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到“艺术界”  

作 者:
彭锋 

作者简介:
彭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

原文出处:
文艺研究

内容提要:

不同时代和文化中的人们对艺术的理解不同。我们今天使用的艺术概念,是在18世纪欧洲确立起来的,随着现代性向其他文化的蔓延而成为一个全球概念。现代艺术概念的确立过程也是艺术的赋魅过程,赋魅的艺术扮演了宗教的角色,艺术家和艺术品由平常人和寻常物嬗变为膜拜的对象。到了20世纪,情况发生了倒转。社会学意义上的艺术界概念取代了哲学和宗教意义上的艺术概念,从艺术实践到艺术理论,全面展开了艺术的祛魅。艺术家重新回归平常人,艺术品重新回归寻常物。鉴于艺术概念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或许我们可以设想祛魅的艺术还会迎来复魅的时代。


期刊代号:J1
分类名称:文艺理论
复印期号:2016 年 08 期

关 键 词:

字号:

      “艺术”是一个历史和文化概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文化背景中,它的含义不同。从18世纪以来,艺术经历了从赋魅与祛魅的重要转变。具体说来,现代艺术概念的确立是对艺术的赋魅,当代“艺术界”概念的确立则是对艺术的祛魅。了解艺术从赋魅到祛魅的变化,有助于我们调整关于艺术的诸多看法,对艺术理论的建构、艺术史的书写、艺术批评和艺术创作的实践等等,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一、艺术概念辨析

      在《艺术作品的本源》中,海德格尔展开了对艺术作品的本质之源的追问,把我们带入了由艺术家来定义艺术品、由艺术品来定义艺术家的循环之中,并且告诉我们,只有诉诸让它们获得各自的名称的艺术,才能走出循环①。尽管海德格尔带来了关于艺术的最深邃的思考,但是他并没有对艺术概念做必要的澄清,这就会让人误以为他关于艺术的思考是适用于所有时代和所有文化的。而在某些特定的时代和文化中,对艺术家和艺术品的界定并没有海德格尔想象得那么复杂,甚至有可能根本就没有海德格尔意义上的艺术概念,从而有可能完全架空海德格尔的艺术之思。维特根斯坦就对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有清醒的认识。他发现像“游戏”之类的概念并没有固定的本质,我们是根据一些交叉重叠的相似将某种事物归入游戏之中。维特根斯坦将这种概念称之为“家族相似”概念②。受到维特根斯坦的启发,新维特根斯坦主义者将艺术视为家族相似概念。被归入艺术之中的各个门类之间没有共同的本质,只有一些交叉重叠的相似性,因此对艺术进行定义是不可能的③。如果艺术没有共同的本质,海德格尔式的对于艺术本源的追问就成了无本之木。

      在新维特根斯坦主义者的基础上,迪基对艺术概念做了更进一步的澄清。通过对比“金子”与“单身汉”这两个概念,迪基发现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它们的确立方式和使用范围都有所不同。前者属于科学概念,后者属于文化概念④。金子是原子序数为79的金属,这个概念的含义是科学家发现的,它的含义不受文化的限制,不同文化圈的人们对金子有相同的理解。单身汉则不同。“单身汉”的含义不是科学家发现的,而是使用某种语言或者属于某种文化的人们共同约定的。在某些文化圈中,“单身汉”指未结婚的成年男人;在另一些文化圈中,“单身汉”也包括离异而尚未再婚的男人;还有一些文化圈子,“单身汉”还可以包括已婚而没有孩子的男人。由于约定不同,不同文化圈的人们对“单身汉”有不同的理解,它不能像“金子”那样被不同文化圈的人们共同使用,换句话说,当“单身汉”一词在跨文化语境中使用时需要解释,否则就会引起误解。总之,科学概念的含义是由科学家发现的,它们的适用范围不受文化圈子的局限;文化概念的含义是由同一文化圈子中的人们约定的,它们的适用范围受到文化圈子的局限。艺术不仅是像单身汉一样的文化概念,而且是高度精细的文化概念,或者说它指的是一种高度精细的文化形式,它比单身汉更加充满歧义。特别是艺术不仅是一种分类概念而且是一种评价概念,而评价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色彩,因此艺术的内涵比单身汉的内涵更不易确定。识别某物是否是诗歌、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电影、摄影等等,比识别某物是否是艺术要容易得多。一幅绘画可以因为优秀被称之为艺术,也可以因为拙劣而被称之为垃圾,但是无论是被称之为艺术还是垃圾,都不妨碍它是一幅绘画。评价因素的加入,让艺术概念变得更加难以捉摸。如果我们将艺术视为一种内含评价因素的文化概念,就不会要求它像科学概念那样内涵确凿。艺术可以因为时代、文化、乃至个人的趣味的不同而含义不同。

