指出,如果我们能将“把”字句在语言信息结构上与其他句式的差异清楚地告诉外国学生,如果我们能将“把”字句在语言信息传递上的独特性告诉外国学生,这无疑将有助于我们走出“把”字句教学的困境。


期刊代号:H1
分类名称:语言文字学
复印期号:2016 年 08 期

字号:

      一、从“把”字句教学一直令人有挫败感说起

      “把”字句在现代汉语中是一种很重要的句式。无论在汉语句法研究中还是在汉语教学中,“把”字句一直是一个比较受重视的句式。可是,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外国学生在做“把”字句的造句练习时,一般都能造出符合老师所讲的有关“把”字句的语法规则的“把”字句来;但是在实际说话、写作中,老是用不好“把”字句。(田靓2012)普遍的毛病是,不该用“把”字句的地方用上了“把”字句,而该用“把”字句的地方却又没有用。马真(2008)在《在汉语教学中要重视词语使用的语义背景》一文中就曾举过这样两个留学生的很典型的跟“把”字句相关的偏误句:

      (1)*洪水是退了,但是眼前是一片不好的景象:洪水把村舍的房屋冲倒了一大半,把猪、鸡、羊都淹死了,空气里充满了难闻的臭味儿;洪水把成堆的木材也几乎都冲光了……

      (2)*玛丽是个勤快的孩子,每天都是她最早起来。等我们起床,早饭已经被她准备好了,屋子也已经被她整理得干干净净。

      马真(2008)指出,就一个个小句孤立来看,都合语法,但是例(1)冒号以后的部分,是要具体描绘洪水过后的不好景象,按说应顺着上文的意思,用表示遭受义的“被”字句,不宜用“把”字句,可是却用了好几个“把”字句,使前后文气很不协调、很不连贯。这个句子宜改为:

      (1')洪水是退了,但是眼前是一片不好的景象:村舍的房屋被洪水冲倒了一大半,猪、鸡、羊都被淹死了,空气里充满了难闻的臭味儿;成堆的木材也几乎都被洪水冲光了……

      而例(2)是该用“把”字句而没有用。例(2)的后一句是来具体描述说明玛丽的勤快的,按上下文的意思,这里宜用表示积极处置的“把”字句,不该用“被”字句。该句宜改为:

      (2')玛丽是个勤快的孩子,每天都是她最早起来。等我们起床,她已经把早饭准备好了,还把屋子整理得干干净净。

      马真(2008)对上面两句的指误与修改非常正确。无论在国内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当今在海外开展的汉语国际教育中,还是在华文教学中,“把”字句对教员、对外国学生来说,一直是有极大挫败感的一种句式。(余文青2000;李宁、王小珊2001)应该说“把”字句是学界研究得比较多的一个句式,那么为什么外国学生老是用不好“把”字句呢?问题的症结在哪里呢?不妨先大致了解一下先前乃至目前“把”字句的具体教学内容。

      二、目前汉语教学中“把”字句的教学内容

      综合各种《现代汉语》教材和汉语教材,到目前为止,汉语教学中所谈论的“把”字句内容,大致如下:

      (一)介绍“把”字句的基本格式:

      X把Y怎么样了

      甲把乙怎么样了

      

      (二)介绍“把”字句的语法意义——主要讲“处置”义(如“刘老师把词典放在书架上了”“姐姐把我们的衣服都洗干净了”)、“致使”义(如“孩子把爷爷哭醒了”“那一大盆衣服把姐姐洗得累坏了”)、“主观认同”义(如“她把我当作王教授了”)、“不如意”义(如“他把钱包丢了”)等。

      (三)关于“把”字句的主语(即:X/甲/)——如果句子表示“处置”义,主语通常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动作的施事,常见的是由指人的名词语充任;如果句子表示“致使”义,主语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也可以是事件。

      (四)关于介词“把”的宾语(即:Y/乙/)——通常是谓语动词的受事,而且一般要求是有定的、已知的;也可以不限于受事。

      (五)关于“怎么样”部分,也就是“动词性词语”部分——要求是复杂的,最常见的是一个动补结构,而动词有一定限制,特别是不能是不及物动词。

      (六)句子中如果要用到助动词(即能愿动词)或否定词,不能直接放在动词头上,得放在“把”字前边。

      此外,在“把”字句研究中,讨论得多的是:(一)“把”字句表示的语法意义——表处置?表致使?表过程?还是兼表?(二)“把”的宾语——一定有定?可以无定?可以通指?是不是次话题?(三)在汉语教学中还有个“排序”问题——先教哪种“把”字句?

      以上大致反映了汉语学界和汉语教学界有关“把”字句的描写性研究成果。

      留学生使用“把”字句出现大量偏误,反映了我们以往“把”字句研究与教学的不足。“不足”主要表现在哪里呢?

      三、以往“把”字句教学内容之不足

      汉语教学对汉语研究来说是“试金石”。汉语教学中出现“把”字句教学的困境,反映了我们先前对“把”字句研究、认识之不足。我认为最主要的一个方面是,没考虑和认识到,表示“处置”义或表示“致使”义或表示“认同”义或表示“不如意”义等,这并非“把”字句的“专利”;即不是只有“把”字句才能表示这些语法意义。请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