      如果仔细分析起来,我们今天的艺术概念,可以说是源于欧洲的现代性的产物。18世纪欧洲美学家发现有类事物以美或者提供审美经验为目的,因而把它们称之为“美的艺术”(fine art)。所谓“美的艺术”,就是我们今天通常所说的“艺术”(art)。今天再没有人固执地要求在“美的艺术”和“艺术”之间进行区分,以至于人们想当然地以为“艺术”概念古已有之。实际上,所谓“美的艺术”或“艺术”概念,是18世纪才在欧洲确立起来的,并随着欧洲现代性向其他文化的蔓延而传播开来⑤。因此,艺术概念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18世纪之前,没有今天的艺术概念。或许在未来的某个时间,今天的艺术概念还会变化乃至消失。

      经过上述简要分析,我们发现艺术概念具有某些特殊性:首先,艺术概念既是分类概念又是评价概念。作为分类概念它依据的不是本质,而是交叉重叠的相似。作为评价概念,它会因审美趣味的不同而不同。其次,“艺术”是一个文化概念,它的内涵不是发现的,而是约定的,它在跨文化传播的时候是需要解释的。再次,“艺术”是一个历史概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含义不同。今天通行的艺术概念是在18世纪欧洲确立起来的,具有明显的现代性的烙印。

      二、现代艺术概念与艺术的赋魅

      现代艺术概念在欧洲的独立过程,实际上就是艺术的赋魅过程。在这个赋魅过程中,艺术家由工匠转变为天才,艺术品由人工制品转变为膜拜对象,艺术生产由一般劳动转变为创造,艺术欣赏由一般消费转变为鉴赏。在宗教神祇衰落之后,艺术被一场新的造神运动奉为神明。

      不少美学史家观察到,现代艺术概念的兴起与基督教的衰落有关。比如,克里斯特勒在梳理创造概念的历史时发现,现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创造由神的领域进入艺术的领域密切相关。“对于绝大部分西方思想史来说,创造的能力被独占地或主要地归之于上帝,只是在严格限制的或隐喻的意义上被归之于人类制作者或艺术家。只有在18世纪后期以后,也就是伴随着浪漫主义运动的最初鼓动,诗人和艺术家开始被认为是出类拔萃的创造者,这种观念强势地贯穿了整个19世纪直至20世纪。”⑥

      诗人和艺术家取代上帝成为创造者,是艺术赋魅的重要表现。由于艺术家凭借一己之力就能创造出神迹一般的作品供人顶礼膜拜,因此借助神力的灵感概念逐渐让位给基于自身的天才概念。柏拉图在解释诗人为何能够创作和吟诵优美的诗句时采用了灵感说,认为是诗神凭附于诗人,夺取诗人的理智,借诗人之口来说诗神的话⑦。根据灵感说,诗人和艺术家的创造力源于外在的神力,与自己的才能无关。但是,到了18世纪现代艺术概念确立的时期,灵感说让位给了天才说。根据天才说,艺术家的创造能力内在于艺术家自己,而且是一种根深蒂固或者与生俱来的能力。康德给天才下了一个这样的定义:“天才是给艺术提供规则的才能(自然禀赋)。由于这种才能是艺术家天生的创造性能力而且就其作为天生的创造性能力而言本身是属于自然的,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来表达:天才就是天生的内心素质,通过它自然给艺术提供规则。”⑧康德还进一步从四个方面神化了艺术天才,其核心思想是:天才的创造是独特的典范,既自由又必然⑨。如果我们结合康德的美学思想整体来看,就会发现只有天才艺术和自然才符合他对美的定义。

相关文章: